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卡爾納克神廟的方尖碑
紐約中央公園方尖碑
伊斯坦布爾狄奧多西方尖碑
梵蒂岡無字方尖碑
意大利納沃納廣場方尖碑 阿戈納利斯方尖碑
法國協和廣場 盧克索方尖碑
萬神殿方尖碑
古埃及文明所留下的神圣雄獷歷史遺跡,催生一個龐然的文化意象,如同金字塔一般,巨大的意象陰影,遮蔽了整個非洲,以至于世人很難察覺,在埃及之外,非洲還曾有過什么樣的文明。
在埃及人停止建造金字塔的一千年后,努比亞人(今蘇丹)按照金字塔的理型,復制出200多座小金字塔群。而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亞,也模仿出氣度不遑于古埃及方尖碑的阿克蘇姆方尖碑。
根據考古學家的意見,公元前2世紀,埃塞俄比亞北部一支依賴農牧生產方式的族群,在阿克蘇姆城形成國家。一個世紀后,阿克蘇姆以發達的商貿在古典世界著稱。地中海的航海家,在一部記錄東非、阿拉伯半島、南亞風土人情的地理志《厄立特里亞航海記》中留下有關于阿克蘇姆的記載:
阿克蘇姆出口的主要貨物是象牙、黃金、生皮和香料。進口商品也有軟銅薄板、手斧、意大利的葡萄酒、印度的鐵器和棉布。當然,也少不了上層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與裝飾物。從阿杜利斯港到阿克蘇姆核心需要要走上8天。王國由年輕的君主-赫克爾統治。作為地頭蛇,他在抽取商業稅時也為人吝嗇,總想要多搭一些。阿克蘇姆本身就是一座美麗的城堡,宮殿由塔、臺、城墻和中央的多層堡壘構成。王陵上樹立著飾有新月和晨星女神的圓面大墓,算得上是阿克蘇姆的重要特征。
從王國肇始之后的三四百年時間里,阿克蘇姆的國力一直持呈現上升趨勢,自然也伴隨著勢力擴張。據塞巴人(也就是示巴女王那個國家)的銘文記載,公元1世紀到2世紀,阿克蘇姆的勢力已經跨越紅海,占據了也門地區。3世紀時期,波斯的宗教圣人摩尼將阿克蘇姆和波斯、羅馬、中國并列為彼時的四大文明國度(這就言過其實了)。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阿克蘇姆達到國力的頂峰,在其一代名王埃扎納的率領下,滅亡了上尼羅河上游,坐落著200多座小金字塔的庫什—麥羅埃王國,同時控制著海上商貿要道曼德海峽。在非洲之角屹立起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商貿帝國(埃扎納自稱或者被稱為“萬王之王”,而現代考古學家,則在印度地區發掘了飾有阿克蘇姆國王頭像的金幣)。帝國政治所相映的就是具有帝國氣場的建筑——阿克蘇姆方尖碑。
阿克蘇姆金幣,正面和背面飾有卡萊布國王
卡萊布是阿克蘇姆歷史上另一位名王,曾和拜占庭的查士丁尼結盟,跨越紅海御駕親征,討伐阿拉伯半島上屠殺基督徒的猶太政權。
埃扎納王紀功碑,使用希臘語,蓋茲文等書寫
阿克蘇姆王陵
24米高的阿克蘇姆方尖碑
事實上,將阿克蘇姆的單體石碑稱之為“方尖碑”,是基于外在形象的附會,正如人們將瑪雅的宗教祭壇也稱為“金字塔”一樣。阿克蘇姆方尖碑,體型最大的那幾根,頂部并不呈現棱角,而是圓弧型,就建筑內涵而言,埃及方尖碑是致敬太陽神的,而阿克蘇姆方尖碑其實是國王的墓碑。因為在石碑之下是國王的陵墓。但是和埃及金字塔和瑪雅金字塔互相獨立產生不同,埃及方尖碑和阿克蘇姆方尖碑必然存在影響關系??疾彀⒖颂K姆建筑遺址,風格大部分都是東南非洲的石料堆砌型,線條粗糙,只有阿克蘇姆方尖碑作為單體巨型建筑,顯示其繼承了古埃及建筑那種氣勢恢弘、秩序莊嚴的風格。
阿克蘇姆的宮殿遺址
建筑工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大津巴布韋遺址
斷塌的阿克蘇姆方尖碑,長33米,曾是最高的方尖碑
作為西方殖民列強的“副班長”,意大利在非洲所能擁有的瓜分配額,正是埃塞俄比亞。而埃塞俄比亞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王國組織架構的國家,自然比侵略部落組織,難度高出不少,所以,1896年意大利軍隊被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利尼克二世所擊敗。
轉眼到了二戰前夕,為了找回身為歐洲國家的尊嚴,意大利又一次侵略了埃塞俄比亞,所幸,已經變身法西斯的意大利,還算沒有辱沒兇名,占領了埃塞俄比亞全境,趕走了塞拉西皇帝。隨后,就瞄準了阿克蘇姆方尖碑,將其作為戰利品搬回了羅馬。作為一枚巨大的勛章,裝點著墨索里尼的功績。
彼時的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同時擁有古埃及方尖碑和阿克蘇姆方尖碑的國家。
只是隨著意大利在二戰中戰敗,在聯合國的主持下,作為戰敗國的意大利只能將這塊肉吐出來(意大利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多埃及方尖碑的國家,并沒有被裁定歸還埃及方尖碑,因為那是古羅馬時期的順手牽羊)。但是事情并未就此解決,意大利不斷推諉,敷衍應對,而埃塞俄比亞方面縱然有志,亦難豪取。這一拖拉,直到半個世紀之后,2005年4月,這塊漂洋過海的方尖碑才回到故地。
而在此之前,阿克蘇姆遺址,在1979年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