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通過這個簡單的表格來看看我國古代歷史上的行政區劃,雖然不是很全面,但是主要的行政區劃在表格內都有了。
中國歷史政區
夏商周國家的出現 分封制 九州
春秋戰國縣、郡的出現
秦郡縣制 郡的名目 內史
漢郡(國)、縣(侯國、邑、道) 刺史部 《漢書 地理志》 《后漢書 郡國》
東漢末年、三國州、郡、縣三級制
西晉郡縣開始分等第
東晉、南北朝僑置政區:僑州、僑郡、僑縣
隋州(郡)縣二級制
唐郡的消失 道、府的出現 節度使轄區(鎮)
五代十國軍 監
宋路
遼、西夏、金
元行省
明布政司 總督、巡撫轄區的出現 《明史 地理志》
清省
中華民國 北洋軍閥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時期 市
下面進入今天的話題,目前我們國0家的城市分為多少個等級?比如北京市、大連市、蘇州市、青州市就都是不同的等級,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我們國家的城市等級,讓大家也能夠分清楚我國的城市的劃分。(我國香港、澳門為特別行政區,比較特殊,本文暫且不談)
等級1、首先,最高等級的城市是正省部級的直轄市,目前直轄市有四個,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這四個城市在我國城市體系中處于最頂端,級別為正省部級,相應的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都為正省部級配置,或許個別的市委書記也會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那另當別論。
等級2、接下來,下一個等級為副省級城市,這一部分城市也不算多,目前有15個,副省級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前身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原14個計劃單列市和濟南市、杭州市共16個市的政府機關行政級別被定為副省級,但仍為省轄市。重慶則于1997年成為直轄市,副省級市減少為15個。副省級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府機構的行政級別之一,受省級行政區管轄,副省級城市的“四大班子”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均為副部級,副職為正廳級。
副省級市與一般城市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方面,國務院等主管部門將副省級市視為省一級計劃單位,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上,副省級市政府已經擁有了省級政府的權限,但行政上副省級市與其他地級市或地級行政區一樣納入各省的管轄之下。不過屬于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的副省級城市在財政預算上是獨立于省級財政預算的,而且地方財政收入也不需要與省級政府分成,完全由各計劃單列市自行分配。副省級市的四大班子的正職不是由省委任命而是從中央直接任命。(另外還有比較特殊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以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也為副省級的單位)下圖沒有區分副省級城市。
等級3、下一個等級為地級市,截至2017年10月2日,在總計334個地級行政區中,其中有294個地級市、30個自治州、7個地區、3個盟,地級市數量約占地級行政區總數的88%,地級市已逐漸取代地區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體。地級市的行政等級為正廳級,其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的級別為正廳級。
等級4、還有一個等級為縣級市,縣級市是指行政地位與縣、自治縣相同的省轄城市。屬于縣級行政單位。一般由地級市代管,或者由地區管轄,也有部分由省、自治區直接管理。直轄市不能正式管轄縣級市,即不能'市管市'。正式名稱是某某(省)某某市,如唐山市所代管的遷安市,稱為河北省遷安市。憲法所指的“不設區(市轄區)的市”,主要指縣級市,但是部分地級市也是不設區的市(不設區的地級市有五個:中山市、東莞市、三亞市、三沙市、嘉峪關市),這些市俗稱“直筒子市”,其下轄的鄉鎮由地級市直接領導。截止2013年2月,中國大陸地區共有369個縣級市。縣級市的等級為副廳級,比縣高半級,比地級市低半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