重磅可能并不重磅,但e或會崩盤而用核——美派最強兩艘航母到歐洲,主要是預防這種情形導致的未知可能——總體戰備已經和正在往最高級升。還有一方面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馬上開始,共和黨重掌眾議院的可能性很大,乃至于有重掌參議院的可能,怕俄鉆空子等各種未知因素,拜登政府想要保持強大的軍力壓制,并提前備戰。這也說明俄由于戰場導致的綜合形勢正在走向······
當地時間10月25日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顧問、軍事情報部門負責人阿列斯托維奇對歐洲媒體EURACTIV說:“赫爾松的形勢很清楚,俄國人正在補充力量,加強當地的部署。這意味著不會有軍隊撤退。相反,最重磅的戰役將在赫爾松地區爆發。”他并沒有進一步透露這場重大的戰役將在何時打響。阿列斯托維奇認為俄軍不愿將赫爾松拱手相讓,目前正在加強當地的防御。因此他預計接下來在赫爾松地區將會發生“最重磅的戰役”。
今天我們談談這個話題:
我們之前多次談過,俄羅斯最高層和官方的態度在9月30日開始徹底變化,普京當天在簽署烏東4州加入俄羅斯的文件的同時、呼吁停火談判(之前幾天就由其新聞秘書提前放出這個風聲),之后的俄羅斯一改之前多次核威脅的態度,開始放下身段、求和求談——
10月4日,俄向聯合國書面保證不和擁核5常戰爭尤其核戰爭,之后其北溪一二號管道都被炸、刻赤大橋被炸,其被迫大量使用本就不多的巡航導彈猛烈空襲烏克蘭,但還是繼續和更加與北約對話——10月20日,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洛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美國說不能重演當年古巴核彈危機,并在第二天——21日其防長紹伊古就和美國防長通電話,且在兩天后——23日再次與美國防長通話,在當天通話前,還和法國、英國、土耳其防長通話,并稱烏克蘭或使用“臟彈”,為了維持通話,打“悲情”牌——3天兩次由其防長和美防長通話,這之前沒有過,尤其俄羅斯對烏開戰之后,通話基本中斷。
9月30日當天,除過普京簽署烏東4州加入俄羅斯文件,烏克蘭總統和議長、總理也簽署正式申請加入北約的文件,美國總統拜登則直接隔空喊話普京——美國和北約準備好了。
再第二天——24日,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致函聯合國大會秘書長,稱,俄羅斯“過去和現在”都不打算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俄領導層和國防部壓根“都沒討論”使用這種武器的可能性 。并要求把信件印發聯合國各國代表,讓盡可能多的人知道俄羅斯的態度。這是俄羅斯一月之內第二次向聯合國大會做相關保證。幾天之后,俄包括黑海艦隊現在旗艦在內的4艘軍艦被無人機和無人小艇攻擊,但俄羅斯還是沒有改變求和動態——第二天就由總統新聞秘書和外長、駐美大使公開求談,把報復性空襲則放到第三天——10月31日——俄顯然主要是求談、然后才是報復性空襲,大體如下:10月29日,烏克蘭動用多架無人機和無人小艇,對俄羅斯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發動襲擊,俄羅斯黑海艦隊4艘軍艦各自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傷——綜合各方面消息,俄黑海艦隊現在的旗艦馬卡羅夫號護衛艦和1艘掃雷艦的損壞嚴重,1艘大型登陸艦和1艘運輸船受到較輕毀傷——第二天——3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和外長拉夫羅夫雙雙再次公開表示:俄羅斯愿意和美國對話,前提是美國方面安排對話,同時愿意傾聽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充分考慮到俄羅斯的利益、包括安全利益—— 這個情態,已經近乎乞求了 ······同時其駐美大使安東洛夫就美國準備提前把B61-12核彈部署到歐洲的消息對美國表示,俄羅斯核武器威脅不到美國、但美國核武器全面威脅俄羅斯,希望美國全部撤回核武器。當然,由于29日其4艘軍艦被炸傷,所以在第三天——31日,俄羅斯再次出動多架轟炸機和軍艦對烏克蘭發射50枚左右空射和海基巡航導彈,但大部分被烏克蘭攔截——請注意烏克蘭攔截效率越來越高的情況,德國一套IRIS-T防空系統已經實戰部署。
再就是最新的消息,11月2日,俄羅斯外交部發布阻止核戰爭發生的聲明,稱:俄羅斯支持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堅定、持續地致力于阻止核戰爭的發生,因為核戰爭中不會有任何受益者。俄羅斯在這一領域的態度非常明確,核武器僅用于防御,不應對此進行過分解讀。俄羅斯僅在遭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或者遭到常規武器攻擊且國家生存受到威脅時會使用核武器。而在目前的局勢下,首先應當解決的是阻止在核大國之間發生沖突。如果算上10月份俄羅斯兩次致信聯合國的核保證,這已經是其官方一個月內第三次公開的核保證了——此次俄羅斯外交部核保證,也是前兩次,還有幾次和美國及北約重要國家通話的總結。總之一句話,在9月30日以后,俄羅斯一直在爭取和談、盡早結束戰爭,截至目前,至少3次向聯合國和世界保證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相反其認為烏克蘭可能使用“臟彈”,幾次主動和美國及北約重要成員對話,這中間發生了幾次重大事件——其最重要的能源管道北溪一二號、對烏戰爭最重要的交通線刻赤大橋被炸,還有4艘軍艦被炸傷,都沒有改變其爭取談的主體動態,相反越來越迫切。
俄普應該是實在打不動了,其越來越嚴峻的內外局勢也讓其越來越難以掌控。
但話說回來,形勢發展到現在,不光烏克蘭不大可能退讓,俄普也很難過多退讓——一點松動就可能導致內外雪崩——烏克蘭已成雞肋,但實在不好怎么退·····e要退,就得北約和烏克蘭也退——至少自己多退點、對方少退點,不在戰場退,就在別的地方退。
但仗打到現在,烏克蘭舉國上下要收復所有失地,且烏克蘭已經正式啟動加入北約程序,而歐洲已經基本剝離俄羅斯經貿和能源——美歐基本形成把俄普通過內外夾擊壓垮的共識。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道 俄羅斯衛星社11月1日報道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于10月31日宣布,烏克蘭已經與捷克共和國簽署了一份加入北約的正式聲明書,以加快其融入該聯盟的步伐。烏克蘭還在爭取和別的成員簽署類似聲明,其在盡快加快步伐。
俄普現在唯一能拿得出的硬手,是核武器,但這個相對于北約,先進性和攻擊力、尤其攔截防守能力,差距太大,所以俄普在9月30日之前多次核威脅之后——也是北約開始較真,開始往俄羅斯周邊增加常規軍力和核武器及平臺后,不再用這種方法,而開始向聯合國和北約反復保證自己不用,同時指責烏克蘭可能用“臟彈”,并說西方的相關“專家”在幫助烏克蘭搞。你應該相信,如果對手的核攻擊力和攔截能力比自己弱,俄普絕對不會是最近這種動態。
俄羅斯乃至于在11月3日召見英國大使,就4艘軍艦被攻擊一事向英國提出抗議,俄羅斯方面稱,這個事情是駐扎在尼古拉耶夫的英國專家指導烏克蘭海上特別行動部隊搞的——下圖是英國大使前往俄羅斯外交部。和之前認為烏克蘭可能確實有臟彈、乃至于能用的核彈一樣,筆者認為此次烏克蘭襲擊俄羅斯黑海艦隊軍艦,英國乃至于美國參與,都是可能的,最不行其不大聽政府招呼的專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
關于烏克蘭為什么很可能確實有臟彈和核彈,筆者之前談過,烏克蘭之前是蘇聯最重要的軍工基地和核制造基地,蘇聯解體前后,其高層私藏幾顆核彈自保都是人之常情,蘇聯解體后,黑市有大量烏克蘭流出去的槍支彈藥、乃至于有核彈頭和核材料——那時候的烏克蘭非常腐敗混亂。
在5常給烏克蘭核保證之后,烏克蘭才答應銷毀核武器,但誰能保證其沒有私貨——沒有才怪。
俄羅斯對烏開戰后,西方給幫著修復、或搞成“臟彈”,這都完全是可能的。
還有,根據烏克蘭官方表述,其應該已經有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中型無人機乃至于巡航導彈,可搭載核彈頭。
有不等于用,尤其不可能在自己領土用——但如果到生死存亡的時候,其應該會向莫斯科那邊用。
10月31日,一位美國國防部官員公開對媒體表示,目前有少量美國軍隊在烏克蘭對北約運到烏克蘭的武器進行相關“監控”和“檢查”,他沒有透露美軍所在的具體位置以及人數,稱:相關檢查行動不會“靠近前線”,而是在安全條件允許的地方進行。美國國務院前一周就宣布,將分配“人員協助烏克蘭政府處理美對烏的軍事支持事宜”,但并未提及這些人員將從軍隊中抽調。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對峙情形,大體如下圖——近幾天俄方還在松動,請結合烏克蘭區劃圖看:俄羅斯現在還掌控的,是盧甘斯克大部、頓涅斯克一半左右、扎波羅熱一小半,赫爾松一半稍多的地盤——其很多對峙線還在松動和退縮。在赫爾松,烏克蘭收復第聶伯河右岸大部分領土,僅剩的俄軍,被持續壓縮和孤立。大約是十幾天前——10月19日前后,媒體爆出俄羅斯在赫爾松撤退大量民眾和少數疲弱軍力的消息,“撤離”的民眾,大約在8萬左右——烏克蘭認為俄羅斯在裹挾入俄······
當時俄羅斯對烏軍事行動聯合部隊總指揮蘇羅維金表示, 赫爾松方向的戰局“總體緊張” ,俄軍不排除會作出“艱難的決定”——暗示可能放棄赫爾松第聶伯河右岸。蘇羅維金稱,俄方掌握基輔可能在赫爾松地區使用“被禁止的手段”的消息——這就是隨后俄羅斯國防部長給美國、英國、法國、土耳其等防長打電話時說的——烏克蘭可能使用“臟彈”。
10月19日同一天,普京召開國家安全會議,下令宣布烏克蘭占領區實行戰時管制,在俄邊境地區實行“中等應急響應”,提高中央聯邦管區和南部聯邦管區戰備等級。這些管制,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地區的形勢已經很難和不好管控。
一目了然的,是俄軍力已經很難在第聶伯河右岸頂得住,同時俄羅斯在烏克蘭占領區、整個邊境地區(尤其歐洲部分)、以及中部(毗鄰中亞)和南部區軍(毗鄰烏克蘭和黑海)的形勢越來越不好控制。
從這個動態,再結合俄羅斯最近以來無論如何(至少有北溪管道被炸、刻赤大橋被炸、4艘軍艦被炸)都不改變其求談、且越來越迫切越來越放低身段的動態來看,有人說俄從第聶伯河右岸撤退、同時在左岸增兵,是要誘烏克蘭大舉進攻右岸,然后動員空降部隊和空天軍截斷其退路、同時左岸部隊強力出擊過河,以圍殲烏克蘭軍力的說法,不是很站得住腳。
更有說服力的說法,是俄實在不好放棄第聶伯河右岸,于是想一切辦法硬抗——主要就是在第聶伯河左岸增加精銳軍力(比如其最精銳的76近衛空降師)、以及射程較遠的火箭炮和大炮,同時讓空天軍增加對右岸烏克蘭火箭炮和炮兵陣地的打擊力度,讓自己能在左岸站得住腳,并盡可能往右岸輸送物資,再就是淘換右岸守軍,把疲師弱旅換下來。
即便如此,俄還是頂不住烏克蘭的攻擊,烏克蘭一方面利用其高機動的海馬斯和“鋼雨”火箭炮、遠程火炮,遠攻俄羅斯后方的指揮部和雷達、火箭炮、火炮、坦克、以及彈藥庫和補給基地、補給線路等目標——就在日前,俄羅斯一個集團軍指揮部被擊中······一方面以先進的火炮壓制,以散布的作戰單元,在第聶伯河右岸攻擊前進——10月24日,烏克蘭國防部稱,烏克蘭武裝部隊已從俄軍手中奪回了烏南部赫爾松州的90多個定居點,之后,烏克蘭一直在緩慢推進。11月2日的消息顯示,俄羅斯國旗在赫爾松政府大樓上降下——之前,赫爾松州親俄政府全員已經被轉移到了大河左岸的杰尼切斯克。
最新消息,g內第一戰地記者——親俄的盧宇光先生在赫爾松前線報道稱,由于烏克蘭猛烈炮擊,赫爾松北部俄軍后撤80公里······這不是俄要下大棋的情態,要知道現在俄羅斯最精銳的76近衛空降師的一半左右就在赫爾松,但面對烏克蘭都頂不住——有人把76師和美82空降師相比······這么說吧,76師的合理對手,不是82,是得到一定援助的烏克蘭軍力,尚不可得——
你很難想象再過一兩年的俄羅斯軍力面對烏克蘭的情況——澤連斯基日前稱,在我們面前,昔日軍力世界第二的俄軍,連22名都不如——我們會盡一切努力把“世界第二軍力”變成200名。
2. 美國和北約的軍事動態——最主要的,是美國最強的兩艘航母都到了歐洲。
前面談過,從八九月份,俄羅斯態度開始轉變求談——中間俄幾次遭受重創但還是沒變、甚至更迫切,這里面除過自身的戰場形勢和內外形勢,最主要就是北約和美軍的軍事動態,大家熟知的,就是最近美國往羅馬尼亞部署了101空中突擊師的將近5000人——有專家說這是101師的全部,這其實1/3——很多專家······還有就是往波蘭部署B-2轟炸機,一艘俄亥俄戰略潛艇在阿拉伯海露面。其101師指揮官在進駐羅馬尼亞的時候說,已經做好準備,可隨時進入烏克蘭作戰。其實這只是美國近期的增兵情況,且只是部分,美國最近在歐洲最大的增兵,是其最強的兩艘航母都到了歐洲——其尼米茲級航母10號艦喬治·布什號航母群現在在地中海和相關國家軍艦演習——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尼米茲級航母(總體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上下)總十艘航母,越晚建造的越先進,到第10艘布什號,其實已經在向更新一級的福特級(滿載11萬噸多,電磁彈射,顯然已經克服了諸多問題)過渡——充當福特級的試驗艦,其綜合技術和性能已經處于“跨代”狀態;還有,就是美國已經實戰部署的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現在在北大西洋靠近歐洲的海域活動。
兩艘航母,搭載大量超級大黃蜂和F-35C隱形戰機——或還會起降意大利和英國的F-35B戰機、乃至于可能有法國陣風戰機,配備多艘巡洋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國兩艘航母加上英國兩艘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滿載6.5萬噸,全電推進,搭載F-35B戰機)、法國一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滿載4.2萬噸,可最多搭載40架陣風戰機)、意大利一艘(加富爾號,2.7萬噸),已經5個航母群在歐洲,意大利最新的“的里雅斯特”號兩棲艦(搭載F-35B)比起加富爾號航母還大,滿載3.3萬噸。
上圖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下圖是意大利第里雅斯特號兩棲艦——
我們之前談過,美國要和核大國作戰,海面驅逐艦和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攔截防守、主要搭載的,是宙斯盾系統管控的多型標準系列導彈——遠程攔截的標準3(在大氣層外攔截遠程和洲際導彈)、中程攔截的標準6(在大氣層高度攔截中程和遠程導彈)、近程攔截的標準2(大氣層內攔截),以及距離更近的海拉姆攔截導彈(在100公里以內攔截,陸基就是美國給烏克蘭提供的ASAMS系統),還有密集陣,有些驅逐艦已經部署了激光武器;而海軍的攻擊任務,主要就落在潛艇上——巡航導彈核潛艇、多型攻擊潛艇,主要發射戰斧導彈,并追蹤和攻擊對方戰略潛艇和攻擊潛艇,再就是航母艦載機承擔一部分進攻任務,包括核攻擊。
美國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每艘最多搭載154枚戰斧導彈。
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最多可搭載40枚戰斧——美國現在20艘弗吉尼亞級,俄有6艘冷戰時期技術的亞森級攻擊潛艇,比弗吉尼亞級落后至少半代 。洛杉磯攻擊核潛艇最多搭載20枚左右戰斧,30艘左右。另外海狼級攻擊潛艇好像也可攜帶(總共3艘) 發射戰斧導彈。
筆者要說的,是和兩個航母群伴隨的,是大量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還有戰略潛艇——個人判斷,美在阿拉伯海部署一艘俄亥俄戰略潛艇,在北大西洋方向至少兩艘,在北冰洋有一兩艘,搭載的三叉戟戰略導彈最大射程12000公里;至于攻擊潛艇,在地中海有多艘,在波羅的海和北冰洋都有多艘。最新消息,美國放出消息稱,其俄亥俄級戰略潛艇羅德島號進入地中海,加入了布什號航母群。
· 在這里,很多人應該有疑問,美國的軍力重心不是在印太么,為什么現在把最強兩艘航母部署到歐洲?美國軍力重心在印太,這是總體戰略——至少短期內不會改變。而其最強兩艘航母部署到歐洲,這是臨時和短期調整——一方面是是要最大化施壓俄羅斯,目的實現后,應該會轉場印太;還有一方面是其國會中期選舉馬上開始,美為了預防俄鉆空子等各種未知因素而提前部署強大軍力震懾壓制,也提前高強度戰備。
就目前來說,美把最強兩艘航母部署到歐洲,不是把海軍主體部署到歐洲,這是有區別的——就美航母而言,美國有10艘尼米茲級航母,且好幾艘已經開始搭載F-35C隱形戰機。就最新的福特級而言,其2號艦肯尼迪號早在2019年10月底就下水了,之后一直在密集調試,應該也很快服役——也就是美很快就有在印太和歐洲各部署一艘福特級航母的能力、或者全部都在印太;3號航母企業號也正在密集建造之中,兩三年內可能下水;其4號航母米勒號,都在去年8月就開始建造了。個人之前多次談過,在這4艘航母之后,海面航母應該走到極致,美帝之后可能會搞空天母艦——有消息稱已經在密集研發之中。
要知道,除過如上航母,美國還有10艘左右兩棲艦——8艘黃蜂級(滿載4.1萬噸)、兩艘美利堅級(滿載接近5萬噸,還有一兩艘在造),都可搭載F-35B,這隨便拉出來一艘,再配點驅逐艦護衛艦,俄都沒啥陣容對抗——俄現在沒實戰航母,最強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和兩艘莫斯科級巡洋艦(本來有3艘,一艘被烏克蘭擊沉),也都老舊·····言歸正傳,說幾句陸軍——美國在歐洲大陸部署的陸軍,絕不僅僅是新近部署到羅馬尼亞的101空中突擊師的1/3,美國在德國的駐軍最多,大約3萬多人——從特朗普開始,美國開始把軍力向俄羅斯近前推進部署——在波蘭增加數千到1萬人駐軍,主體是騎兵一師(和陸軍一師是美國的兩個重裝師)的一個旅,在波羅的海3國也部署了重裝部隊和特種部隊。和美國軍力前進部署相應的,是北約英法德等都如此部署,在俄羅斯對烏開戰前,德國把一個重裝旅部署到波蘭,靠近白俄羅斯邊境,還有烏克蘭邊境,英法在波羅的海國家都部署了裝甲部隊和特種部隊。陸軍方面,美國在歐洲的一個大動作,根據2021年11月英國媒體報道,美國在德國重啟冷戰后中止的陸軍戰略核部隊——第56炮兵司令部,并部署美最新的“暗鷹”超高速導彈及相關核彈頭,這個導彈的射程接近5000公里——可算中程導彈里面的拉滿級,可搭載百萬噸級核彈頭,其飛行如果出大氣層,速度可達十幾倍馬赫,如果不出大氣層,速度在6到8馬赫。空軍方面,美國在歐洲有大量隱形戰略轟炸機B-2、半隱形且可超低空突防的B-1B、隱形戰機(F-22和F-35)、以及F-15和F-16戰機,還有大量空投精確制導炸彈和隱形巡航導彈AGM-158——這方面最重要的動態,就是美國開始提前把原本準備明年開始部署的、已經升級到最新的B61-12核航一體彈部署到歐洲,除過往北約重要成員部署之外,芬蘭總理日前稱也接納。媒體消息稱,五角大樓宣布,美國將在歐洲和土耳其部署大約180枚B61-12,其中德國、比利時、荷蘭三國部署60枚,意大利部署70枚之多,土耳其部署50枚。
毋庸置疑,美國和北約近年都在前推軍力部署,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前,就重啟陸軍戰略部隊,在俄羅斯對烏開戰后,美國和北約繼續推進這種態勢,最近則開始增大力度,核常都有,美國已經把其最強的兩艘航母部署到歐洲,同時提前部署大量的B61-12核彈,這款核彈由隱形材料包裹,自帶火箭——可加速和鉆地攻擊,有智能導引頭,精度非常之高;當量可調節,最大5萬噸(當年廣島原子彈的兩倍左右)、最小300噸。其重量才0.3到0.4噸,不要說轟炸機,幾乎所有戰機都能搭載,還有大型隱形無人機復仇者(能搭載超過10枚),以及XQ-58隱形無人僚機。
下圖是B61-12在水平加速攻擊測試——你要知道這是一顆核彈。
由于B61-12隱形和核航一體、可加速和鉆地攻擊,以及高度精準、比較小的特點,如果其再被隱形高空載具搭載,在數百公里外投放,堪稱目前世界最危險和隱蔽的核攻擊方式,尤其被復仇者這種大型隱形高空快速無人機搭載,復仇者的航程高達上萬公里,可攜帶10枚以上B61-12。
類似的,還有就是在最新的隱形高智能巡航導彈AGM-158上搭載核彈頭,被隱形戰機和無人機搭載。
還有比如最新的四代和5代戰斧導彈,也具備隱形能力和高智能能力,可搭載同等大小核彈頭。
最近美國101空突師在羅馬尼亞部署了4700人,很多媒體開始各種扯····美國陸軍大約10個師,每個師大約1.5到1.8萬人不等,還有一些獨立的旅和團,以及陸航部隊,以及后勤、文職,總數接近50萬。
美國陸軍十個師,步兵師是5個,重裝師兩個——裝甲一師和騎兵一師,一個山地師(10師),一個空降師(82師)、一個空中突擊師(101)。
經常看一些自媒體上把某個師抽出來,說是“王牌”,或者“王牌中的王牌”等,其實美國陸軍十個師各有所長,在所指方面,都是該領域的所謂“王牌”,陸軍該有的裝備,每個師基本都有,只是側重不同,訓練也是。
比如其兩個重裝師,就各自下轄4個重裝旅戰斗隊和一個陸航旅,裝配最多的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火箭炮,也有大量運輸機和直升機——能空降和空中突擊,尤其需要把重裝備空降下去。
比如空降82師,就下轄一個陸航旅和4個空降戰斗隊,以及其他團隊 ——裝備以C-17和C-5運輸機為主;而空突101師,下轄兩個陸航旅和4個空中突擊戰斗隊,以及其他團隊,裝備以阿帕奇武裝直升機、A-10對地攻擊機、A-130空中炮艇,和黑鷹運輸直升機等為主。
這兩個師,一個的主要任務是空降作戰,一個的主要任務從空中對地面進行打擊,然后是空降作戰,空降,也主要以直升機低空進入空降為主,其名稱就帶著其性質,很多人好像讀不懂名稱。再比如第10山地師,其主要職能是山地高原作戰,裝備和訓練就圍繞這個展開。
再比如步兵師,都有陸航旅、重型旅戰斗隊,還有輕裝和中裝戰斗隊,也就是啥都能搞,但側重是地面中近距離比較靈活的接戰,其次是空降是裝甲作戰。
除過如上師,美國陸軍還有獨立的陸航部隊、以及比如旅級的游騎兵和貝雷帽等特種戰斗隊,還有三角洲特種突擊部隊——這是陸軍真正、嚴格的特種部隊,而游騎兵和貝雷帽則更像是快反部隊。
很多人把游騎兵和貝雷帽也劃歸世界頂級特種部隊,這是不大懂。
三、后面的戰爭。
后面的戰事情形,其實基于如前敘述(個人反復強調客觀和),已經有個大概,簡單說幾句。
戰事外溢到北約國家的可能性很小——俄羅斯現在連北約沒有甩開膀子提供武器的烏克蘭的攻擊都扛不住,一直被攻擊壓縮后退,其拼了命空襲也收效不大,被攔截率很高、且越來越高,用的那些導彈對俄來說,都非常金貴,也越來越少——空襲的情形,基本得不償失······俄羅斯最近持續求和求談,直觀說明其在戰場的態勢和內外情勢。
所以有不少人說俄羅斯可能攻擊除過烏克蘭之外的國家,你覺得他還有那個力氣嗎? 不要說攻擊北約成員——最可能就是波羅的海3國和羅馬尼亞,就是芬蘭都不行——芬蘭和瑞典正在加入北約,其之前就被當做不是北約勝似北約的情形看待,就是不是北約成員的摩爾多瓦(歐盟候選國)、格魯吉亞(歐盟潛在候選國)、阿塞拜疆,以及中亞5個斯坦,都可能性不大——原因很簡單,常規軍力俄羅斯連烏克蘭都越來越抵擋不住了,這還是北約沒有甩開膀子提供武器的情況——真沒甩開膀子,都比較先進,但對美來說比較低端。在刻赤大橋被炸和4艘軍艦被炸后,俄羅斯都出動了其最強轟炸機圖-160和圖-95、以及最強空射巡航導彈KH-101、KH-55,對烏克蘭多座城市進行大規模空襲,但烏克蘭的攔截效率很高,隨著德國援助的IRIS-T系統(德國承諾4套,最大攔截距離四五十公里)和美國援助的NASAMS系統(美國之前承諾8套,最大攔截距離100公里),還有其他北約成員將提供的防空系統(北約多國承諾盡己所能讓烏克蘭獲得先進防空系統,可能英法會提供歐洲最強的紫苑系統),美國可能還會增加數量,提高規格——比如提供愛國者,烏克蘭的天空將在較短期內就“鐵板一塊”。筆者要說的,是現在烏克蘭的戰爭,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節點——俄羅斯越來越打不過了——這個要承認,是真打不過了,但烏克蘭也需要喘口氣——一個,是其要恢復生產、發展軍工制造各類武器,就需要構筑強大的防空體系——要確保烏克蘭領土安全,至少得美國把8套NASAMS系統、德國把4套IRIS-T系統運到并實戰部署,如果再有英國、法國的紫苑防空系統,還有以色列的鐵穹等,尤其美國愛國者,則基本萬無一失了。
也就是說,俄烏態勢真正的轉折,是這些防空系統到位的速度和數量——烏克蘭只有擁有鐵板一塊的天空,其已經萌生的強大的軍工和經濟才能遍地開花和飛速發展——而這,是其真正壓倒俄羅斯的最基本所在,也是其真正站起來的根本所在。
當然,現在的烏克蘭希望通過海馬斯和鋼雨火箭炮、遠程火炮形成的精準火力,精準打擊俄羅斯重要目標、包括后勤補給線而迫使俄羅斯崩潰,從第聶伯河右岸完全撤退,并在左岸也松動——事實上,情態也確實朝著烏克蘭的愿望發展。
但你必須要看到的,除過提供的東西比較低端之外,你還要看到的,是北約提供給烏克蘭的火箭炮和火炮等并不是很多,彈藥也是——美國和北約希望的,是慢慢耗干俄羅斯、讓其內外并發癥崩潰失控,而不是一下子把其打著縮回去,或者直接導致俄普g急跳q、一損俱損使用核彈,或者內斗而使用。
所以,近期以來和眼下,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殺傷,主要是靠其高機動的火箭炮和火炮高精準攻擊獲得的,而不是全覆蓋獲得。
再就是烏克蘭軍力都是小的作戰單元——配備先進強悍的便攜式對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機槍、自動步槍,還有通訊設備和無人機等,乘坐山地摩托等輕快載具——這種方式,如果俄羅斯兵力分散,戰線拉長,則會迅速蠶食其軍力,但現在雙方基本形成密集的對峙狀態,很難插入俄控區,這種作戰優勢其實已經失去,更多是避免被俄軍大規模集中重創。
小建制高強度,機動靈活、遍地開花,對戰分散的大兵團,這也是開戰以來,烏克蘭軍力傷亡遠低于俄羅斯的根本所在——剛開始俄軍全面攻入,北約最遲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搞走之后,就開始幫助烏克蘭進行這種小單元軍改,以應對俄羅斯大兵團作戰。
但仗打到現在,這種模式更多的功能是自保,而不是殺敵——如果要進攻,烏克蘭現在最需要的,是武裝直升機、以及類似于A-10攻擊機、A-130空中炮艇那種能席卷地面部隊的武器,而這些,美國和北約暫時都不會提供——美國之前曾說過要提供A-10和F-16戰機,但之后一直沒有確定消息。
所以,現在和后面近期的戰事,是烏克蘭的防空能力會迅速提升、天空越來越鐵板一塊,但攻擊力的提升比較緩慢,在天空基本安全之后,烏克蘭也會全力以赴發展軍工、制造武器,但很明顯,短期內不足以對俄羅斯形成壓倒性優勢。但話說回來,戰場的進退不僅僅取決于武器和信息,還有人心、軍心——這點烏克蘭是碾壓俄羅斯的,烏克蘭同仇敵愾、e天怒人怨,完全相反。還有全球大環境——發達陣營基本都支持烏克蘭、制裁俄羅斯;俄羅斯自己的整個周邊環境都在變化,都在公開敵對或者趁機和俄羅斯剝離、向著美歐去。
就近期戰事來說,烏克蘭會繼續收回雙方控制線的邊角地帶——包括赫爾松州第聶伯河整個右岸、包括赫爾松市,對峙局勢大體如下:
但隨后,雙方會有一個全面角力、頂牛的時期,在此期間和之后,俄羅斯會繼續緩慢或迅速后退——迅速后退的情況,是其越來越嚴重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導致的軍民··引發的,而不是烏克蘭軍隊戰力形成壓倒性優勢導致——前面說過,俄羅斯在10月19日開始在烏克蘭占領區實行戰時管制、在邊境和中部、南部區軍實行戰備管制,最主要就是感覺這些地方的民·····
無論如何,俄繼續后退,直到完全退出,這是大趨勢——這種趨勢也體現在其國內。到烏克蘭建構完全強大的防空系統的時候,就是其全面勃興的契機——民意已經被戰火淬煉成熟了,也是其真正能扛得住俄羅斯的開始——俄羅斯要么改革、蛻變,要么繼續分列·····
當然,情勢可能走不了那么遠,e內憂外患情勢現在世所罕見,越往后拖,越可能隨時崩盤。基于如上,俄羅斯的力量在急速弱化,所以和北約戰爭的可能性基本沒有——這也是俄羅斯最近一直低三下四、放低身段求談求和的根本所在,即使其北溪管道、刻赤大橋被炸、4艘軍艦被毀傷,都是如此,乃至于求談更加迫切的根本所在。
如果——我是說如果北約下場,打常規戰爭,現在本就越來越繃不住的e會直接一瀉千里,更超當年伊拉克。
歐洲自有反導攔截現在面對俄羅斯完全不能自保
對俄導彈,烏克蘭都可攔截一半乃至于2/3以上,美國呢?
簡單來講,e發射的核武器,北約基本都能攔截,而北約的核武器,e基本都攔截不了——看北約最近往歐洲運送180枚B61-12的架勢,其是要準備在核戰中對俄指揮系統和核設施進行重點有限和精準打擊的架勢,這也再次驗證了筆者之前的分析——請復制搜索:
美俄核武全面對比,美國核武特點何在?
美俄核戰推演,美國更倚重空基還是海基?
基本,就是美國更依賴空基,且已經形成了精準和有限打擊的體系。如果北約和俄羅斯常規戰爭,美國在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的宙斯盾艦、還有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陸基宙斯盾,以及德國和羅馬尼亞的薩德系統(也能指揮標準3和愛國者導彈),還有多國的愛國者,會全面攔截俄羅斯導彈和戰機;潛艇會發射大量戰斧導彈,轟炸機和戰機、無人機也會出動發射導彈,或者凌空用精確制導炸彈轟炸。
如果核戰,攔截套路差不多,攻擊套路,主體是轟炸機和戰機、無人機搭載B61-12去攻擊,海基戰略潛艇、還有發射戰斧導彈(搭載核彈頭)作為預備。
· 筆者要補充的,是如果e不內亂,和北約開戰——或北約直接攻擊俄羅斯的可能性不大,北約現在在歐洲的軍力部署,一方面是全面施壓俄羅斯,一方面也是美馬上要中期選舉,預防俄鉆空子、或者其局勢失控而出現的戰爭需要。最新消息,美國安全顧問沙利文秘密訪問烏克蘭,并和澤連斯基會面。美國向烏克蘭再提供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首次出現坦克,援助清單包括霍克(HAWK)防空導彈(年代比較久遠),45輛翻新的T-72B坦克,1100架“鳳凰”幽靈戰術無人機(網絡沒有準確圖片),40艘裝甲渡河船,250輛翻新的M1117裝甲車等。
這批武器,最具攻擊性的,是“鳳凰”無人機,多達1000架以上,其載重和飛行速度(一百多公里)、飛行時間(6小時),都遠超之前的“彈簧刀”,再就是可被小分隊便攜攜帶,靈活發射和操控,可對俄軍縱深和后方造成極大威脅。這個顯然是基于烏克蘭小分隊作戰、避免俄軍空襲,同時對俄形成極大威脅而提供的。
看到網絡很多分析沒看到這個無人機的威脅性——但其實際效果應該很快顯現,如果烏克蘭使用得當,將極大重創和動搖俄軍戰線,這將是壓垮俄軍的重要稻草之一。
250輛可快速運送兵員的裝甲車,可攜帶更大的便攜導彈,比如星光。霍克防空導彈雖然年代較遠,但其對轟炸機和戰機、直升機的威脅是很大的。
這里面最詭異的,是幾十輛裝甲渡河船——這是為了讓烏克蘭精銳小分隊快速過河而提供的——從這個配置的提供,你也可感受赫爾松戰事的真實情形。總之,后續俄烏戰事,雖然不過于重磅,但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打擊之縱深和范圍將被極大拓展,這將全面動搖俄控制區······
加上俄面臨的綜合形勢,其或有崩盤可能、進而用核——美派最強兩艘航母到歐洲,主要是防核和進攻,也有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馬上開始,美怕俄鉆空子等各種未知因素,美想要保持強大的軍力壓制,并提前備戰。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秘訪基輔的目的,應該就是綜合協調烏克蘭戰事,和美國整個歐洲戰備部署情況的。筆者認為,美最新公開的武器清單,應該還有不公開的附帶部分。
對俄普來說,還有一大e耗,就是在美中期選舉中,共和黨重新掌控眾議員乃至于參議院的勢頭很猛——相對于兼顧大愛、平等對話的民主黨,共和黨更喜歡直接憑力量說話。還有以色列最右翼的利庫德基團可能重掌控議會,內塔尼亞胡可能重新出任總理——如果是這樣,不僅伊朗,對烏克蘭的支持也···
仗打到現在,雙方控制線附近有新卡霍夫卡大壩(世界第二),還有扎波羅熱核電站(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等,俄g急跳q的時候,有攻擊的可能,并嫁禍烏克蘭,如何繼續擊退俄軍,又各方面控制讓其不能攻擊這些世界性目標,也是一個技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