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絕”的一首詩1
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
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宋詞如同雙子星座一般,照亮了古典文學的天空,而在這些詞人里,以蘇軾、李清照、柳永和辛棄疾為代表,其中蘇軾和辛棄疾的詞風以豪放為主,尤其是辛棄疾,目睹大宋積貧積弱的現實,內心的憂憤都反映在詩詞上,便有了一股激昂之風。
今天與大家分析的是辛棄疾的這首《鷓鴣天·尋花無有戲做作》,詞意慷慨豪邁,寫盡天下滄桑,罵遍古往今來,堪稱千古無人超越的奇絕好詞。全詞表現詞人出磊落偉岸勇往直前渺視阻力的氣質,流露對官場的深惡痛絕。
鷓鴣天·尋花無有
宋代:辛棄疾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
自從來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黃花何處避重陽?
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