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懷特在《一生的資本》中說: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難以控制情緒,往往做了情緒的奴隸,日子越過越壞,卻還不自知。
朋友跟我吐槽她的女上司,這幾年公司業績不行,本就脾氣火爆的女上司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動輒責罵員工。
有時員工上廁所被她遇到,都要遭她一頓搶白,她問人家幾點去的,怎么去了那么久,上廁所摸魚有沒有想過公司?
實際上員工上廁所的時間前后不到五分鐘,員工感覺被羞辱,氣得辭職不干了,她又手忙腳亂地重新招人。
小公司不好招人,加上接單量變少,女上司焦慮地不得了,每次開周會都要把在座的員工輪流批評一遍,說他們沒有把公司當家,都想著自己,再這樣下去全部滾蛋。
他們公司的員工流動性很頻繁,三天兩頭有人入職有人辭職,大多數人做不滿試用期就不想做了,因為受不了女上司的脾氣。
還有一小部分人,比如我朋友,上有老下有小,求個穩定的工作和可觀的薪資,默默忍受著。
不僅公司業績不好,女上司的婚姻也岌岌可危。
有段時間女上司和老公吵架,干脆住到公司不回家,把孩子扔給老公管,她老公打了幾次電話,去公司求過幾次,女上司都黑著臉把男人罵回去了。
女上司說,她那個老公滿身缺點,吃飯吧唧嘴,上廁所總是忘記沖馬桶,開了燈忘記關,擠牙膏不從牙膏尾部開始擠……連帶著把孩子的習慣也給破壞了,孩子簡直跟他爸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公司本來就一團糟,每次下班回家看到老公的壞習慣她都氣不打一處來,經常出言指責老公沒教養,一定是小時候父母沒有把他教育好。
女上司罵老公那架勢,估計跟罵員工的架勢差不多,總要懷疑別人的教養,侮辱他人的人格。
朋友說:
有時候覺得她挺可憐的,身邊沒有一個可親近的員工,她跟我們講她和老公的事情,很多人聽完了總在背后說她活該。但她也的確可恨,脾氣說來就來,我們都受不了她,她老公和孩子就更受不了她了。
朋友這位女上司的情緒,讓我想起心理學上的著名效應“踢貓效應”,講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引發的惡性循環。
人的情緒難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當一個人情緒變壞時,他的潛意識會讓他選擇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
那位女上司,因為公司業績不好,選擇把情緒發泄到普通員工身上,在職場上,普通員工就是“貓”,是最弱勢的人。如果普通員工把壞情緒帶回家,發泄在孩子身上,那么“貓”就變成了孩子。
其實,女上司的丈夫和孩子同樣也是那只“貓”,她把工作中的不如意帶回家庭里,無法正確地認識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更無法理清工作與家庭的界限感,丈夫和孩子變成了承擔她壞情緒的人。
把由外界環境引起的負面情緒帶入婚姻里,把丈夫和孩子當成出氣筒,婚姻變得岌岌可危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是工作問題還是家庭問題,女上司所遭遇的一系列不如意之事,或許是負面情緒層層傳遞的結果,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直到最后一塊倒下。
但是,那些引發我們壞情緒的事情,真的這么糟糕嗎?
作為老板,大環境下大家的業績都不好,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業績起碼能養得起公司和員工,相對來說,這就是好的。
作為妻子,丈夫或許是個不拘小節的糙人,但他在你一心忙事業時承擔了很多家庭和育兒責任,相比那些喪偶式婚姻的家庭,你的婚姻并沒有多糟糕。
很多時候,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情緒便不會隨意流淌。
親密關系專家克斯多夫孟說:
所有的事情,事實上都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當你感到悲哀時,你就會用悲傷的心去詮釋所遇到的事,你認為先有事情的發生,才有情緒的產生。事實上,先出現的是你的感覺和情緒。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同樣告訴我們: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簡而言之,不可控的事情只有10%,它根本影響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反而是你面對負面事件時的反應,才決定了你的工作和生活走向。
管理好心態,做個情緒穩定的人,才能掌控生活。
一個女人情緒不穩定,身上散發的是負面氣場,而不是魅力,這種氣場會把身邊的人越推越遠。特別是有獨立事業的女人,更要具備大格局,做個情緒穩定的人。
一個女人最高級的魅力:懂得控制情緒。
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云:“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很多事情的發生與預料的結果相差甚遠更是常態。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下,學會正確面對不如意。
想做個情緒穩定的人,首先要意識到情緒的存在,察覺到內心的狀態。
有些人在脾氣到來時,氣血上涌,可能意識不到負面情緒有多可怕,只是不管不顧地發泄,等到發泄完了,冷靜下來才覺得剛剛不應該如此爆發。
察覺情緒的存在,探索情緒背后的真相,比如:女上司因為公司業績不好大發脾氣,潛意識實在擔心養不起員工,擔心公司就此倒閉,擔心家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覺察到內心的擔憂,明白恐懼來源自哪里,等到下一次情緒到來時,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
其次,改變與放下。
人,有時候需要多一些“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一味鉆牛角尖,把事情往最壞的地步想。
有時候,退一步才能柳暗花明。接納變化,擁抱變化,轉變觀念。
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心理暗示和壓力。
其實,當我們發泄完情緒時,大多人回頭看看會后悔,覺得那么小的一件事沒必要發這么大的脾氣。
很多時候,是我們的內心束縛住了自己。
改變面對負面情緒的態度,比如不要直面,而是在情緒到來前選擇轉移注意力,去運動、做家務、看電影、放空自己等等。
找到適合自己的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你會發現,慢慢地,你可以控制情緒了。
放下不難,學會改變認知,調整心態,用平和的心面對人與事,也就能釋懷了。
學會控制情緒,你會越來越快樂。
你身邊有哪些情緒不穩定的人?他們的生活怎么樣?
花影人間:專注解讀婚姻情感問題,在喧囂塵世中給你撫慰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