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顛簸中,宋真宗睜開眼睛,澶州已經到了。這次守衛戰是與遼軍的背水一戰,成了興國,敗了亡國。遼軍在遼圣宗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在逃亡與抗戰的抉擇中,宋真宗選擇了御駕親征。
當宋真宗親率的部隊與澶州兵匯合時,天子降臨,士氣大振,激戰中,宋軍不僅挫敗了遼國騎兵的進攻,還幸運地用床弩一箭射殺了遼軍主將。
遼圣宗的軍隊長線作戰已經疲憊不堪,而宋軍士氣高昂。
遼圣宗于是發文:咱們議和吧。于是雙方終于坐上了談判桌,內容大概就是北宋你是大哥,大遼我是小弟,這點我認,但是大哥你每年要送給我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因為畢竟我現在兵臨城下,胳膊比較粗。于是雙方簽訂了條約,和諧收兵。
澶淵之盟,一直為我中原士大夫所不齒,認為其是城下之盟,但就是這個城下之盟,給宋帶來長達百年的和平。
在宋朝,說起和平,總繞不過中國史上一個戰略上至關重要的地方——幽云十六州。它是中原王權抵御北方胡族的最重要的戰略緩沖地帶。
得到它,利用其高山險峻的地帶,我重兵守住幾個重要的豁口,守住幾個點就完事了。因為北方的胡人騎兵要翻山越嶺不太現實。
但是一旦失去它,那我就得就廣袤的平原上布置長長的邊境防御線,來保護我的都城,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養兵都是極其費錢的,如此規模的邊境軍隊,試問哪朝哪代能負擔得起。
所以一說起幽云十六州,北宋士大夫是捶足頓胸,大宋的戰略緩沖地被遼所占,北方騎兵一旦南下,我大宋岌岌可危。
所以在澶淵之盟中他們極力主張收回幽云十六州的領土權,遼當然無法應允,遼就是看到華北平原廣袤的可耕作的農田,那帶來的巨額財富,到嘴的肉怎么可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