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為什么
俗語: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為什么?現在清明還用這樣做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讀起來朗朗上口,品味起來又富含哲理的句子,滋養著一方村民,這就是俗語,是老百姓自身生活經驗凝結成的結晶,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東西就來源于此。
再過上一段時間就是對中國人來講很重要的一個節日:清明節,這是現世之人對已逝之人寄托哀思的日子,在這天,我們都要去上墳,祭祖。出門在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都要回家,畢竟在我國一直有一個理念“死者為大”。
但上墳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想讓誰去就讓誰去的,農村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這是古人對女婿的要求,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現在還有這樣的說法嗎?
女婿是什么?是女兒的丈夫,會這么叫的人都是娘家的人,都說女婿是半個兒子,為何不讓女婿去祭祀先祖呢?不是說好的都是一家人嗎?
這一切的根源只有四個字:男尊女卑。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低下,而且在古人的眼中,女兒是遲早要嫁的,就不是自己家的人,所以像祭祖和入祠堂這種事情,就沒女人的份,現在廣東那邊不知道還有“女不入祠堂”的說法嗎?
而且女人嫁出去之后,就會冠上夫家的姓氏,讓古人愈發感覺這就不是自己的人了,所以嫁出去的女兒想要回一次娘家,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對于和自己有血脈聯系的人都是如此,何況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外人”呢?
你見過讓外人給自家祖先上墳的嗎?在古人看來不僅是一種不尊敬的表現,還是主家衰敗的征兆,既然讓別人上墳,那肯定是自己家沒有人了,這樣的家族遲早要完。如果祖先真的有靈的話,看到這樣的現象肯定是非常生氣的,傳承要斷了呀!
所以如果女方的家中有兒子的情況下,還讓女婿去上墳,這就是侮辱人的表現,這不是咒別人斷子絕孫嗎?但如果家中真的沒有男子,讓女婿上墳就成了種無奈的選擇。但一般情況下女婿都會拒絕這種請求,男子有自己的家族要繼承,去了女方自己家這邊該怎么辦呢?
在古代,男子才是繼承的根本,如果沒有男子,只有女兒還想將血脈傳承下去,那只能招贅婿,但這種贅婿根本就沒有地位,大多數的情況就是,別人借你的種生個兒子,而生下兒子后,這贅婿就沒有用處了,地位還沒有雜役的地位高,直到宋朝之后情況才會好轉。
而贅婿在清明節啥也干不了,不僅不能回家祭祀,也不能參加女方家的祭祀,和古時候的女人一樣,在以前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女人不能上墳的:女兒不上墳,娘家絕了門。
【結語】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慢慢地消散,女子上墳也不會被世俗用異樣的眼神的看待,至于女婿上墳辱先人這種說法也不被大眾認可,但女婿還是很少去上娘家的墳,因為時間趕不上。對于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好東西要繼承,陋習要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