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統名方之三黃湯
90、三黃湯
釋名:本方藥具三味,其色均黃,故名三黃湯。
方源:《醫宗金鑒》。
功效:瀉火通便。
組成:黃連、黃芩、大黃各三錢。
用法及用量:水煎服,日二次,早晚各一。
方證:三焦實熱,一切有余火證,大便秘結。
主治:
1、吐血、咯血、刃血、衄血、尿血之諸血證而大便秘結者。
2、神經官能癥之有燥屎者。
3、高血壓病兼實熱便秘者。
4、腦溢血之熱甚者。
5、癰瘡疔毒之癥。
6、急性肺炎之火熱盛者。
7、痢疾之濕熱下注者。
8、黃疸性肝炎。
9、敗血癥之火毒甚者。
10、膿毒血癥之火盛者。
11、女性更年期之失眠癥。
12、蕁麻疹之胃熱盛者。
13、酒渣鼻。
歷代醫家方論:《醫宗金鑒》說:“三黃湯用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大黃瀉下焦火。三焦實火,大便實者,誠為允當。若大便不實者,黃連解毒湯證也。”
方理:本方所治火熱之證,是實火實證。實火者,心、肺、脾、肝、腎等臟有余之火也。實證者,大便秘結,胃家之實也。
本方與黃連解毒湯、三黃湯、二黃湯、三黃石膏湯、涼膈散之區別:諸方組成之所同者,黃連、黃芩;所不同者,黃連解毒湯多黃柏、梔子,三黃湯多大黃,二黃湯多甘草,三黃石膏湯多生石膏、黃柏、麻黃、淡豆豉、梔子,涼膈散多連翹、大黃、薄荷、梔子、芒硝、甘草。
諸方功治之所同者,瀉火清熱;
所不同者,黃連解毒湯多黃柏、梔子,以治熱而兼小便不利者;
三黃湯多大黃,以治熱而兼大便秘結者;
二黃湯多甘草,以治膈上有熱者;
三黃石膏湯多石膏等,以治表里有熱者;
涼膈散多連翹等,以治熱在膈上下者。
治熱瀉火,其急者有三黃湯,其緩者有二黃湯,其重者有涼膈散,其平者有黃連毒湯,其深者有三黃石膏湯,其淺者有諸黃類,其上者有二黃湯,其下者有三黃湯。諸方之組,藥分上中下三焦,各有所屬。眾方之變,法有急緩、輕重、上下、表里,變有所宜。一藥之加,必有其證,如黃連解毒湯之去黃柏、梔子,加大黃,是為邪之所出由小便而轉大便也;一藥之減,必有其理,如張潔古之用涼膈散去硝、黃而加桔梗也。藥有藥對,方有方根。知其對,則益其利而避其害;明其根,則用其法而變其方。可謂藥對方根是個綱,如線串珠便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