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以從醫,我之幸也。我前前后后學習三十年有余,常自勉“存仁心,通儒道,術精良。”
——姬向陽
天潤君深以為然。存仁心、通儒道、術精良,都是醫者德行之行,只有懷有如此德行,才能成其為一個醫者。
采訪過程中,姬老師也說到行醫就是醫患關系,中醫與西醫的區別在于,中醫把人當成人而不是物,需要在診療中不失人情、噓寒問暖。每一個患者都是一個亟待修復的生命個體,是懷著痛楚而來的,作為醫者首先要懷有對生命的極端崇敬,他才會關切患者的病痛苦愁,以求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如何去調節,如何能夠讓患者信任,并且能為患者著想,急患者所急,醫患之間相得為樂,和睦融洽,這是重中之重。
學中醫是一條很艱難的路。需要悟性,更需要濃厚的興趣、強大的動力和堅強的毅力。
回首醫事,姬老師曾經在艱苦卓絕的生活中忍辱負重,在獨立思考的特殊環境中總結實踐,在追尋人體真理探索的道路上斬斷枯枝敗葉,在魔鬼式的訓練和地獄式的煎熬中百煉成鋼、精益求精。
十年前,姬老師開始深究細研扶陽理論,提出“生命之道,陰多陽少陽為主導”,并編著《生命之道 陽為主導》一書。
該書由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崇尚盧鑄之先生“醫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藥”“學醫不應專究方藥尤貴窮理得法”之訓,以探明陰陽至理為首務,使之成為指導臨床之有效理論武器。一切理論,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判別的核心、就是這個理論指導下的臨床是否有效。
扶陽思想指導下的臨床,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使臨床療效顯著提高;從而驗證了扶陽思想的確是中醫之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和寶貴思想。
今日的中醫界,天下滔滔,魚目混珠,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
因而復興中醫,非是易事,當此中醫正源命脈已斷絕千載、幾近滅絕的生死存亡之際,姬老師認為,為了使古中醫得以重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一批能解、能講、能教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俱佳的師資力量,從而使古老的中醫學得以繼續傳承和普遍弘揚。
因此,姬老師老師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授徒逾百人。他把每一個徒弟,都當作親子般栽培與愛護。常以“故以脈為可憑,而脈亦有時不足憑”教導學生診斷時要謹慎,不要只重脈象,還一定要四診合參;教導學生重視臨床療效,得氣為上、以用為本 。在唯利是圖、你死我活的現代商業社會環境下,姬老師以一片赤誠,盡心竭力、毫無保留、知無不授、授無不盡的傳授弟子醫術。
咬定臨床不放松,寒熱虛實分辨中。海納新知多用功,破舊立新攀高峰。
(姬老師病歷本,書寫著一份份責任……)
姬老師以誓舍形命的愿力、荷擔孤征的行動,將沉重的責任一肩扛起,甘做冷板凳,敢做出頭鳥,不追求贊譽和收獲,不逃避批判和損失,以一人之力,赤誠之心,吐納百家,吸取精華,融匯歷代零金碎玉,再塑中醫人不壞金身!
“我相信真理的信仰和堅守積淀爆發的威力,我希望吸收一切天地萬物中的正能量,踏著追尋光明的方向,加緊步伐,不斷前進,若能鉆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姬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