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倉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口眼歪斜、流涎、齒痛、頰腫等作用,地倉穴的位置:口角外側,上直瞳孔,詳見本文圖解地倉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地倉穴的準確位置圖】
【圖解地倉穴的位置】
【地倉穴的位置】位于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3秒鐘取穴】輕閉口,舉兩手,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壓唇角外側兩旁即是。
點擊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圖】
【穴名解說】
【地倉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陽蹻、手足陽明之會。別名會維、胃維。
【穴位含義】胃經地部經水在此聚散。
(1)地倉。地,脾胃之土也。倉,五谷存儲聚散之所也。該穴名意指胃經地部的經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諸穴的地部經水匯聚而成,經水匯聚本穴后再 由本穴分流輸配,有倉儲的聚散作用,故名。(地倉之所以在頭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倉為一身之糧倉,國家之糧庫,為君皇所管轄,頭乃皇室之 位,故穴在頭而不在腹。
【地倉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口角歪斜、齒痛、流涎、三叉神經痛、眼瞼跳動、口渴、失音、目昏等病癥。
【作用功效】地倉穴,祛風止痛,安神利竅,舒筋活絡、止痛祛風。
【臨床運用】地倉穴,現代常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穴位配伍】地倉穴配迎香穴,適用于三叉神經痛;地倉穴配頰車穴,適用于面神經麻痹;地倉穴配頰車穴、合谷穴,適用于口歪、流涎等。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療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地倉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口角歪斜、流涎。(長期堅持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壓兩側地倉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鐘。)。
地倉穴對于小孩子是治療口角流水,口角炎,面癱最好的穴位。
小孩子容易流口水的話,做媽媽的不妨在孩子睡覺之前,幫助孩子刺激兩角的地倉穴,只要用艾條灸3~5分鐘即可;如果孩子對艾灸不配合,按摩也是可以的,按摩本穴力度適中為好,給孩子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可以太用力。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一天3次左右。
【艾灸療法】艾灸地倉穴,對于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流涎,鵝口瘡,面癢,面伽疔瘡等癥狀有效果。艾條灸3-5分鐘。另有相關記載:地倉穴不宜灸。
【刮痧療法】取刮痧板從口角外側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鐘,治療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