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百首常用方劑概括(下篇),完結篇,歡迎收藏

(續)

三十三、降氣

66.蘇子降氣湯(07)蘇子降氣半夏歸,前胡桂樸草姜隨,上實下虛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主治】上實下虛之喘咳證。癥見痰涎壅盛,喘咳短氣,痰質稀色白量多,胸膈滿悶,或腰痛腳軟,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67.定喘湯(09)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杏黃芩兼甘草,外寒痰熱喘哮嘗。

【主治】哮喘。癥見喘咳氣急,痰多黃稠,或惡寒發熱,舌苔黃膩,脈滑數。

68.旋覆代赭湯(07)仲景旋覆代赭湯,半夏參草大棗姜,噫氣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治相當。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證。癥見心下痞滿,噫氣不除,呃逆頻作,反胃嘔吐,吐涎沫,舌淡,舌苔白滑,脈弦而虛。

三十四、活血化瘀

69.桃核承氣湯(05)桃核承氣五般施,甘草硝黃并桂枝,淤熱互結小腹脹,如狂蓄血功最奇。

【主治】下焦蓄血證。癥見少腹急結,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甚則譫語煩躁,至夜發熱。或婦人閉經,痛經,脈沉實或澀。

70.補陽還五湯(07)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主治】中風后遺癥。癥見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脈緩。

71.血府逐瘀湯(11)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川芎黃酒赤芍藥,表里通經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脂沒芎當,蒲黃官桂赤芍藥,調經種子第一方。

身痛逐瘀膝地龍,香附姜秦草歸芎,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主治】胸中血瘀證。癥見胸痛,頭痛日久,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潮熱,唇黯或兩目黯黑,舌黯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

72.失笑散(02)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yàn醋沖,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主治】淤血停滯證。癥見心胸或脘腹刺痛,或產后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等。

73.溫經湯(12)溫經湯用吳萸芎,歸芍丹桂姜夏冬,參草益脾膠養血,調經重在暖胞宮。

【主治】沖任虛寒、淤血阻滯證。癥見漏下不止,血色黯而有塊,淋瀝不暢,或月經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或痛經,小腹冷,傍晚發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舌質黯紅,脈細而澀。亦治婦人久不受孕。

74.生化湯(06)生化湯是產后方,歸芎桃草酒炮姜,惡露不行少腹痛,溫經活血效亦彰。

【主治】產后血虛、寒凝血淤腹痛證。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三十五、止血

75.十灰散(10)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棕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熱能摧。

【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衄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

76.咳血方(05)咳血方中訶hē子收,瓜蔞海粉山梔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chōu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癥見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

77.小薊飲子(10)小薊飲子藕蒲黃,木通滑石生地襄,歸草黑梔淡竹葉,血淋熱結服之良。

【主治】下焦瘀熱所致血淋證。癥見尿中帶血,小便頻數,赤澀熱痛,或尿血,舌紅,脈數。

78.槐花散(04)槐花散用治腸風,側柏荊芥枳殼充,為末等分米飲下,寬腸涼血逐風功。

【主治】腸風臟毒之便血。癥見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黯,舌紅苔黃脈數。

79.黃土湯(07)黃土湯用芩地黃,術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血證。癥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三十六、辛溫解表

80.麻黃湯(04)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81.桂枝湯(05)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有汗此為功。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癥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或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82.九味羌活湯(09)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分經論治宜變通。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83.小青龍湯(08)小青龍湯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黃芍藥同。

【主治】外寒內引證。癥見惡寒發熱,無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痰飲喘咳,不得平臥,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84.止咳散(07)止咳散內用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白前甘草共為末,姜湯調服止嗽頻。

【主治】風邪犯肺證。癥見咳嗽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85.麻黃細辛附子湯(03)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兩感用此方,發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

【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癥見發熱,惡寒甚劇,神疲欲寐,脈沉微。

三十七、辛涼解表

86.銀翹散(09)銀翹散主上焦疴,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

【主治】溫病初起。癥見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87.麻杏甘石湯(04)傷寒麻杏甘石湯,汗出而喘法度良,心涼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熱效力彰。

【主治】外感風熱,肺熱咳喘證。癥見身熱不解,有汗或無汗,咳逆氣急,甚或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黃,脈浮滑而數者。

三十八、和解少陽

88.小柴胡湯(07)小柴胡湯和解方,半夏人參甘草藏,更加黃芩生棗姜,少陽為病此方良。

【主治】1.少陽證。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

2.熱入血室證。癥見婦人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

3.瘧疾、黃疸等病而見少陽證者。

三十九、調和肝脾

89.四逆散(04)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功效奇。

【主治】1.陽郁厥逆證。癥見手足不溫,或身熱,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脈弦。

2.肝郁脾滯證。癥見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等。

90.逍遙散(06)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芩術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又調經,丹梔加入熱無著。

【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癥見兩脅作痛,頭痛目眩,神疲食少,口燥咽干,或往來寒熱,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

91.痛瀉要方(04)痛瀉要方用陳皮,術芍防風共成劑,腸鳴泄瀉腹又痛,治在瀉肝與實脾。

【主治】肝旺脾虛之痛瀉證。癥見腸鳴腹痛,大便泄瀉,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弦而緩。

四十、調和腸胃

92.半夏瀉心湯(07)半夏瀉心黃芩連,干姜人參棗草全,辛開苦降除痞滿,寒熱錯雜痞證蠲。

【主治】寒熱互結之痞證。癥見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不利,舌苔膩而微黃。

四十一、表里雙解

93.大柴胡湯(08)大柴胡湯用大黃,枳芩夏芍棗生姜,少陽陽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強。

【主治】少陽陽明同病。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郁郁微煩,嘔不止,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苔黃,脈弦數有力。

四十二、寒下

94.大承氣湯(04)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癥見,峻下熱結且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氣,便秘痞滿瀉熱良,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主治】1.陽明腑實證。癥見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日哺潮熱,神昏譫語,手足濈jí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2.熱結旁流。癥見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脈滑數。

3.里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

95.大黃牡丹湯(05)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服之康。

【主治】腸癰初起。癥見右下腹疼痛拒按,甚則局部腫痞,或右側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或時時發熱、惡寒、自汗,舌苔黃膩,脈滑數。

四十三、潤下

96.麻子仁丸(06)麻子仁丸治脾約,大黃枳樸杏仁芍,胃熱津枯便難解,潤腸通便功用高。

【主治】腸胃燥熱之便秘證。癥見大便秘結,小便頻數,苔微黃,脈細澀。

逐水

97.十棗湯(03)十棗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與芫花,懸飲內停胸脅痛,大腹腫滿用無差。

【主治】1.懸飲。癥見咳唾胸脅引痛,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

2.水腫。癥見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為重,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四十四、祛濕

98.連樸飲(06)連樸飲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梔,蘆根厚樸黃連入,濕熱霍亂此方施。

【主治】濕熱霍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心煩燥擾,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等。

(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方藥】仲景方劑學補遺
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介紹和百首方劑
方劑學速記表格(收藏)
133.中醫方劑的配方和功效與作用
100個方劑復習整理
半夏瀉心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大庆市| 邻水| 明光市| 阿鲁科尔沁旗| 新营市| 靖边县| 汶上县| 黎平县| 永安市| 筠连县| 河曲县| 平顶山市| 无棣县| 石屏县| 垣曲县| 福安市| 八宿县| 涞源县| 那曲县| 嘉义县| 塘沽区| 莱州市| 固始县| 涞源县| 突泉县| 五大连池市| 勐海县| 营山县| 潼关县| 宝坻区| 通道| 河西区| 万荣县| 嘉峪关市| 临汾市| 靖远县| 山阴县| 闻喜县| 南木林县| 凤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