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腎功能的認識
中醫學是濟世活人的學術,首先要把人的生理、病理、脈理、藥理具有深入的認識,然后才可得到正確有效的辯證施治,取得良好的療效。
腎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腎的功能除了具有泌尿系統的功能外,還包括了生殖分泌及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內經》云:“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說明腎臟的伎能精巧,對全身的活動,生殖發生強大的作用。現概述如下:
1、腎藏精,主人體的發育和生殖。
“精”是精粹,精華的意思。分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以名生殖之精,是構成人體的原始物質,來源于父母,稟受先天。人體的生殖和生長,發充過程,主要是由腎的精氣所決定的,而腎精的盛衰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定的.《素問.上古天真論》云:“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其意思是男子到了十六歲左右,腎氣漸盛,腎臟所生成的一種促進生殖機能的物質,性機能開始成熟,能產生精子,然后精氣溢瀉,陰陽結合,就能生育。“七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其意思是男子到了五十六歲左右,生殖機能逐漸減退,精氣亦衰少,形體衰弱。《內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經以時下,故能有子。”這里說明女子到了十四歲左右,產生了天癸,生殖機能開始成熟.按期排卵,出現月經.沖任脈屬廳經八脈.而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皆屬于腎,與婦女的經帶,胎產具有密切關系.若盛氣,則沖任脈通盛,月事按時而下,就有生殖能力。“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其意思是女子到了四十九歲左右,任脈衰退,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生殖機能從減退到消失。月經停止,形體逐漸衰弱,失去生育能力,漸漸進入衰老時期。
后天之精又稱水谷之精,是指飲食物經脾胃運化傳輸后,變成水谷精微物質,然后藏之于腎。中醫認為首先要有先天之精才能形成,出生之前,先天之精為后天之精具備了物質基礎。而出生之后,后天之精不斷供應先天之精才能使之得到不斷的補充。如果腎精不足,則導致后天不足,乃至疾病的發生。
2、腎主水,內經云:“腎者,水臟,主津液。”
“在味為咸”。人體水液的代謝和調節,與腎的關系密切。腎與膀胱相表里。經云:“膀胱者,卅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的氣化功能,主要依賴腎的作用,若腎氣不足,氣化作用減退,可引起水的輸布失常,不是表現為全身水腫,小便不利,就是表現為尿多,小便頻數而清長。這里說明泌尿系臟器功能不正常,同時提示了水鹽代謝,儲納排鉀,調節水和電解質平衡的使用。故臨床上使用濟生腎氣丸等補腎溫陽,化氣利水的方藥,治療腎病綜合癥,肝硬化心衰等。用之能獲良效。老年人因腎氣不固,導致尿頻數,用補腎良法常可獲效。
3、腎主骨,生髓。
腎精是生長骨髓的物質基礎,髓藏于骨腔之中可以養潤著骨質,如腎精充足則骨髓的生化有源,骨得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有力;若腎精虛少,則骨髓的化源不足,或者易于折斷,或者發育不全等。故補腎強筋骨的治法,可使一些患者緩解癥狀,減輕痛苦。
西醫認為腎臟可產生一種叫做“促紅細胞生成因子”的物質,生成作用于血漿中蛋白質,生成促紅細胞,作用于骨髓,促紅細胞的生成。似乎與中醫的“骨生髓”論述還有吻合之處。對慢性腎炎的貧血,并非采用養血的措施,而仍然運用補腎溫陽的治療方法。對于再生障礙貧血病,采用補脾腎為主兼以益氣血的治療。
4、腎主藏志,“腎藏精,精含志”,“恐則傷腎,”其意思是指人體的精神活動,與腎功能也有一定的關系。即是神經系統的沖動,改變,可導致內分泌物功能的紊亂。
5、其華在發,是指頭發的澤潤與枯稿,生長與脫落與腎氣的盛衰有關。
青壯年腎氣充盛,頭發光澤而黑潤;老年人腎氣不足,頭發花白易脫。故頭發稀疏,脫落是腎不足,氣血兩虧的表現。
6、腎主納氣,人的呼吸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下達于腎,由腎氣為之攝納,所以有肺呼吸氣,腎主納氣的說法,只有腎氣充沛,攝氣正常,才能使肺的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果腎氣虛,根本不固,吸入之氣不能歸納于腎,就會出現動則喘氣,呼吸困難的病變。這一理論似乎不可思議,但它卻被臨床上用補腎法治療哮喘的效果所證實。
7、腎與命門的作用,命門的問題自古迄今對其部位,性質和功能眾說紛紜,但多數認為與腎密切相關。從中醫角度來看,命門與腎是一個整體。命門的作用,實質上是指腎的功能。命門的真水,真火,即是腎陰腎陽,而腎陰腎陽的生命作用,也即是概括了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