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讀者在后臺問我,上次發文提的華銘智能什么價位可以入,什么價位可以出。
今天跟大家聊聊買入賣出點的一些思考:
在實際操作中,好股票買入點找的不好,導致股票捏不住最終虧錢是很多朋友遇到的問題。反之,有些從長期價值來看沒什么意思的股票如果買入賣出點找的好,一樣能賺不少錢。
找到好股票是戰略性問題,而買入賣出點則是戰術性問題。
說到圖形神馬的,第一比較復雜,一時半會也教不會,第二圖形是有概率的,不是每次都準。
我的第一大準則:基本面好的股票,在綠線買入,絕不追漲。
一般來說沒有永遠漲不跌的股,也沒有永遠跌不漲的股(只限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所以追漲一般都會短期吃套,除非你不在乎短期的震蕩。
具體到華銘這個股票,開陰線的日子就可以買,大跌大買,小跌小買。
第二個買入準則:當公司的利潤率和市場規模同時擴張時買入。
賺錢第一有較好的利潤,要賺大錢,則還需要有市場規模。利潤率與市場規模的關系是復雜的。有時候規模上去了,利潤率會下降。失敗的連鎖商業擴張就是這樣。這兩年很多公司迫不得已關閉,就是承受不住利潤率的下降。
有時候規模上去了,利潤率也會上去。這說明前期投資或者核心系統的規模效應在發揮作用,這就是投資的最佳時機。
具體結合目前A股大熱門新零售板塊,我就不那么看好,雖然騰訊和阿里都布局這個行業,但超市零售行業其實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盡管加入了網絡大佬的一些基因改造,但是他們的銷售利潤也不因此而變得更高,所以市場上最近的新零售概念股,我一個也沒有參與。
高毛利的行業有很多,醫藥類的,還有沒有具體產品出售的是某種服務的,這類企業毛利潤一般都很高,在這樣的企業里去尋找有一定市場規模的,就很有可能買到牛股。
下面談下賣出的點位,很多人賣出之后會后悔,后悔賣早了,本來可以賺更多。或者后悔賣晚了,錯過了最后的逃命機會。
我覺得要解決賣出的問題,還是要從買入上找答案,如果某股票僅僅是因為出現絕對低估而買入,并不能確認這家公司為好公司,那么絕對低估條件消失后就要賣出,這容易做到。所謂價值型“撿煙蒂”投資就是這樣。
如果某股票行業、模式、管理都很好,確認是好公司,好股票狂漲起來,看靜態股指是嚇死人的泡沫,這時候要不要賣出呢?就是最考驗人的問題了。
如果是好公司,我會采取以下策略,如果不是周期性的行業,我會一直持有,因為人一輩子找準長牛股的機會實際上少之又少,能找到三五只,足夠財務自由了。如果是周期性行業,則應該在國家出加息等經濟降溫的政策時出貨。
這兩天市場比較低迷,但是我覺得不必過分悲觀,在A股想賺市場錢很難,想賺企業成長的錢還是相對容易,最近醫藥股整體板塊走勢都比較強,大家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