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洋流圖如何復習并進行記憶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復習的時候需要學生對概念進行分層次的理解。明白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形成怎么樣,并能夠通過圖片來對內容進行闡述,這樣才會有好的記憶效果。
1 洋流:海洋表層的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的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這就是洋流。
2 按照洋流形成的原因可以將洋流分為風海流、密度流以及補償流。
3 風海流是如何形成的:盛行風吹著海面,它推動者海水隨風飄動,并且使得上層的海水帶動著下層的海水流動,形成了大規模的洋流。
4 密度流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各地的海水溫度和鹽度有所不同,所以海水的密度有所不同。密度不同的海水就能讓海水流動,這就叫密度流。典型的例子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海水流動。
5 補償流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由于風力和密度差異而產生的洋流。這種洋流可以使得出發海區的海水減少,而減少了海水的地方則由相鄰海區的海水來補充,從而使得海水發生空間的流動。
可見,洋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風向、海水密度差異、海水的補償以及地轉偏向和海陸分布。這些洋流的形成促進了高低維度之間的熱能交換和全球性的熱量平衡,也對大陸東西海岸某些地區的氣候產生影響,并且影響到了海洋生物的分布。另外,洋流的形成可以加速被污染的海水得到凈化,當然有時候也讓被污染的水域擴大。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中低緯度海區洋流分布的共同規律是:
(1)三大洋的南北兩部分都有完整的環流系統。
(2)每個環流系統內,除印度洋北部為季風洋流外,各環流在北半球都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3)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而東部全為寒流。
(4)赤道兩側為暖流。
(5)北半球的西風漂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屬暖流性質,南半球的西風漂流受南極大陸冰川的影響屬寒流性質。
從以上洋流分布的規律來記憶中低緯度海區的洋流,無論在哪個大洋(北印度洋除外),赤道北側都叫“北赤道暖流”;赤道南側都叫“南赤道暖流”;
再看各大洋的西部洋流,這部分可以通過聯系洋流流經海區附近的地名記憶,北太平洋西部洋流流經日本群島,它的名稱為“日本暖流”,北大西洋西部洋流經過墨西哥灣,它的名稱為“墨西哥灣暖流”,南太平洋西部洋流流經澳大利亞東面,因此它的名稱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印度洋西部洋流被馬達加斯加島分成兩部分,流經馬達加斯加島東面的為“馬達加斯加暖流”,馬達加斯加島西側為莫桑比克海峽,因而這部分洋流名稱為“莫桑比克暖流”;
大西洋西部有暖流從巴西附近流過,它的名稱為“巴西暖流”;
再看一看中緯度海區的洋流,就更容易記憶了,南半球為“西風漂流”,北半球的名稱一般是“北某某洋暖流”,如在北太平洋的就是“北太平洋暖流”,在北大西洋的為“北大西洋暖流”。
從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為寒流,其中流經千島群島是“千島寒流”,流經拉布拉多半島的叫“拉布拉多寒流”;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為暖流,經過阿拉斯加的為“阿拉斯加暖流”。
北印度洋夏季為西風南,受其影響洋流方向為自西向東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冬季為東北風,受其影響洋流自東向西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同理,也可以聯系風帶和氣壓帶圖、世界洋流模式圖進行記憶。
首先,來看一看哪些是風海流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是海洋水體的主要動力,主要的定向風是西風和信風,所以赤道兩側受信風影響屬于風海流,西風漂流、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風影響也屬于風海流,北印度洋洋流也為風海流;
其次,再記憶哪些是補償流,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東部海區的海水被吹到其他海區,然后附近的海水過來補充,所以中低緯度海區大洋洋流均為補償流。直布羅陀海峽是因為兩側鹽度和溫度的不同造成密度差異形成上下兩層不同方向的洋流,屬于密度流,從直布羅陀海峽洋流成因還可以推知紅海和亞丁灣之間的曼德海峽以及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的丹麥海峽洋流也為密度流。
所謂8/0方法,就是將世界洋流的運動、分布模式概括為8/0,這樣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好記憶。0指的是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積廣闊,洋流分布類似于0;而北半球由于海陸面積對比大,洋流分布類假于0;而北半球由于海陸面積對比大,洋流分布類似于8;分數線表示赤道。這樣一來,世界洋流的分布就有下面的8/0關系圖了。其中8的上半部表示北半球中高緯度洋流圈,下半部表示北半球中低緯度洋流圈;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圈。下面以三大洋為例進行具體的分析。圖中實線箭頭表示暖流,而虛線箭頭表示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