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了過去,理順了未來,脈脈看來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免費報名Tips:點擊文末小程序加入我們,5月31日與林凡一起構建創新者思維。
超過8000萬,這是脈脈截止4月底最新的注冊用戶量。
在職場類應用當中,脈脈也許并不是跑得最快的那個。2014年完成B輪融資時,脈脈的用戶量還只有80萬;2016年和2017年分別漲到了2000萬和3000萬;去年的品牌升級會上,這一數字又被更新至5000萬。
但在“職場社交是個慢生意”成為業內普遍共識的當下,脈脈的崛起已經證明了中國職場人士對于職場社交愈發增長的需求。
“越來越多人開始愿意把自己的職業信息公開出來了。”脈脈創始人林凡向PingWest品玩描述自己的觀察,從脈脈2013年上線至今,中國人的職場社交觀念發生了不少變化。因為職業信息變得透明,用戶進行人脈溝通的動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
觀念變化的另一個體現是對“職業成長”理解的轉變?!坝性絹碓蕉嗳酥溃殬I成長原來可以通過學習、跟同行的人交流、跟一些大牛請教來實現。”林凡解釋說,“最開始大家理解‘脈脈’的價值就是找人、拉關系,這更多是從人脈連接的角度去看,但我們觀察脈脈上用戶在社交場內的行為,發現除了求職跳槽和找人辦事外,他們日常的技能成長、職級發展需求也同樣需要被關注和照顧到?!?/p>
除了大環境的推動,脈脈用戶量的增長也離不開許多有益的商業探索。職場社交曾一度被認為在中國不成立,領英在中國遇冷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在探索中國人的職場社交需求方面,脈脈無疑走在了很多公司前面。
在脈脈即將步入第六個年頭之時,PingWest品玩專訪了其創始人兼CEO林凡,他向我們分享了脈脈在探索用戶需求方面的經驗,以及他對于商業創新的一些思考。
脈脈創始人兼CEO林凡
去年8月,脈脈提出了新的品牌口號“成就職業夢想”,今年則在這一使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職場就是兩個脈字,一拼人脈;二拼職脈”的職場成長方法論。
這也是脈脈在探索用戶需求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什么是中國職場人士最迫切的需求的問題上,林凡認為宏觀上有三方面。第一是對于一份好工作的需求,這也是職場人的最大需求。林凡解釋說,“好工作”的含義不只是說跳槽,還包括希望老板更懂得自己、以自己的能力能匹配到更適合的崗位等等。
第二是升職加薪。這也符合大部分職場人士的訴求,畢竟誰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成績和業績,賺取更多薪水。
第三是解決工作上的困難。對于不同的工種,所希望解決的困難也不同,譬如對于銷售來講是找到一個客戶,對于BD來講是談成一個合作,對于市場來講是做出一個好的市場案例,對于記者來講是寫出一篇有傳播力的文章等等。
“但這些都是特別頂層的需求?!绷址舱f,因此,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還需要繼續拆解出每一個子需求,例如升職加薪,就意味著職場人需要去提升技能、做出業績、協調好同事關系等;這些子需求又可以再進一步細化,比如在提升技能方面,是應該提高專業技能還是通用技能等等。
“你的需求越拆越細,最后就越清楚自己該做什么。大部分職場人都有一點焦慮,就是因為他有需求但是不知道該做些什么。”
想幫助用戶將以上需求梳理得更清晰的脈脈,才因此提出了對“人脈”和“職脈”的新解讀。
簡單來說,“人脈”指的是人際關系脈絡,也就是用戶橫向打通與外部世界的連接機會。以往人們理解的人脈都是指人與人點對點的“關系”,但脈脈認為人脈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被大家忽略掉了,那就是“組織”。
“同事、同學、同鄉、同行、共同的朋友,這 ‘五同’很重要,這些其實都是一個天然的組織?!绷址哺嬖VPingWest品玩,“這些組織里面的這些人,其實都可能幫得到你?!?/p>
這也是最近脈脈在App動態首頁的職言區引入“公司圈”的邏輯。“職言區原來是全部行業的人在里面亂哄哄地討論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效率可能并不是非常高?!绷址蔡寡?。引入公司圈之后,一家公司就可以理解為一個組織,用戶可以在職言區選擇自己想要關注的公司(比如騰訊、微店、摩拜單車等等),關注成功后App就會為用戶推薦更多該公司的信息。
這樣的做法實際也是在幫用戶定制內容,讓用戶更聚焦在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方向上,減少了不感興趣的內容給自己帶來的精力分散。
“職脈”則是指職業成長脈絡,即縱向打造每個人的自我成長軌跡。這也和如今中國人職場社交觀念的轉變相契合。上文已經提到,職場人的需求是有層次之分的,明確這些不同的層次,個人才能明確自己的發展和努力方向。
近期脈脈在App動態首頁的關注區引入“主題”也是源于“職脈”的理念。和公司圈類似,用戶也可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比如當前的熱門主題有“不得不看的行業內幕”、“大公司熱門事件速遞”、“創業者思考筆記”等等,且脈脈還對這些主題進行了更細致的劃分。
這些主題體現的其實就是用戶的子需求,而以主題的形式展現,也更易于用戶理解和接受。
去年脈脈推出的“天梯計劃”其實也是“職脈”的一個體現。通俗來講,天梯計劃希望幫助職場人士明確自己的職位處在行業哪個位置,未來發展轉型的方向有哪些,以及不同職位的薪資待遇如何等具體問題。
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林凡向PingWest品玩透露,目前天梯計劃已經從1-2個工種著手,為用戶搭建職業發展的層級結構,且收到了較好的測試用戶反饋。他的設想是,“在把1-2個工種做透以后,我們就可以發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建其他行業和其他工種的 ‘天梯’?!?/p>
相比于釘釘、企業微信這些更多滿足企業內部管理需求的職場社交應用,脈脈的優勢更多在于打開了職場人士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視野,這也對脈脈在打通各行各業的內容體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林凡坦言,這一探索過程并不容易,甚至“非常艱難”。因為脈脈需要從海量的用戶信息中,找到有哪些內容是大家真正關心的。
這一領域脈脈最早找到的方向是UGC,也就是在職言區讓用戶自發自由討論薪資、公司文化、工作氛圍等等話題。可以看出,這都是各行各業本身具備共通性的、大家都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這體現在跨公司溝通上,林凡舉了一個例子,一個設計師從出版行業跳到了互聯網行業,原因就是看到脈脈上很多人在討論薪水——互聯網公司的薪水普遍要比出版行業高。
但UGC并不能長久?!澳憧赡軙π剿信d趣,但你不會天天都對薪水感興趣?!绷址舱f,他們發現UGC的內容并不是主流,因為在上面踴躍討論的多是互聯網行業用戶,出了互聯網行業大家就沒那么活躍了,也就是說其他行業并沒有形成UGC的氛圍。
比UGC能更好打通不同行業的方式是什么呢?
脈脈接著引入了PGC。PGC的內容包括了新聞或專業的干貨等等,幫助用戶了解產業最新的變化和進展。這種引導的方法能夠增加更多其他行業用戶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用林凡的話說也是在用PGC帶動UGC。
但PGC也有局限,因為它畢竟讓用戶處在了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因此在進一步理順用戶需求之后,才有了引入上述公司圈和主題的做法,以讓用戶在自身需求的基礎上,把自己最感興趣的那部分抓出來。
所以可見,在把握用戶需求層次和打通各行業內容體系上,兩者其實是貫通的。
在林凡看來,商業創新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顛覆性的創新并不是一個人“一拍腦袋”就能達成的事。
“時機的選擇其實是商業創新過程中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彼麑ingWest品玩說。林凡很明白,脈脈的發展需要時間,也需要把握住隨時間而來的機遇。他舉了一個廣告業務探索的例子,“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覺得脈脈的優勢是精準的人群,可以根據人群的屬性去做精細化的投放和分類。”
但問題是,當時脈脈的整體用戶規模還不大,“這個階段做精準投放我們就會發現意義不是很大,基數小,你再做精準,能分到的人就更少了,這樣反而背離了品牌廣告主對職場人群的曝光觸達初衷?!彼粤址灿X得,這一階段走品牌廣告的路線是最適合脈脈的,“不少行業的廣告主會把脈脈理解為線上的‘分眾’,寫字樓電梯液晶屏是非常好的密集捕捉辦公室人群注意力的觸點,而脈脈因為職場社交平臺的天然屬性,也自然成為在線上場景中有效觸達職場人群的綠色通道?!?/p>
對于脈脈當前的不足之處,林凡的認識也很清晰,“我們在用戶心目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很全的認知,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里面可能還不是每個用戶的首選?!北热纾谟姓衅傅男枰獣r,現在用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招聘網站。盡管招聘現在已經是脈脈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其他兩個板塊則分別是廣告和會員業務。
“這個問題肯定是要通過產品升級來解決,來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绷址舱f,這當然也需要時間。
對于商業創新,林凡還認為有另外兩個非常重要的點。其一,他認為好的創新機制應該是自下而上的,給員工營造更多的空間,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再者,創業也需要一些決心。“比如公司有500個人,你是投入10個人去做你覺得有意思的創新,還是愿意把500個人都押進去做這件創新?這實際上是需要一些賭的成分的,你要敢于賭、愿意賭,才能真正讓一個創新涌現出來?!彼f。
今年下半年,脈脈預計將啟動出海計劃。林凡表示現在脈脈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盤點了過去,理順了未來,脈脈看來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想聽林凡講解更多?了解當代職場人應該如何構建創新者思維?
5月31日,林凡將出現在PingWest品玩“2019科技創新者大會(TIC 2019)”現場,發表主題為“當代職場人應該如何構建創新者思維?”的演講,講述自己的職場觀點,為你帶來硬核啟發,歡迎屆時光臨。
5月31日北京麗都皇冠假日酒店
See you at TI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