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的體例(三)
5.譜論
譜論又稱譜學論略、譜說等,專門收錄古代經典中有關家譜的論述及先賢有關譜論、譜說、譜議的篇章語錄,主要是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闡釋。其中以歐陽修、蘇洵等譜學名家和朱熹、程頤、曾鞏、張載等理學名家的語錄最為常見。如張載提出的家譜可以“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世族與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則人不知統系來處。古人亦鮮有不知來處者。宗子法廢,后世尚譜牒,猶有遺風。譜牒又廢,人家不知來處,無百年之家,骨肉無統,雖至親,恩亦薄”。這些思想正是家譜得以滋生發展的溫床。
6、像贊
家譜中一般都繪有家族祖先和歷代英賢的畫像,并配有押韻的贊詞,通常正面是畫像,背面是贊詞。家譜中設置先賢畫像和贊詞,主要是為了讓后世子孫了解先人的功績,培養后世子孫對先賢的崇敬之情,同時也有夸耀家族門望的目的。家譜中的畫像一般數量有限,大多為三五幅,常見的是得姓始祖、始遷祖和家族中名望最為卓著的先賢。如吳姓家族中最常見的便是得姓始祖太伯、先賢延陵季子的畫像。但也有些大族的家譜收羅較多,從黃帝像到得姓始祖像,從始遷祖像到本房或本支祖像,再加上本族歷代先賢的畫像,排列有序,蔚為壯觀。
圖片說明:家譜中的像贊圖像
7、恩榮錄
恩榮錄又稱告身、誥敕、賜諭等,內容主要是歷代皇帝對家族成員的褒獎或封贈文字,如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制碑文、御制謚文等,此外,還包括地方官員的贈諭文字。編輯恩榮錄的目的,是通過炫耀朝廷對家族及家族成員的表彰和獎勵,顯示家族的地位與身價。由于恩榮錄被視為裝飾和炫耀家族榮耀歷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修譜過程中,各家族都盡力搜羅相關的內容。如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家族的廣東《洪氏宗譜》載有皇帝勛書、誥命、賜匾、像贊、賜詩多種。中有宋孝宗贈洪炳銀青光祿大夫少師誥文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源之深者流必長,本之厚者枝必茂。惟祖宗之福澤遺及子孫,而子孫之聿修無參厥祖。爾處士洪炳忠孝名家,簪纓世胄,沉潛仁義,弗慕龐榮。種慶澤之溢洋,致孫枝之秀茁。效勞宣力,竭孝全忠。宜祐命之自天信仁人之有后。茲特贈爾銀青光祿大夫少師,以昭德于九原,顯為善之有報。爾當此不昧在天之靈,此膺寵嘉之命。
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四月十五日下
家譜中的恩榮錄是我們了解本家族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是了解帝王政治思想、治國方略的重要史料。
然而,對帝王顯貴文字的過度追逐也使恩榮錄的造假現象變得較為常見。如《閩林宗譜》的御制詩文中,《明世宗皇帝題譜詩》云:“林姓富貴勝中華,三狀四眼六探花。五會七解八宰府,九尚十世作行家。進士三百腰金帶,舉人一千帽烏紗。貢監生員難屈指,郡州府縣水堆沙。”而康熙在(《清圣祖為閩林宗譜御題》則稱:“唐宋元明百千進士三鼎甲,公孫父子十二宰相五封侯。”且不說這些所謂的御制詩俚俗不雅,全然一副打油詩的嘴臉,即便是二位皇帝真的只有這點詩才,也不至于為林家如此費心盡力地清點門戶,濫加頌揚,因為客觀地看,當時林家并沒有非常出類拔萃的人物,嘉靖皇帝和康熙大帝沒任何理由屈尊干這些拍馬屁的勾當。
此外,恩榮錄中的圣旨、告示等官方文書也有不少是偽造的,由于纂編家譜者中大多只是下層文人,并非專門學者,缺乏專門知識和歷史常識,因此在偽造圣旨、告示的過程中常常在年代、官職、地名等內容上出現常識性的錯誤,諸如西漢人中進士之類,明眼人一看便能識破其是偽造的。
8、先世考
先世考又稱源流、宗族源流、姓源、姓氏源流、遷徙源流、分衍錄、地望考等,主要用來反映宗族的歷史,包括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的親疏關系等。明清以來的家譜中大多有記載源流,是家譜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確認家族姓氏來歷、遷徙源流的重要依據。
9、世系
世系是家譜的主體,分為圖、錄兩部分。圖又稱世表、世系表、世系圖等,是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家族成員的世系,反映家族成員的血緣關系。世系錄又稱為世錄、齒錄、世紀等,包括父名、行次、字號、生卒年月、享年、功名、官職、葬地、妻妾、子女等內容。世系是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家譜的生命。家譜之所以能區別于正史與方志,主要就由這部分內容來體現。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出現在被稱之為近世宗譜鼻祖歐陽修的譜中。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圖”,一般原則是從高祖到玄孫這五世為一圖。從始祖到五世、從五世到九世、從九世到十三世,以五世劃分為一段,看起來很方便。但之后的宗譜中,有很多省去了從始祖到五世、從六世到十世、從十一世到十五世這樣的重復。還有不少從五世一圖演變為三世一圖、四世一圖、六世一圖、九世一圖,十世一圖等多種形式。
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圖片說明:歐式譜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聯,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系。
圖片說明:蘇式譜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像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采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系不清,會給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圖片說明:寶塔式譜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系,而是用純文字來表述這種關系。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圖片:牒記式譜
以上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是一般族譜中比較常見的世系表,但也有其他的變化,在記述家族世系時,可根據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靈活采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