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忽略了,工作場所就是個特別好的反饋系統。
一旦你開始培養一個新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視覺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講故事的能力……你都應該尋找這些能力在真實職業中的應用和兌現方式。做的不好,有人給你回應,做的好,有人給你鼓勵。
而且因為你本來能力就足夠,所以做砸了也不會太受打擊。
只有當你清晰的看到下班后的投入,在工作中兌現出來價值,你才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愿意繼續投入。
這種堅持不是毅力的結果,而是設計的結果。與其下班后搞夢想,不如直接上班的時候練習夢想。
把下班后4小時融合入工作
上下班分離的策略會讓上班下班都痛苦,而最好的方式是整合兩者——讓新的能力在匯入老的工作,獲得新收益,最后強化新方向——讓下班4小時的改變,慢慢,一步步蔓延到你的上班8小時中去,乃至發展成整體的改變。
在下班培養夢想,在工作中練夢想——也是個讓改變更持續的策略。
“整合夢想與工作”的優勢在于:
精力更多:上班時間更長,精力更多。不管你主觀意愿如何,這都是你一天里面最有精力的一段。等你回到家再擠出4小時,精力往往就不夠用了。
機會更多:工作里的資源多,你的大部分的社會資源其實都在工作中。如果你的夢想最后要兌現,不妨從你資源最大的地方開始思考。
收益最大:單獨的能力一開始很不好兌現,但是整合起來很有用——好的演講能力也許能讓團隊士氣一振拿下銷售目標,好的寫作能力也許能讓一個產品爆發——把你的小能力點綴在原來的能力系統上,整體打包出售,價值更高。
你肯定刷過我家趙星童鞋寫的《下班后2小時,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其實趙星恰恰是個極其努力的整合型選手。她晚上讀書,白天工作輸出;白天的經歷,晚上寫文輸出——她寫作為她帶來了名聲和影響力,名聲為她提供更好的平臺,而平臺也反過來放大她的影響力——
她的人生改變,就是從下班后2小時,到上班8小時,到整個人生的。
如何重新整合工作與夢想,形成閉環,讓未來蔓延?
下面提供幾個思考題,請認真的重新思考這事兒:
什么是我的夢想工作的核心底層能力?
如果請教這個領域的高手,他們會認為是什么能力?
這個能力能在你平時工作里,什么環節有機會應用?
這個能力和你現在哪些能力組合起來,會非常牛逼?
工作中有哪些資源是可以反哺你的夢想的?
下一步你會做什么?
仔細想想每一個問題,在評論區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作為自己輸出倒逼輸入的練習。
我選擇在下班后這個點發這篇文章,就是知道你“想著以后找個安靜的時候再認真想!”——估計就再也沒有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