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說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后的貪圖享樂、驕奢淫欲那些破事兒了,他和他的起義軍,主動陷入了“糖衣炮彈”包圍之中。
李自成更像是一個被命運推著往前走的草莽英雄,而不是能主動扼住命運咽喉的帝王豪杰。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起義軍進入北京城;6月3日,在武英殿登基稱帝;6月4日,撤出北京城。李自城進京僅42天,曇花一現,旋即敗逃。
1644年6月6日,多爾袞揮馬京城,立即宣布,“今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難軍民,皆吾赤子”,一舉奠定大清王朝近三百年之國祚。
李自成出身貧寒,從下崗驛吏到反明領袖,一路打進京城,坐上龍椅,也許,這是連李自成本人都未想到的一個結果。
李自成打起反明的旗幟,他最終的政治訴求是什么?是推翻明王朝,建立起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全新王朝嗎?就像當年朱元璋反抗元王朝一樣?
李自成是否有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很值得懷疑。
事實上,李自成進京,也是有幾分幸運。
明朝軍隊的主力,一半布防在薊遼一線,而洪承疇、祖大壽等降清后也帶走了一部分兵力,另一半被楊嗣昌帶著征剿張獻忠,一直在西南前線作戰,張獻忠拖住了這部分明軍,能與李自成作戰的,只是孫傳庭率領的一群并非正規軍的臨時部隊,再加上崇禎皇帝的胡亂指揮,孫傳庭難擋李自成的虎狼之軍,孫傳庭戰死后,李自成勢如破竹,幾乎沒遇上像樣的抵抗就打到了北京城。
面對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李自成在想什么?自己做皇帝么?
不是。就在他進入北京城的前一天,就在他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他依然主動與崇禎展開了談判,他希望崇禎滿足他三個條件,“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并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愿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一是封我為西北王;二是給我一百萬兩銀子;三是以后我愿為朝廷出兵作戰但不奉詔覲見。
從李自成開出的這幾個條件,可以看出,他內心深處,其實仍是以明王朝為正統,自己寧肯做一個被明王朝承認的王爺,當然這個王是要有一定獨立性,也不愿去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嶄新的王朝。
怎么看怎么有點宋江起義的目的就是被招安的意味。
但崇禎拒絕了李自成的談判,在煤山自縊。勢成騎虎,李自成就這樣進京了。
進京后,李自成先是禮葬了崇禎,還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但是他對自己當前所處的形勢并未有清醒的認識——北有滿清虎視眈眈,南有明王朝殘存勢力,吳三桂扼守山海關,搖擺不定,更因后來逼殺吳三桂父親吳襄而激怒吳三桂,這才有了吳三桂降清,多爾袞入關。
李自成在做什么?在勒索金銀,特意成立了“比餉鎮撫司”,逼迫官僚富戶納銀。“銘所拷索金及宮中格藏、器皿,鑄為餅,每餅千金,約數萬餅,騾車載歸西安。”
他把金銀全部運回了西安,李自成認為,西安才是自己大順政權的都城,北京城就像他攻陷過的洛陽等大城市,只供燒殺劫掠吧。他還是沒有看到北京,這座元、明兩朝的故都,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和戰略意義。
李自成身邊重要的謀士李巖,見李自成如此作為,痛心疾首地諫言李自成趕緊做四件事,一是登基稱帝,定鼎中原,以附人心;二是追贓區別對待,不可強行搶掠;三是軍隊撤出北京城,布防城外;四是務必招降吳三桂。
結果李自成看了,很是不高興,只是批了幾個字,“知道了”,并不為意。
等到清軍入關,李自成已打算跑了,“是夕焚宮殿就九門城樓”,徹底暴露了李自成淺薄的政治格局。
反觀多爾袞入京后,馬上意識到北京的重要性所在,決定遷都北京。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位尊顯貴,軍功更著,其本人頗有帝王心懷,皇太極去世后,曾參與帝位相爭,后顧全大局,立幼帝福臨,即順治,自己為攝王。
多爾袞這樣的人,政治格局自然與李自成不同。
6月11日,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等定議,建都燕京,隨后迎順治進京,“定鼎登基”,順利完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的轉移。
定都北京最大的政治意義,就是表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以北京為中心,打擊反清勢力,統一全國,都有了強大的說服力。
事實上,多爾袞能作出遷都北京的決定并成功實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滿清貴族也有諸多反對的聲音,但他擁有的政治格局與智慧,促使他完成了這一重任。
很多滿清貴族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遷都北京,必然直接面對明王朝反清勢力、農民起義軍、民間反清勢力的三股力量,中原尚未統一,清王朝在中原根基未穩,很有可能面臨覆滅的命運。
但是多爾袞認為:“先皇帝嘗言,若得北京,當即徙都,以圖進取。況今人心未定,不可棄而東還。”“燕京乃定鼎之地,何故不建都于此,而又欲東移?”
多爾袞堅持遷都,是因為他意識到,只有在北京建立全國的政治中心,才能可能建立全國政權,而且,以北京為都,有利于增強對漢人儒士官僚階層的向心力,以北京為中心向全國輻射。
兩相對比,李自成的見識,確實難以與多爾袞相比。
從對待明朝官吏的不同態度上,也能看出二人的胸懷、謀略的高下,李自成進京后,前明官員被重新任用者不足5%;而多爾袞對待前明官員一視同仁、來者不拒。
更不用說李自成進入紫禁城后的貪圖享樂、驕奢淫欲那些破事兒了,他和他的起義軍,主動陷入了“糖衣炮彈”包圍之中。
李自成更像是一個被命運推著往前走的草莽英雄,而不是能主動扼住命運咽喉的帝王豪杰。
這樣的李自成,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