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通治方之疝氣2
1、屬性:治七情所傷,遂成七疝,心腹脹痛,痛引腰脅連背,不可俯仰。
方見氣門
2、屬性:治體虛冷,膀胱小腸氣作,痛不可忍,每服一兩 ,入鹽炒吳茱萸茴香各一錢,生姜三片,蔥白五十煎,空心熱服。
方見寒門
3、屬性:治風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體疼痛,風入腹,五臟拘急,不得轉側。
大烏頭(炮,去皮臍,二錢半) 桂枝(不見火) 白芍藥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紅棗二枚,入蜜半匙,同煎至一盅,去滓食前服。
4、屬性:治疝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診其脈沉緊,是腎經有積冷所致。
方見氣門
5、屬性: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
延胡索(三錢,炒) 附子(炮,去皮臍) 木香(不見火,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6、屬性:治七疝,寒注下焦,小腹引外腎疼痛,大便多閉。
金鈴子(去皮核,取肉一兩,
用巴豆七粒,去殼同炒令黃色,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熱鹽酒調服。
7、屬性:治七疝,久而不愈,發作無時,臍腹堅硬疼痛。
野狼毒(銼炒) 川烏(炮,去皮臍) 芫花(醋炒,各二兩) 椒紅(炒)
干姜(炮)干漆(炒煙盡) 三棱 鱉甲 沒藥(各半兩)
全蝎(去毒,九枚)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用生姜湯或溫酒送下,孕婦不可服。
8、屬性:治心疝,小腹痛悶不已者。
木香 陳皮 良姜 干姜 訶子(去核),枳實(以上各一錢半)
草豆蔻 黑牽牛 川芎(以上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白湯調服。
9、屬性:治腎虛無陽,小腸氣痛,小腹外腎臍冷,兼治濕證。
附子(生用) 香附(各二錢) 沉香 蓽澄茄 辣桂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空心服。
10、屬性:治無陽,臍冷疝氣,兼治濕證。
辣桂 川白姜 吳茱萸(用酒醋浸一宿,焙干,以上各一錢) 良姜 茴香(炒) 蓽澄茄 縮砂仁 木香 茯苓 益智仁 甘草(炙,各八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11、屬性:治膀胱腫痛小腸氣,陰囊腫,水出不干。
金鈴子(取肉五兩) 茴香(炒) 海蛤 馬蘭花(炒) 破故紙(炒)
海帶 木香 菟絲子 丁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12、屬性:治疝氣,一切下部之疾,腫痛,悉皆治之。
川楝子(取凈肉一斤,作四分。四兩用麩一合;斑蝥四十九粒,同炒
麩黃色,去麩斑蝥不用。四兩用麩一合,巴豆四十九個,同炒麩黃色,
去麩巴豆不用。四兩用麩一合,巴戟一兩,同炒麩黃色,去麩巴戟不
用。四兩用鹽一兩,茴香一合,同炒黃色為度,去鹽茴香不用。)木香
(不見火,一兩) 破故紙(一兩,炒香為度)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鹽湯送下,甚者日進三次,空心食前服。
13、屬性:治疝氣。
川芎 青皮(去白) 川楝子 舶上茴香(炒) 桃仁
黑牽牛(炒,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盞,煎至一盅,空心服。
14、屬性:治小腸氣痛,外腎腫墜。
山茱萸(去核) 吳茱萸(去梗) 食茱萸(去梗,以上各二兩)
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四十個,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不用)
破故紙(一兩七錢,炒) 青皮(去白) 茴香(鹽炒)
青鹽(以上各三兩) 黑牽牛(一兩,炒)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桃仁十五個,炒,煎酒送下,或茴香酒亦可,空心服。
15、屬性: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腸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者。
葫蘆巴(炒,八兩) 茴香(去土,炒,六兩) 大巴戟(去心,炒)
川烏(炮,去皮臍,各三兩) 吳茱萸(湯泡七次,炒,五兩)
川楝子(去復選肉,炒,九兩)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送下,小兒服五丸,茴香湯下。一方加牽牛二兩。
16、屬性:治偏墜小腸氣。
海藻 海帶(以上各一兩) 斑蝥(二十八個,去足翅。)
巴豆(二十八個,去殼,完全者)
上斑蝥巴豆二味作一處,生絹袋盛,用好醋一碗,以瓦銚盛四味藥同煮,將干,去斑蝥 巴豆不用,只將海帶二味細碾為末,以淡豆豉一百粒,以煮藥余醋,略浸蒸,碾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麝香少許,朱砂三錢,乳缽細碾,卻入麝香,再碾勻為衣,曬干,以新瓦瓶收之。初服七粒,二服十粒,三服十五粒,若未愈,再進三兩服,皆用十五粒,仍用鹽炒茴香,細嚼,酒吞下,空心服,忌食鴨子并 醬動氣之物。
17、屬性:治寒疝入腹,小腸 痛,時復泄瀉,胸膈痞塞。
沉香(五分) 人參 茯苓 附子(炮,去皮臍) 黃 白術
木瓜(以上各一錢半)羌活 川芎 紫蘇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嘔吐加半夏一錢,生姜七片煎服。
18、屬性:治腎囊偏墜。
牡蠣( ) 良姜(各一兩)
上為細末,津唾調敷大便處,須臾如火熱著痛,即安。
19、屬性:治疝氣,外腎腫脹極大,或生瘡出黃水,其痛繞腹,寒熱往來。
忤三棱(煨) 莪術(煨) 豬苓 白附子 蘿卜子 赤芍藥 黑牽牛
川楝子 山茵 陳青木香 陳橘皮 五靈脂 姜黃 小茴香 海藻(酒浸,焙)
穿山甲(灰火煨焦) 海浮石(米醋浸,火 紅,醋淬,又 紅,
又以醋淬,黑色為度,以上各一兩) 南木香(半兩) 青皮(去白,
二兩,一兩生用,一兩截碎,以斑蝥五十個,去頭足翅,同炒黃色,
去斑蝥不用) 丁香(一分) 香附子(凈三兩,一兩生用,一兩以巴
豆五十粒去殼,同炒色焦,去巴豆不用) 澤瀉(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酒送下。此藥能泄,斟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