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肩三針
在臨床上治療肩周炎常運用肩三針為主要的穴位而其中肩骨禺,肩髎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及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穴位而肩前(肩內陵)則為一經外奇穴,為何在臨床上治療肩周炎常運用此三個穴位,我想除了局部取穴的義意外還可運用其解剖位置的關系來理解,尤其是肩前為一經外奇穴,為何取其和肩骨禺,肩髎并稱肩三針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肩三針定位
肩骨禺: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髎:在肩部,肩骨禺后方,當臂外展時于肩峰后下方呈現(xiàn)凹陷處.
肩前:在肩部,正坐垂臂,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骨禺連線的中點.
肩三針解剖層次
肩骨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三角肌下囊‹肩峰下囊›崗上肌腱→崗上肌
肩髎: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后份→小圓肌→腋神經→大圓肌→背闊肌腱
肩前: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前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
肩周炎的基本病理是肩部滑膜肌群、肌腱、關節(jié)囊等的無菌性炎癥、黏連、萎縮致使肩關節(jié)的功能活動受限及持續(xù)性痙攣性疼痛。肱頭肌長頭腱由于其與喙肱肌相平行之特殊解剖關系,活動時相互磨擦積累勞損而致腱鞘間的無菌性炎癥,引起疼痛,可能是肩周炎早期原因之一。而當肩部某一部位出現(xiàn)無菌性炎癥,肩部因痙攣性疼痛而不愿活動使肩部肌肉群間的拮抗協(xié)同作用紊亂,波及其它,最終導致臨近肌肉、腱鞘、關節(jié)囊等黏連、萎縮和功能障礙。
針灸治療肩周炎正是利用針具刺激肩峰下滑囊、肩胛肌下滑囊、肱二頭肌長頭腱以及周圍的肌肉群,繼而改善肩關節(jié)滑膜水腫、充血,而針刺時肩骨禺及肩髎正刺激到肩峰下滑囊及三角肌后份,而針刺肩前時正是刺激肱二頭肌長頭腱所處的結節(jié)間溝上,大概因為如此,后人于十四正經外又補充一肩前為一經外奇穴,使其和肩骨禺肩髎并稱肩三針。
此外肩周炎的發(fā)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但是其中有一特點為好發(fā)于五十歲左右因而有五十肩之稱,且女性多于男性,是具有自愈傾向的自限性疾病,一般數(shù)月至兩年左右。因此有部份醫(yī)學人員認為肩周炎和更年期所造成的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有密切相關,而這種自愈現(xiàn)象似乎與更年期后內分泌系統(tǒng)透過自我調節(jié)趨于穩(wěn)定有一定關連,可是因為肩周炎的病菌病因尚未明確,這只是猜測有相關而已,真正的病因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