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據《五胡錄》中載:“三國時魏蜀兩國都比較強大,和羌人發生了多次戰爭,并相繼得勝,名將夏侯淵、馬超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匈奴為何不敢入侵?此家族名聲震懾
外族入侵歷來都是統治者最憂心的問題之一。秦朝時,始皇為了防止匈奴入侵中原,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此修筑長城;漢朝時,漢武帝則出于和平相處的目地,多次與西域聯姻。
如此種種,便是為了不讓匈奴來入侵中國的領土。
在這里要提一下,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后世所謂的匈奴。
歷來各個朝代為之艱難的問題,但是在混亂的三國時期,在天下各大勢力都為了在這亂世中獲得一席之地而斗爭之時,卻從沒有外族人來擾亂中原。
事實上,在三國時期的各國境內,還是存在有很多外族勢力的,匈奴一族的勢力尤為突出。不過是始終沒有造成大的困擾罷了,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一個家族。
此家族便是馬騰家族。眾所周知,當時的社會還是世襲制,因此身為西涼太守馬騰的后代,歷來都要守邊疆,以傳承家族的遺志。
或許是因為這一家人都姓馬,所以他們喂馬喂得非常好,最擅長的也是騎兵作戰。馬家的人個個都是馬上好手,且自幼就學得馬術,技藝過人。
要知道,在這種冷兵器年代,騎兵可以說是最強的軍種了。而且也是十分靈活,又有著大型的牲畜馬作為戰斗工具,其戰斗力可謂是十分強大。
而馬氏家族是騎兵中最強的,自然是無敵的存在。當時的異族,之所以沒有趁中原大亂時而入侵,很大程度上完歸功于西涼太守馬騰與其子馬超鎮守邊疆。
馬騰:深受眾望的西涼大將
馬騰是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涼州一帶的軍閥,乃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時人因其性格賢良忠厚而十分尊敬他。
其實,馬騰也只是一個貧窮的樵夫,雖說性格很是忠厚,但長相卻是十分的雄異。也因此能夠得到許多人的敬佩,后來他應征參軍,因多次征戰有功而升為了偏將軍。
在當時,十幾個軍閥割據一方的關中,馬騰與韓遂的勢力是最強的,并且兩人還結拜成了異性兄弟。后兩人都被朝廷招安,馬騰在三輔之時,曾經因為優待士人、推薦賢才以及對百姓的憐憫救援,一度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
盡管馬騰被朝廷招安了,但他們手上還是有著各自的部隊。后來馬騰和韓遂兩人鬧翻,并且成為了仇敵,此后連年交戰。
再之后,曹操又派了鐘繇、韋端前去勸和,在張既的勸說下,馬騰雖然猶豫,但最后還是迫于壓力,答應了放棄部隊。自此,曹操上表封了馬騰為衛尉,其子馬超為偏將軍,由馬超來代替馬騰統領原來的部隊。
前面已經說過了,馬騰的部下是以騎兵為主,而匈奴在騎射方面又極為擅長。但馬騰的軍隊在這方面也是不居人下的,馬騰給戰士們的戰馬都是強壯健碩又敏捷迅猛的好馬。
在好馬的相助之下,馬騰的部隊在鎮守邊疆的防線,理所當然的被拉長到了幾千公里的防御陣線。也正式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外族才一直沒能侵犯我國的領土,使得各路人馬能夠放心的謀劃自己的霸業。
馬騰無疑是保家衛國的將士,一生盡職盡責的。在中原戰亂四起時,有能力去追名逐利之人不在于少數,而馬騰卻是從來不理會這些事,反而是盡忠職守的看著邊疆,除掉外來的威脅。一度保全了我國國土的完整,可謂是亂世之中的英雄,應當為人們所敬畏。
然而,在公元211年,因為馬超、韓遂等人起兵抗拒曹操,后被擊敗。次年,馬超起兵,曹操便將馬騰和其二兒子、三兒子一同誅殺。
從此,馬超與曹操便結下世仇。而諸葛亮則是用計將馬超納入了囊下,后來的馬超便來到了蜀漢軍中面見劉備,劉備也對其承諾,會為他父親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