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金華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21年金華市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新聞發布會,介紹2021年金華市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快遞進村服務覆蓋率實現100%的總體情況。
根據國家郵政局安監系統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我市2021年郵政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億件,在全國率先邁入“百億”時代,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在11月10日,隨著最后一批山區行政村快遞通達“銷號清零”,我市“快遞進村”覆蓋率達到100%。
郵政快遞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是服務生產生活、促進消費升級、暢通經濟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連接著千城百業,走入千家萬戶,為國脈所系、發展所需、民生所依。快遞業更是金華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金華市郵政管理局自2012年成立以來,不斷致力于鄉村振興、經濟雙循環和共同富裕建設,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上做示范,在完善行業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上勇爭先,圍繞五大體系建設,拼搏爭先、走在前列。
近年來,金華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引導企業推進科技創新和智能設備的使用,積極探索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實現“互聯網+快遞”產業協同。積極融入國家郵政局“綠盾”項目工程建設,實現主要品牌監控聯網對接率100%。
現全行業“機器換人”已基本實現,大量“小黃人”“小藍人”及現代化的流水線投入應用,快遞業數字化改革有效實現降本增效,快件平均單價大幅下降,為我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提供了優質土壤。
近年來,我市緊緊守護百姓的安全,守牢“開包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項制度,讓廣大消費者寄得放心,收得安心。特別是去年疫情以來,金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六穩”“六保”任務和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郵政快遞業抗擊疫情突擊隊和經濟復蘇急先鋒的作用,有效保障供應鏈安全、防疫物資運輸和民生必需品保供,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擔當。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了回應↓
請問第100億件包裹是如何確認的?能否介紹一下這個包裹的相關信息?
(上下滑動查看內容)
張強:這是我們通過國家郵政局安監系統實時監測到的,大家知道去年金華市快遞業務量完成90.1億件,同比增長52.1%;根據數據分析,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就認為百億快件大概率會出現在“雙十一”期間。到今年10月底,根據監測數據我市快遞業務量完成92.26億件。
2021年11月12日上午,今年的第100億件快件產生,是一件從金華義烏寄往俄羅斯的國際快件。經調查,該快件是從義烏小商品市場寄出,物品是頭飾。當天,義烏郵政國際小包收寄中心對該快件進行攬收,并被送達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經過有關部門檢驗后,以公路聯運運輸方式被運往滿洲里。
剛才介紹到我市“快遞進村”實現“全覆蓋”,也提到了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試點工作,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張強: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我在前面通報中也做了介紹,主要指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快遞出海三項工程,簡稱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
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是國家從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高度提出的重點工程。浙江省是全國首個試點省份,制定印發了專項方案和機制推進全省快遞業“兩進一出”試點工作。
金華作為快遞業大市,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的要求,認真謀劃,把工程落到實處。將“兩進一出”工程寫入金華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快遞進村”形成交郵合作、郵快合作、快快合作等多種產業融合模式,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全市2828個建制村快遞已全部通達,進村覆蓋率從試點前的52.1%提升至100%。“快遞進廠”作為促進雙循環和加速重構產業鏈的抓手,進廠服務覆蓋全市76個小微企業園,形成快遞服務制造業項目61個,重點協作企業200個,融合發展服務產業2個,帶動新增就業2000余人。
“快遞出海”以自貿試驗區金義片區為重點,加強國際快遞網絡建設、支持國際快遞市場主體通過自營、加盟和合作等方式在金設立經營服務網絡。2021年1-10月,全市完成國際快遞業務量4319.5萬件,列全省第二,新增國際快遞服務主體18家。
下一步,為鞏固、深化“兩進一出”試點成果,在原有試點方案的基礎上,我市正在積極謀劃制定“兩進一出”工程2021-2025行動計劃,計劃將以搭建集約、多元城鄉快遞網,智能、便捷的工業互聯網,面廣、高效的國際快遞網絡為基礎,持續提升“兩進一出”工程基礎服務要素保障和科技場景應用,為“兩進一出”工程的深入推進提供數據、人才、資金、監管等層面的支撐保障,以確保我市“兩進一出”工程能夠取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成效。
預估到2025年全市快遞業務量將突破180億件,超額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標,人民群眾將會收獲郵政快遞產業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感、體驗感。
金華年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了100億件,請問在快遞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有什么舉措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和可持續化?
黃宏偉:的確,金華每天平均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3000萬件,今年“雙十一”最高峰一天突破6000萬大關。快遞業在降低流通,服務生產生活,支撐電子商務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發展的方式還是比較粗放,尤其是快遞包裝廢棄物持續增加。社會反映也十分強烈,與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我們根據國家局和省局的工作部署,按照“禁(禁止使用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限(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減(減量化使用包裝材料)、降(推廣可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循(推廣使用可循環的包裝物 ,提高循環利用率)”五字總體思路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和可持續化工作。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方案,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各郵政快遞企業均已建立綠色采購制度,通過抽檢和統計,全市郵政快遞企業采購使用符合標準的包裝物材料應用比例達到95%,按照規范封裝操作比例達到95%,可循環中轉袋使用比例達到96%以上,所有郵政快遞網點已停止使用45mm以上一次性塑料膠帶。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90%,可循環包裝箱使用2150個,循環次數達到5萬多次。電子面單實現100%全覆蓋,一聯式電子面單使用率目前達到90%以上,營業場所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基本全覆蓋。
舉個例子,5年前,快遞企業還在使用五聯或者三聯手工面單,很多用戶都用過,面單大小也比現在電子面單大好幾倍,現在基本上沒有這種面單了。按照每張面單節約1毛錢計算,100億張面單就是10億元。同時,我們積極通過現場執法檢查、樣品檢測、制作提供告知電商用戶協議模板等方式開展綠色轉型工作。
今年以來,已經對5家快遞企業進行了生態類案件處罰,在行業內形成震懾,提高了企業綠色環保意識。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圍繞國家局快遞包裝綠色治理“2(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物和過度包裝兩個專項治理)5(可循環箱使用全國達到500萬)8(電商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2(全國新增2萬個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工程目標,從五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注重總結之前有效經驗做法,在“鞏固”上加大力度,保持電子面單和“瘦身”膠帶(寬度在45mm以下)使用率100%,年底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100%。同時加強行業塑料污染治理。
二是注重優化快遞包裝,在“減量”上加大力度,繼續降低電商件的二次包裝和包裝空隙率。
三是注重創新應用模式,在“循環”上加大力度。推廣循環箱和循環袋的使用,加強快遞末端回收設施建設。鼓勵紙箱重復使用。
四是注重履行法定職責,在“監管”上加大力度。
五是注重構建共治體系,在“協同”上加大力度,加強部門間合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快遞包裝社會治理體系。
網上購物、線下收快遞已經融入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當前國內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請問我們如何保障老百姓收寄快遞的安全?
(上下滑動查看內容)
黃宏偉:隨著網購越來越普遍,做好郵政快遞的疫情防控,也的確是老百姓關心的問題。
去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各區縣均組建了疫情防控專班,全力做好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根據國家郵政局印發的《疫情防控期間郵政快遞業生產操作規范建議》結合我市實際,在全國率先制定了《金華市郵政快遞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郵件快件處理及從業人員工作指引》,從人員的管理和防護、郵件快件的消毒、運輸工具消毒,經營場所的消毒、優化寄遞服務模式等都規范了工作流程和提出具體要求。及時處置多起涉疫郵件快件事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暢通。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疫情出現反復,形勢嚴峻。我們堅持“人物并防”的原則,發布了《金華市郵政快遞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郵件快件處理及從業人員工作指引》第二版,增加了強化應急處置措施和做好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要求。組織企業強化物資儲備、人員管控、郵件快件、場地消殺、應急處置、疫苗接種等重點工作的落實。堅決守牢“外防輸入”,在進口郵件快件分撥中心的傳輸帶上加裝自動噴霧快件消殺裝置,以達到全面消殺的目的;對于涉及中高風險地區、冷鏈生鮮、國際件操作的工作人員、分揀場地、運輸車輛要求相對固定,相關人員要定期參加核酸檢測;所有從業人員的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通過這一系列具體舉措的落實,有效夯實了郵政快遞業疫情防控基礎。
大量事實表明,新冠疫情通過快遞渠道傳播的風險是比較低的,但我們還是建議廣大市民要做好收寄快遞的防疫工作,盡量避免從疫情高風險國家以及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城市網購商品,確需網購的,要及時向所在社區(行政村)報備。
在拆快遞包裹時,要正確佩戴口罩和手套,使用75%醫用酒精對外包裝和內件物品分別進行消毒,取出物品后,要立即對雙手進行清潔、消毒,避免用不清潔的手觸碰口、眼和鼻;
對消毒后的包裝廢棄物應當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外包裝物盡量不要帶到室內。如發現涉疫郵件快件,要及時報告疫情防控部門,主動配合做好核酸檢測等工作。同時對于疫情防控工作產生的郵件快件的延誤也請廣大用戶予以理解和支持。
攝影 | 鐘路
視頻 | 盧奕仿
編輯|葉耘華
校對 | 陳曉燕
審核 | 倪寒霞
監制 | 范衛東 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