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飲食來控制血糖,除了食物種類的選擇以外,食物的進餐順序對血糖的影響也不可忽略,在進餐順序上下功夫,有時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對廣大糖友來說,選擇合理的進餐順序,在輕松控制進食量的同時,還能調整飲食結構,長期來說,對控制血糖大有裨益。一般來說,糖友按照以下順序進食是較為合理的選擇。
1.餐前先喝湯
餐前喝湯,尤其推薦熱湯,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夠緩解饑餓感,避免狼吞虎咽。選擇的湯類應以清淡為主,也可以適量加些青菜。
2.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
膳食纖維不僅能夠降低血糖,還有修復胰島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提前進食高纖維素食物對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改善比較明顯,可延長胃的排空時間、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從而使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降低,且營養指標不受影響,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措施。此外,喝完湯后再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不但能增加飽腹感,還能不自覺地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3.吃米飯等主食
米飯、面食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進食后對血糖影響較為明顯。對糖友來說,主食選擇應少稀多干,粗細搭配,多吃一些如小米、窩頭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這些粗糧在胃里消化的時間長,血糖上升較慢,可以有效減緩糖友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
4.選擇肉食
肉類應放在主食后食用。進食一定量的主食后,攝入的肉類自然會相應減少,從而減少了油脂攝入。另外,最好使用較為清淡的烹調方法,避免油炸。
5. 餐后半小時吃水果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須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吸收。主食及肉食等含淀粉和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里停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如果餐后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質就會阻礙消化快的水果的消化程度,致使水果不能夠正常地消化,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腹脹、腹瀉、便秘等不適癥狀。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進餐順序只就一般情況而言。若餐前進行了高強度運動,血糖已經處于較低的水平,此時應該先食用主食,以免發生低血糖。
文章來源于隨糖平臺,更多健康資訊可下載隨糖APP,或關注隨糖微信公眾號(suitang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