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學學眼球操 推遲老花眼
全國首份老花眼調查報告出爐:50歲以上的人八成老花眼 發病年齡提前五歲,專家分析跟過度看電腦、手機有關
斗雞眼訓練
上下左右畫圓
看條手機短信,手要伸老遠,腦袋還要往后仰,才能看清號碼和內容;看個報紙,拿近點眼前一片模糊……城市里四、五十歲的人,臉上沒褶頭發烏黑,身材絲毫不輸給年輕人,可是一看報一寫字,眼睛就泄露了年齡的秘密。
日前,上海公布全國首份針對老花眼人群的調查報告結果。報告顯示,中國人過了50歲,有81%的人老花。“跟以前相比,老花年齡至少提前了五歲左右。”
電子產品使用過度 眼睛加速老化
據悉,這份全國首份針對老花眼人群的調查報告,調查了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南京五大城市,共計1109名50歲以上居民,其中81%有老花眼困擾。
2005年世衛組織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4億人老花。現在老花眼的絕對值數量大大增加,且發生的年齡越來越早。估計到2050年,這個數據將會翻番,達到大約18億。
劉恒明介紹,年輕時,晶狀體柔軟而富有彈性,可以隨時變厚變薄,看近看遠都有很好的調適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的彈性逐漸下降,眼睛的肌肉功能也逐漸減退,調適能力降低。“這是正常的衰老退化現象,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只是個體差異,出現時間有早有晚。”
臨床上,上一代人老花普遍發生在55歲后,而現在很多人40多歲就老花了,他接診的最年輕的才32歲。劉恒明指出,晶體就好像一部精密的儀器,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自然老化,也可能因為使用過度而提前老化。現代人錯誤的用眼方式,導致眼睛長期處于過度疲勞的狀態,導致晶體加速老化。
他解釋說,現代人對電腦、手機、電視等電子產品高度依賴,經常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加上睡眠不足,眼睛得不到足夠的休息,致使眼睛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更容易導致晶體彈性加速減弱,從而使老花眼提前“報到”。
年輕時有200度近視 推遲10年才老花
“近視和老花能夠互相抵消,年輕時有一點近視,老了不僅不會得老花眼,就連近視眼鏡也不用戴了。”門診中經常有病人拿著這條微信來求證。
劉恒明說,確實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并不是所有的近視和老花都是可以抵消的,具體要看近視的類型。近視分為軸性近視和調節性近視。一般來說,小孩子和低度近視多半是調節性近視,這種近視是可以和遠視抵消一部分度數的;高度近視多半是軸性近視,這種近視很難抵消。
視力好的人,眼鏡老花后,看近時只需要戴老花鏡就可以了,但是原來就有近視的人就比較麻煩了。劉恒明解釋說,如果近視度數不高,老花鏡正好能夠抵消近視這一部分度數,看近時就不需要戴老花鏡了,但是看遠還是要戴近視眼鏡。“現在我60歲,按理應該戴250度的老花鏡,但是我原來有150度的近視,55歲之前都不用戴老花鏡,現在只用戴100度的老花鏡就可以了。不過,看遠還是需要150度的近視眼鏡。“
劉恒明提醒,年輕時有300度以內的近視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準分子激光手術,等上了年紀,“儲備”的這部分近視度數正好可以抵消部分老花眼的度數。而且,配鏡時間要比同齡人至少推遲10年。
多做“眼球操” 推遲老花眼
劉恒明表示,盡管老花眼是自然生理過程,但是確實有部分人的老花來得更晚一些,比如經常鍛煉的人和專業的運動員。愛運動的人全身血液循環要好一些,眼部肌肉調節能力強了,晶體老化得也要慢一些。經常做做“眼球操”對鍛煉眼肌很有好處:
動作1:斗雞眼訓練
舉起食指放在正前方,慢慢靠進鼻子,停在兩眼中央,眼睛做斗雞眼動作,維持10—20秒不動。然后,食指慢慢遠離,再慢慢靠近,眼睛隨著食指,一下變成斗雞眼,一下恢復正常,來回10次。
這套動作讓睫狀肌一下看遠,一下看近,能有效訓練內直肌和睫狀肌,轉換睫狀肌的松緊度。
動作2:眼球上下左右畫圈
手臂伸直在前方畫大圈,脖子不動,眼球跟隨指尖轉動,做2—5次后,再換左手畫圈。也可以畫三角形、正方形或星形,盡量讓眼球上下左右活動。
眼球畫圈動作可以讓平時少用的眼部肌肉伸展開,有效緩解視疲勞。
劉恒明提醒,老花眼是不會逆轉的。有的老人突然發現自己不戴老花鏡也能看書報了,以為老花眼好了,其實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出現老花眼變好的情況,最好去眼科檢查一下是否有了白內障。白內障是晶狀體混濁,吸收水分后引起屈光變化,類似近視。這個變化正好‘抵’去老花的度數,變得看近物可以不戴老花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