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4歲女童因吃自家催熟草莓導致性早熟”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傳聞稱,果農利用一種名叫“乙烯利”的化學藥劑將青香蕉或草莓催熟,這種物質會導致兒童性早熟,這使得不少年輕父母慌了神兒。
這個說法不科學。
截至到現在,醫學上沒有針對催熟的草莓導致兒童性早熟,做過流行病學調查,武斷的下結論說性早熟是催熟草莓的原因,這是不對的。兩者不能劃等號。
水果之所以要催熟,主要是長途運輸和貯藏的需要。催熟的過程,就是人為施用乙烯氣體或乙烯釋放劑()乙烯利),來誘發水果啟動成熟過程,比如香蕉、芒果、西紅柿等水果催熟。
人工催熟和自然成熟果實中植物激素乙烯的作用是一致的,吃自然成熟的果實不會促進性早熟,同樣的道理,吃催熟果實也不會使孩子性早熟。那水果中的乙烯利殘留會影響人體健康嗎?只要按照國家標準使用,可以保證食用安全。
兒童性早熟,有很多方面原因,很復雜。同時,性早熟有真性和假性之分。目前沒有科學依據表明兒童性早熟與催熟水果有關。病變、營養過剩等都可導致性成熟時間提前。另外,動物性食品攝入較多也會導致性早熟。孩子不宜進食人參、蜂王漿、枸杞、黃芪等滋補品,也不應飲用成人功能性飲料,這些是已知道的兒童性早熟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