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西醫學的“病”概念,“證”概念研究純屬多余。在科技文化的框架內,形態學觀念、病理生理邏輯比“病”概念重要得多,只要明確了一定形態學基礎上的病理生理規律,“病”就能夠成立,如果沒有病理生理的認識,在“病”概念上進行再多的本體論、認識論研究都毫無意義,一旦病理生理弄清楚了,“病”本質自然就明白了。中醫沒有學習西醫的這種邏輯方法,舍本逐末地在“證”概念上下功夫,丟掉陰陽神氣觀,舍棄病機理論,甚至跟在西醫屁股后面去辨“病”論治。
“證”概念研究給中醫造成了災難性后果,本來應當是遵循中醫理論,按照病機邏輯思維形成的“證”,現在成了病理生理枝頭上結的果,和直觀性的癥狀成了同等的東西,陰陽神氣、藏象經絡、六淫七情、五運六氣等等中醫理論,在這樣的證本質里,沒有任何意義了。在“證”本質西化研究的學術導向作用下,學校教育,西醫文化占據了主導地位,中醫院校實際上變成了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大雜燴;臨床實踐,西醫內容是中醫執業醫師必須邁過的門檻,邁不過西醫這到門檻,就沒有臨床資格;中醫院、中醫科的病房,實際上是西醫邏輯規范下的既開中藥又開西藥的醫療機構。
在有些人看來,三因制宜的“謹守病機,無失氣宜”原則,隨機性太大;實事求是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則,個體性太強,不能在統一設計的前提條件下,通過統計學處理,因此,辨證論治需要循證醫學的改造,“證”本質要遵從病理生理。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不講理、法、方、藥、護,就知道病理藥理,知道診斷標準,推崇西醫理論的直觀性、嚴謹性,不考慮生活經歷、體質特征、精神狀況、情感經歷等“氣宜”的生命客觀性,不知道證候本質思維和癥狀現象客觀的區別。
現代化與人文價值
“證”是中醫“現代化”的突破口。在人們眼中,現代化是先進的代名詞,現代化的就是先進的,不現代化的就是落后的。先進與落后是比較的存在,比較就要有比較的內容和對象。比較的對象如是不同的地區、國家,比較內容就要同一,沒有同一內容,就沒有真實的結論;比較的對象如是具體的文化技術,就要保證文化技術的真實性,在真實性的前提條件下,進行不同地區、國家間的比較。如比較中醫學的先進與落后,首先要保證中醫學的真實性,在中醫真實的客觀基礎上,對不同地區、國家的中醫進行對比,才能得出誰先進誰落后的結論。
除了先進與落后,現代化還應該有另外一層含義,即能不能在實踐活動中,有效地解決現代出現的問題,能夠解決就是現代化的,不能解決就不是現代化的。中醫現代化不是和西醫相比較而存在的現代化,而是中醫解決現代疾病的實踐價值,是辨證論治的臨床實用性。沒有了實踐價值,沒有了臨床實用性,就沒有現代化。
由于文化價值標準的不同,東西方文化有不同的評價方法。現在,人們把文化都統一到科技文化的價值體系中,中華傳統文化就成為了落后的、保守的文化體系。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標準,是生命自然的價值標準,是和、是善的價值標準,衡量中華傳統文化內的理論體系,要看是否有利于最佳生命結局,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如果實踐效應有利于生命之和,有利于人與自然之和,具有人心向善的引領作用,這樣的理論就是先進的理論,反之就是落后的,就應該被文化所淘汰。
沒有以人為本的觀念,評價文化的任何標準,都沒有人文價值,不一定有利于人的存在,有利于人的健康幸福。現代化必須立足于現代人的生命客觀,以可持續發展為文化的終極目的,以“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為文化德行標準。生命是歷史的,可持續發展是歷史的標準,生命是現實的,最佳生命結局是現實的標準。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未來,最佳生命結局是個體現實的存在,人文價值的評價標準,以最佳生命結局為本,放眼人類的未來。
人是多維聯系的,無論最佳生命結局的現實標準,還是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都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人文價值不是孤立地人的價值,還包括了自然、社會等生存價值的評價。人生活在自然、社會之中,最佳生命結局和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自然和社會的支撐。
離開自然,脫離社會,人不能生存,可持續發展、最佳生命結局也就無從談起。不以人為重的文化,是不值得推崇的文化。文化的人文價值,包含了對人和自然、人和社會關系的考量,生態惡化的自然,競爭緊張的社會,不利于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最佳生命結局。文化的發展,污染了自然環境,緊張了人際關系,就要反思文化的人文價值,就要檢討這樣的文化。
先進的技術,不一定有利于生命可持續發展;新奇的理論,不一定有利于最佳生命結局。在文化的引導下,生態環境越來越有利于生命存在,人們的疾病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幸福,這樣的文化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才是現代生命所能夠依賴的文化。任何現代化的評判,都應該以人文價值為標準,沒有人文價值,文化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盲目推崇的結果,可能就是人的生命環境越來越糟糕,健康長壽越來越艱難,可持續發展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中醫“現代化”沒有人文價值的標準,用實驗方法去研究“證”本質,要求證據的統計學價值,沒有看到證候病機蘊含的天地自然、人文環境相因相應的生命客觀,在脫離中醫經典理論,脫離辨證論治的情況下,證成為了本質內涵的空殼,跟隨著西醫科技的進步,本質不斷變化。內分泌、神經體液、基因蛋白組學、細胞活動等作為“證”本質的東西,沒有生命時空統一性的五藏體系,沒有環境關聯性的病機,沒有寒熱虛實,沒有六淫七情,更沒有理、法、方、藥、護的證候病機邏輯特征。自然完整性的人看不到了,中醫學的客觀基礎都喪失了,怎么會有中醫學的現代化呢?更何況,不是中醫理論基礎上的,脫離了中醫學的基本觀念、邏輯規則和概念體系,怎么能夠稱之為中醫現代化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