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內灌注治療是膀胱癌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可作為術后的輔助治療或單獨治療方式。膀胱內灌注治療的療效好、不良反應小、操作簡單、易于掌握。
一、化學藥物灌注治療
術后即刻膀胱內化學藥物灌注可破壞殘留的腫瘤細胞,防止腫瘤種植。術后早期及維持灌注可因為藥物的化學毒性作用而預防腫瘤復發。
灌注治療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復發率,比單純TURBT手術的復發率減少14%,但文獻報道的比例不同。膀胱內化學藥物灌注治療對腫瘤的進展無明顯抑制作用。
(一)適應證及禁忌證
1.適應證: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a、T1、Tis)。
2.禁忌證:
膀胱內活動性出血;合并膀胱穿孔;合并急性泌尿系感染。
(二)灌注治療方案的選擇
1.術后即刻灌注:
適用于所有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方案:應在術后24 h內完成。
2.早期灌注:
適用于中危和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方案:術后1周開始,每周1次,共4~8周。
3.維持灌注:
適用于中危和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方案:早期灌注結束后,每月1次,共6~12個月。
(三)灌注藥物
適用于膀胱灌注的藥物很多,目前常用者為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絲裂霉素、羥基喜樹堿、吉西他濱、多柔比星等,其常用劑量、溶劑、濃度、保留時間見表1。根據目前發表的文獻,尚無法評價哪種化學藥物灌注的療效更好。
(四)膀胱內灌注治療流程
1.灌注前準備
(1)患者告知,知情同意。
(2)醫囑核對:患者姓名,藥物名稱、劑量、濃度、用法以及有效期。
(3)給藥前詢問患者有無相關過敏史。
(4)患者排空尿液,并與患者確認未在近2 h內大量飲水、輸液及服用利尿劑。
(5)藥物清點和藥品檢查:查看藥物有無變質、渾濁、沉淀、絮狀物等,瓶口有無松動,包裝瓶有無裂縫、破損。
(6)灌藥前需再次核對。
(7)準備灌注用器械。
2.灌注流程
(1)患者平臥于治療床上,鋪防水墊。
(2)治療師洗手,做好職業防護,戴無菌手套。
(3)患者會陰周圍消毒2遍。
(4)無菌操作下置入尿管,將膀胱內尿液充分引出。
(5)將藥物緩慢注入膀胱。如患者在灌藥過程中出現疼痛,則立即停止灌注,好轉后繼續推注,如仍不能耐受,則停止本次灌注治療。
(6)藥物灌入膀胱后可即刻拔除尿管或仍保留尿管。
(7)囑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膀胱內藥物存留期間適當間斷變換體位。
3.灌注后注意事項
(1)任何沾染有化學藥物的醫療器械均需丟棄至專用醫療廢棄物袋中,做好標記,并根據當地醫院的規定正確丟棄。
(2)鼓勵患者在治療后的24 h內多飲水。
(3)避免喝茶、咖啡、酒精以及可樂類飲料,以減少膀胱刺激。
(4)囑患者在治療后6 h內排尿后廁所要沖洗2次。
(5)患者治療后24 h內排尿應注意避免污染皮膚、衣物及周圍環境。
4.藥物污染或沾染后的處理:
一旦藥物沾染皮膚,需局部沖洗。如為絲裂霉素沾染,需使用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8.4%)沖洗;對其他藥物的沾染,需使用大量肥皂水沖洗,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沾染過藥物的皮膚清洗后不可用護手霜或潤膚劑局部涂抹,否則可能會增加藥物的吸收。如果藥物沾染眼睛或黏膜,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對于其他形式的泄漏,需用可吸水布覆蓋于泄漏處,并丟棄至專用醫療垃圾袋中。泄漏區域需用大量肥皂水沖洗。
(五)不良反應
膀胱內化學藥物灌注治療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化學性膀胱炎和血尿,可表現為尿頻、尿急、鏡下或肉眼血尿,嚴重程度與膀胱灌注劑量和頻率相關,多數不良反應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和消失。其他少見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發熱、脫發、泌尿系感染等。
二、卡介苗灌注治療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可誘導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引起Th1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和抗腫瘤活性,從而降低腫瘤進展及復發風險。
(一)適應證及禁忌證
1.適應證
(1)絕對適應證:
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原位癌。
(2)相對適應證:
中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2.禁忌證:
①膀胱手術后2周內;②明顯肉眼血尿;③有尿道損傷者;④有癥狀的泌尿系感染;⑤BCG過敏史;⑥妊娠及哺乳期;⑦伴有活動性結核。
患者符合以下情況時慎用:①既往有結核病史;②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如HIV陽性、白細胞減少等);③近期有放療或化療史;④風濕熱或人工瓣膜置換術后使用抗生素;⑤正在進行免疫抑制治療;⑥兒童。
(二)灌注方案
BCG單次灌注無明顯獲益,因此需要長期維持灌注。文獻報道方案不一,目前尚無統一的灌注方案。目前國內BCG常用量為60~120 mg,用40~50 ml生理鹽水溶解。每周1次,共6周。后續可每2周1次維持。
有文獻報道低劑量BCG(每次27~40 mg)治療能達到同樣的療效,并能有效減輕不良反應。
(三)灌注流程
1.灌注前準備
(1)結核菌素皮試:確認非強陽性(提示非結核活動期)。
(2)患者告知,知情同意。
(3)醫囑核對:患者姓名,藥物名稱、劑量、濃度、用法以及有效期。
(4)詢問患者有無相關過敏史。
(5)詢問患者有無尿潴留史。如有,則建議灌注BCG后保留尿管至BCG灌注液排出后再拔除。
(6)讓患者排空尿液,并與患者確認未在近2 h內大量飲水及服用利尿藥。
(7)藥物清點和藥品檢查:藥物有無變質、渾濁、沉淀、絮狀物等,瓶口有無松動,包裝瓶有無裂縫、破損。
(8)灌藥前需再次核對。
(9)準備灌注用器械。
(10)配置BCG灌注溶液,配置好的溶液必須在2 h內使用。
2.灌注流程:
灌注藥物后囑患者可適當變換體位,共保留2 h(因憋尿容易導致出現全身不良反應,囑患者如出現強烈尿意,需及時將灌注液排出)。其余同化學藥物灌注流程。
3.灌注后注意事項
(1)任何沾染有BCG藥物的醫療器械均需丟棄至專用醫療廢棄物袋中,做好標記,并根據當地醫院的規定正確丟棄。
(2)在治療后6 h內的尿液處理均須注意:排尿后在馬桶內倒入2杯漂白劑溶液,保留15~20 min后再沖馬桶,廁所要沖2次。
(3)鼓勵患者在治療后的1周內多飲水。
(4)告知患者如出現非預期不良反應應及時咨詢或就診。
(5)禁用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因上述藥物可降低BCG療效。
(6)性生活:BCG治療48 h內禁止性生活,其他時間需要使用避孕套。
(7)在BCG灌注治療期間,因其他疾病需要就診或用藥時,應及時告知相關主診醫師。
(8)其余灌注后注意事項同化學藥物灌注。
4.藥物污染或沾染后的處理:
一旦藥物沾染皮膚,需使用大量肥皂水局部沖洗,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向醫院感染辦公室報告。沾染過藥物的皮膚清洗后不可使用護手霜或潤膚劑局部涂抹,否則會增加藥物的吸收。如藥物沾染眼睛或黏膜,則需摘掉眼鏡或口罩,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事后向醫院感染辦公室報告。如藥物沾染衣物,應迅速脫掉污染的衣服,處理沾染的皮膚;污染的衣服用稀釋的熱漂白劑溶液反復清洗。對于其他形式的泄漏,需用可吸水布覆蓋于泄漏處,并丟棄至專用醫療垃圾袋中。泄漏區域需用大量肥皂水沖洗。
(四)不良反應
BCG灌注后可能發生以下不良反應:膀胱炎,排尿困難,肉眼血尿,流感樣癥狀,發熱,夜間盜汗,肺炎,乏力,關節痛,肉芽腫性前列腺炎,附睪睪丸炎,膀胱容量減少,反應性淋巴結腫大,BCG導致的敗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