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首詩時李商隱44歲,此時愛妻王氏已離世6年。王氏是大家閨秀,而李商隱卻從小家貧,成年后好不容易靠著才華步入仕途,卻也頗為不順。但王氏無怨無悔地操持家務,夫妻倆十分恩愛,王氏的早早離世對李商隱來說是不小的打擊。此時的李商隱已身患疾病,獨游到曲江,想到愛妻一時有感作此詩,第二年春天他病逝在鄭州。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但卻與一般的七絕不太一樣。詩的一、二句并不對偶,而是采用用字句重用的方式開篇。“荷葉生時春恨生”是指荷葉的盛開意味著春去夏來,于是一股春恨油然而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是指荷葉的枯萎意思秋去冬來,于是心中難免生出惆悵。這兩句看似敘事,其實字字在寫情,花開花落正是人來人去,愛妻也似這荷花般凋零,留下詩人一人傷懷不已。
第三句是全詩最驚艷之句,詩人由寫景到抒情,如破空而出,轉得十分巧妙。“深知身在情長在”是詩人對愛情的深情,只要自己此身還在,對愛人的癡情就會長長久久地存在,這7個字道盡的是詩人平生的癡情不改,令人斷腸。
最后一句詩人以江景落筆,深陷愁思的詩人抬頭遠望眼前的江水,看著這浪花陣陣,水聲濤濤,心中更是一片悵然。這樣的悵然是因眼前之景,也是因自己的晚景凄涼,更是為和自己苦了半生愛人,種種愁緒就如這江水一樣,綿延不絕。
與李商隱的其它愛情詩相比,這首詩不華麗,遣詞用字可謂“不深”,但他在詩中表現的深情卻絲毫“不淺”,可謂不深不淺、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