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承乾謀反案
 
李承乾謀反案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生于太極宮承乾殿,遂以此殿命名。

他從小聰慧明敏,深受李世民喜愛。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時年八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太上皇李淵駕崩,李世民為高祖守孝,朝廷政務皆由太子決斷。據說當時年僅十七歲的李承乾就“頗識大體”,把國家大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從那以后李世民便對他非常信任,“每行幸,常令太子居守監(jiān)國”。(《舊唐書·恒山王承乾傳》)

貞觀初期,李世民對太子還是比較滿意的。可惜好景不長,差不多從貞觀十年(公元636年)起,李承乾身上的紈绔習氣就逐漸顯露出來了。李世民察覺后,一再對東宮輔臣于志寧、孔穎達等人說:“太子生長深宮,百姓艱難,耳目所未涉,能無驕逸乎?卿等不可不極諫!”(《資治通鑒》卷一九四)

在李世民看來,太子生長在深宮之中,不知民間疾苦,有一些驕奢習氣也在所難免,只要東宮大臣盡力輔佐、嚴加勸導,相信太子還是可以成器的。

然而,李承乾卻未曾體會李世民的一片苦心。

他知道東宮輔臣們受父皇重托,必定會對他嚴格管教,所以就跟輔臣們玩起了陽奉陰違的變臉把戲。

由于從小接受了正規(guī)的宮廷教育,所以李承乾頗有幾分學識,而且口才一流。凡是在公開場合,他總是正襟危坐,開口閉口都是孔孟之道和忠孝節(jié)義。說到緊要處,他甚至會作出一副慷慨激昂、聲淚俱下之狀,令輔臣們悚然動容、嘖嘖稱嘆。可私下里,李承乾卻終日“與群小相褻狎”,沉湎于聲色犬馬,把所有圣賢學問全都扔到了爪哇國。

每當料到輔臣們要來進諫,李承乾都會主動出去迎接,一見他們到來,便大行跪拜之禮,然后“引咎自責”,用最嚴肅最誠懇的態(tài)度進行深刻的自我批評,把輔臣們精心準備的一大套說辭全都堵在了嗓子眼,搞得他們一臉窘迫,“拜答不暇”。

因為李承乾深諳變臉絕技,所以在他當太子的早期,朝野輿論一致認為他是一個賢明的儲君。李承乾自以為儲君之位穩(wěn)如泰山,因此越發(fā)肆無忌憚。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他忽然迷戀上了少數民族文化,尤其喜歡突厥習俗。

他開始說突厥語,穿突厥衣服,還挑了一批面貌酷似突厥族的人,把他們每五人編為一個“迷你型”部落,讓他們頭梳小發(fā)辮,身穿羊皮襖,在東宮的草地上牧羊,旁邊還插上一桿繡有五個狼頭的大纛。他甚至自己住到了帳篷里面,每天親自殺羊,烤熟了以后就拔出佩刀,割成一塊一塊與左右分享。

干完這些,李承乾還是不過癮,有一天忽然對左右說:“我假裝是可汗,現在翹了辮子,你們仿效突厥的風俗來給我辦喪。”說完兩眼一閉,往地上一倒,當即一動不動。于是左右侍從便騎馬圍著李承乾的“尸體”,一邊轉圈一邊號喪,并依照突厥風俗紛紛割破自己的臉,以表對“去世可汗”的沉痛悼念之情。

玩得興起時,李承乾常常眉飛色舞地揚言說:“有朝一日我繼承了天下,定要率數萬騎兵到金城(今甘肅蘭州市)以西打獵,然后把頭發(fā)散開去當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只要給我一個將軍當,我就絕不會落于人后。”

在李唐的宗室親王中,高祖李淵的第七子漢王李元昌也是一個活寶。他和李承乾臭味相投,經常在一塊玩打仗的游戲:各自統(tǒng)領一隊人馬,披上鎧甲,手執(zhí)竹槍竹刀沖鋒廝殺。手下人個個刺得渾身是血,可他們卻不亦樂乎。要是有人不愿參與游戲,就會被綁在樹上毒打,以致被活活打死。李承乾宣稱:“使我今日作天子,明日于苑中置萬人營,與漢王分將,觀其戰(zhàn)斗,豈不樂哉!”又說:“我為天子,極情縱欲,有諫者輒殺之,不過殺數百人,眾自定矣。”(《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太子種種荒誕不經的言行很快就讓于志寧、孔穎達等輔臣們知悉了。他們嚇壞了,趕緊苦口婆心地對太子進行勸諫。

可太子一個字都聽不進去。

自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個人不禁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他就是魏王李泰。

李泰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排行第四,但卻是嫡出(長孫皇后所生)的次子,也就是說,假如李承乾被廢黜,他就是理所當然的繼任者。李泰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從小“善屬文”、“多藝能”,深得太宗歡心。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年僅九歲的李泰便遙領揚州大都督一職,此后又兼任雍州牧、左武侯大將軍、鄜州大都督、相州大都督等重要職務,于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改封魏王。

從貞觀十年(公元636年)起,隨著太子李承乾的日漸墮落和屢教不改,李世民日益失望,于是內心的天平便逐漸朝魏王李泰傾斜。因為李泰喜好文學,所以李世民就特準他在魏王府中開設文學館,任他自行延攬?zhí)煜旅俊TS多政治嗅覺比較靈敏的朝臣立刻意識到 這是天子有意釋放的一個政治信號。

當年的秦王李世民不也是通過文學館延攬人才、樹立聲望,繼而才取代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最終登上天子寶座的嗎?

天子既然發(fā)出了這種政治信號,有心人當然要對魏王李泰趨之若鶩了,于是“士有文學者多與,而貴游子弟更相因籍,門若市然”(《新唐書·濮恭王泰傳》)。

由于李泰身形肥胖,行動不利索,李世民就格外開恩,特許他入宮朝謁時可以乘坐小轎。這樣的寵遇在滿朝文武和所有的皇子中都是絕無僅有的。李泰是一個聰明人,當然不會辜負父皇對他的信任和寵愛。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李泰大開館舍,廣延才俊,開始大張旗鼓地編纂《括地志》。

《括地志》是一部大型的地理學著作,正文550卷,序略5卷,全面記述了貞觀時期的疆域區(qū)劃和州縣建置,博采經傳地志,旁求故志舊聞,詳載各政區(qū)建置沿革及山川、物產、古跡,風俗、人物、掌故等,在當時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

此書歷三年而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正月,魏王李泰畢恭畢敬地將此書上呈天子。李世民龍顏大悅,命人將書收藏于宮中的秘閣,對李泰和參與修撰的人大加賞賜。

自從李泰開始編纂《括地志》以來,李世民給魏王府的錢物賞賜就逐年逐月地增加,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太子李承乾,到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初,賞賜達到了高峰;《括地志》完成后不久,李世民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以便于“參奉往來”。

對于這些做法,禇遂良和魏征等人深感不安,遂上疏直諫,表示強烈反對。

李世民迫于大臣壓力,不得不在賞賜上有所節(jié)制,同時收回了讓李泰入居武德殿的成命。

盡管禇遂良和魏征等人一直在竭力遏制魏王的奪嫡勢頭,可畢竟有皇帝在背后替他撐腰,所以魏王李泰在李唐朝廷的人氣指數還是不斷攀升,許多朝臣和權貴自然也是紛紛向他靠攏。

李世民曾先后派遣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杜如晦之弟)等人出任魏王府的總管大臣。而這兩個人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魏王李泰的利益代言人,他們十分賣力地替李泰穿針引線,不惜以重金賄賂當朝權貴,極力稱贊魏王賢明,說只有他才是最有資格的皇位繼承人。權貴們?yōu)榱藢ふ胰蘸蟮恼慰可剑斎灰矘芬獍阉麄兊幕I碼押在獲勝幾率更高的魏王身上,其中就有柴紹之子、駙馬都尉柴令武和房玄齡之子房遺愛等人。

短短幾年間,李泰就在帝國的政治高層中締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魏王黨”,其政治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兩個字 奪嫡。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李泰暗中交結朋黨的行徑很快引起了李世民的反感和警覺。

在這件事情上,李泰顯然太過操切了。無論哪朝哪代,一個藩王如果對儲君之位表現出太過露骨的欲望,而且為了實現奪嫡野心,又在朝中拉幫結派,大肆樹立朋黨,那就肯定會觸犯皇帝的大忌。

盡管李世民一直對魏王李泰鐘愛有加,也不是沒有讓他取代承乾的想法,可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情況下,李泰就表現得如此鋒芒畢露和迫不及待,終究還是讓李世民感到了深深的不快 你李泰的手未免伸得太長了。

再者,自從李世民透露出廢立之意后,以魏征、禇遂良為首的朝廷重臣就極力反對,這也給李世民造成了非常大的政治壓力。所以,大約從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下半年起,李世民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逐漸打消了廢立之心。

這一年八月,李世民在一次朝會上問群臣說:“當今國家何事最急?”禇遂良馬上答道:“今四方無虞,唯太子、諸王宜有定分最急。”(《資治通鑒》卷一九六)

所謂“宜有定分”,實際上就是勸告天子徹底打消廢長立幼的想法,從而杜絕魏王的奪嫡之心。李世民深以為然,隨后便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讓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

眾所周知,魏征是貞觀群臣中最以“忠直”著稱的人,同時更是嫡長制最堅定的擁護者,把他派去給太子當首席教師,一方面固然是希望把承乾打造成合格的儲君,另一方面,也是試圖以此“絕天下之疑”。

換言之,就是讓魏王李泰死了當太子的這條心。

盡管太子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讓李世民很不滿意,可他依然沒有放棄。

如果太子能夠痛改前非,李世民還是希望把他扶上帝位。

然而,李承乾終究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就在李世民剛剛回心轉意、放棄廢立之念的同時,東宮就爆出了一樁令人不齒的丑聞。

事情源于一個叫稱心的樂童。“稱心”這個名字是李承乾起的。顧名思義,就是此男童讓太子頗感“稱心如意”。史書稱,這個小男孩“年十余歲,美姿容,善歌舞”,所以深得李承乾寵愛。

寵愛到什么程度呢?

寵愛到“與同臥起”的程度。

在中國歷史上,演繹這一幕“斷背山”情節(jié)的絕非李承乾一人。遠有衛(wèi)靈公與彌子的“分桃”典故、魏昭王與龍陽君的“龍陽之好”;近有漢哀帝與董賢的“斷袖”之風、陳文帝與韓子高的“男后奇談” 歷朝歷代,有這種同性戀傾向行為的帝王將相可謂不勝枚舉。

但是,別人有十個稱心可能都沒問題,而李承乾只要擁有一個稱心就足以把他害死。因為眼下他的屁股正坐在一個火山口上,底下的奪嫡潛流正暗潮洶涌,隨時可能噴發(fā)。在這樣的危機時刻,李承乾的這些齷齪勾當又怎么可能不被對手刻意曝光呢?

很快就有人把事情捅到了皇帝那里,李世民勃然大怒,當即把稱心逮捕誅殺,并且把李承乾罵得狗血噴頭,恨不得馬上就把他廢了。

可是,李承乾不但沒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反而在東宮為稱心建了一座靈堂,供起一尊塑像,朝夕焚香祭奠,并暗中為稱心追贈官爵。

此外,李承乾又連續(xù)幾個月賭氣不上朝,還“命戶奴數十百人專習伎樂 晝夜不絕”,以致“鼓角之聲,日聞于外”。(《舊唐書·恒山王承乾傳》)

對于太子的所作所為,李世民當然是忍無可忍,屢屢流露出了廢黜之意。李承乾知道自己徹底喪失了父皇的信任。他思來想去,最后決定孤注一擲,發(fā)動政變。

他暗中組織了一個一百多人的刺殺團,頭目有左衛(wèi)副率封師進、刺客張師政、紇干承基三人。刺殺團的任務首先是干掉李泰,其次是伺機刺殺太宗李世民。

為了保證政變成功,李承乾又秘密聯(lián)絡了一幫王公大臣,其中有漢王李元昌、開國元勛侯君集、東宮侍衛(wèi)賀蘭楚石(侯君集的女婿)、禁軍將領李安儼、駙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娶李世民的女兒城陽公主)、開化公趙節(jié)(其母是李世民的姐姐長廣公主)等人。這幫人歃血為盟,發(fā)誓同生共死。杜荷對李承乾說:“我最近仰觀天象,發(fā)現有變化之兆,我們應該立即采取行動,殿下只要聲稱突發(fā)重病、生命垂危,皇上一定親來探視,到時候計劃必能成功!”

就在太子集團蠢蠢欲動之際,齊王李祐起兵造反的消息傳到長安,李承乾冷笑著對紇干承基等人說:“東宮的西墻,距大內不過二十步,我們要是想干大事,豈能輪到他一個小小的齊王!”

然而,李承乾萬萬沒有料到,他的“大事”最終就是壞在這個齊王李祐身上。

李承乾及其黨羽還沒來得及動手,一場滅頂之災便已從天而降。

齊王李祐是李世民的第五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授齊州(今山東濟南市)都督。和李承乾一樣,這個李祐也是一個飛鷹走馬的紈绔子弟,偏偏太宗派來輔佐他的長史權萬紀又是一個性情偏狹、極端嚴厲之人。于是,李祐和權萬紀便經常死磕,雙方矛盾越演越烈,李祐一怒之下殺了權萬紀。由于擔心太宗追究,加之左右的慫恿,李祐索性起兵造反。

但是李祐畢竟不是一個做大事的人,所以叛亂很快就被平定。李祐被押赴長安賜死。

李祐敗亡后,朝廷按照連坐之法,窮究他在長安的余黨,事情竟然牽連到了太子的手下紇干承基。有關部門立刻將紇干承基逮捕,關進了大理獄,準備處以死罪。死到臨頭的紇干承基為了自保,不得不主動上告,把太子黨的政變陰謀一古腦兒全給抖了出來。

齊王李祐剛剛伏誅,太子謀反案旋即爆發(fā)!

在如此接踵而來的重大打擊面前,李世民頓時心如刀絞、五內俱焚。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李世民召集了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等宰輔重臣,以及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的主要官員,對太子謀反案進行會審。

審理結果,此案證據確鑿,李承乾反形已具,罪無可赦。

盡管這樣的結果早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可事到臨頭,李世民還是感到了無比的心痛和無奈。他神情黯然地問大臣們:“該如何處置承乾?”

群臣面面相覷,沒人敢發(fā)話。

太子謀反是帝國政治中最嚴重、最惡劣、最敏感的事件,這種事情誰敢替皇帝拿主意?

朝堂上一片沉默。

最后,終于有一個小官站了出來,打破了這種難捱的沉默。

這個人叫來濟,是隋朝名將來護兒的兒子,時任通事舍人。他對皇帝說:“陛下不失為慈父,太子得盡天年,則善矣!”(《資治通鑒》卷一九七)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保住李承乾一命。

這樣的答案當然也是李世民想要的。

四月六日,李世民頒下詔書,廢黜太子李承乾,將其貶為庶民,囚禁在右領軍府。不久后將其流放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縣)。李承乾在這邊瘴之地度過了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于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抑郁而終。

處置完李承乾,接下來就輪到他那幫黨羽了。李安儼、杜荷、趙節(jié)等人全部被斬首,但是另外兩個人,李世民卻想對他們網開一面。

一個是漢王李元昌。李世民打算饒他不死,無奈群臣極力反對,李世民只好將李元昌賜死于家中。

另一個就是侯君集。剛剛逮捕侯君集時,李世民就對他說:“朕不想看到你在公堂上遭刀筆吏的侮辱,所以親自審問你。”但是不管李世民怎么審,侯君集就是拒不認罪。最后他的女婿賀蘭楚石跳了出來,把老丈人與太子暗中勾結、策劃政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朝廷揭發(fā)了,侯君集無話可說,只好低頭認罪。

李世民念在侯君集跟隨自己多年,而且是開國功臣,打算法外開恩,饒他一命。然而滿朝文武卻一致反對。李世民沒辦法,只好將他斬首,家產抄沒,妻兒流放嶺南。

太子出局后,魏王李泰躊躇滿志,自以為儲君之位非他莫屬。而太宗李世民確實也屬意于他。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李世民一直都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 他有志向、有韜略、有智慧、有才情,由這樣一個兒子來繼承帝業(yè),應該是沒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更何況,李泰是嫡次子,眼下承乾既然已經廢了,由李泰來繼任儲君,就是理所當然、名正言順的事情,相信那些一貫堅持嫡長制的朝臣們也沒什么話可說了。

基于這樣的考慮,李世民終于向李泰當面承諾 準備立他為太子。

與此同時,李世民也就此事與朝臣們進行了商議。但是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朝臣們在新太子的人選上卻產生了重大分歧。

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中書侍郎岑文本、黃門侍郎劉洎等人力挺魏王李泰;而司徒長孫無忌、諫議大夫禇遂良等人卻提出了另一個人選 年僅十六歲的晉王李治。

禇遂良甚至在私下里警告太宗:如果一定要立魏王,晉王的人身安全必定會受到威脅。換言之,一旦魏王當上天子,李承乾和李治很可能都會被他斬草除根。

李世民不得不承認 禇遂良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以李泰的性格和手段,他完全有可能在當上皇帝后鏟除所有政治上的異己。

猶豫再三之后,李世民終于決定放棄魏王,改立晉王。他隨后便在朝會上當眾宣布:“承乾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七日,李世民親臨承天門,下詔冊立晉王李治為太子。隨后,李世民對宰執(zhí)大臣們公開表態(tài):“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籓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后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資治通鑒》卷一九七)

數日后,李世民下令解除了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將軍等一應職務,降爵為東萊郡王。原魏王府的官員,凡屬李泰親信者全部流放嶺南。

不久,李世民又改封李泰為順陽王,將其遷出長安,徙居均州的鄖鄉(xiāng)縣(今湖北鄖縣)。名曰改封,實則與流放無異。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郁郁不得志的李泰卒于鄖鄉(xiāng),年僅三十三歲。

在這場波譎云詭、驚心動魄的奪嫡大戰(zhàn)中,鋌而走險的李承乾和處心積慮的李泰最終兩敗俱傷,反而意外地促成了李治這匹政治黑馬的最終勝出。

這個結果真是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正應了那句老話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未來的唐高宗李治顯然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漁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唐朝和滕王李元嬰 53
李承乾謀反并非沒有勝算,失敗只因遇上一樁意外
他如果不作死,后來歷史將沒有武則天什么事,扒一扒廢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么樣?
李世民的兒子們最終還是沒有走出玄武門事變的圍城
李治、李顯與李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康县| 抚松县| 河南省| 黄梅县| 连南| 万源市| 玉龙| 和龙市| 治县。| 澄江县| 离岛区| 岳普湖县| 沁水县| 卓资县| 兴安盟| 三江| 镇巴县| 长武县| 永胜县| 汝州市| 烟台市| 塔河县| 哈尔滨市| 明星| 萨嘎县| 田阳县| 信丰县| 汪清县| 弥勒县| 南平市| 永和县| 灵台县| 二连浩特市| 无棣县| 瓦房店市| 洛浦县| 屏山县| 安福县| SHOW| 四川省|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