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實務問答系列文章,由應旭升律師主筆,旨在用問答的形式回答建設工程實務中的常見問題。文章涉及建設工程合同效力、工程質量、工期、工程結算標準、以物抵債等各個領域。由于篇幅較長,將分為十一次發表,敬請期待!
第四節 工程價款
12.施工合同無效,工程質量合格,發包人要求按約定結算,而承包人要求按定額標準結算,如何處理?
解答:《最高法院施工合同解釋》第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該法條尚未賦予承包人選擇按約定或者定額標準進行結算的權利,除非雙方另行約定按工程定額結算。否則,還應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價款。
13.《福建高院施工合同解答》第5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發包人請求按照合同約定計算工程造價,而承包人請求按照工程定額標準計算工程造價的,如何處理?
解答: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發包人或者承包人任何一方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均應予以支持。
14.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價款明顯低于工程造價定額,該約定是否無效?
解答:《福建高院施工合同解答》第6條問: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的價款明顯低于工程定額標準,已經超出一定合理范圍的,當事人能否以合同約定價款明顯違反定額為由,主張價款之約定無效,或者以顯失公平為由,主張撤銷或變更合同。工程造價定額標準不屬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的價款低于工程定額標準,不導致該約定無效。當事人以合同約定的價款過低從而顯失公平為由,主張撤銷或變更合同的,依《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處理。
15.如何理解《最高法院施工合同解釋》第21條所稱的“實質性內容不一致”?
解答:我們認為,《最高法院施工合同解釋》第21條的適用前提是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訂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經過備案的中標合同在內容上存在實質性不一致。招投標雙方在同一工程范圍下另行簽訂的變更工程價款、計價方式、施工工期、質量標準等中標結果的協議,應當認定為實質性不一致。中標人作出的以明顯高于市場價格購買承建房產、無償建設住房配套設施、讓利、向建設方捐款等承諾,亦應認定為實質性不一致。
16.如何理解《招標投標法》第33條所稱的“低于成本”?
解答:《招標投標法》第33條所稱的“低于成本”,是指低于投標人的為完成投標項目所需支出的個別成本。投標人以中標合同約定價格低于社會平均成本為由,主張符合《招標投標法》第33條規定的情形,合同約定價款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7.工程結算后,發包人欠付承包人工程款,承包、發包雙方就如何償還工程欠款簽訂《還款協議書》。施工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是否適用于因履行《還款協議書》發生的糾紛案件?
解答:我們認為,仲裁條款具有獨立性。《仲裁法》第19條第1款規定,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在民事合同中的效力。
《還款協議書》是為履行施工合同簽訂的,體現了工程結算的結果,其性質為補充協議,是對施工合同的補充、細化。同時,《還款協議書》是對從簽約到結算的前期履約行為作一了斷,對后期確認欠款數額、還款時間、還款方式等內容作出約定。
據此,施工主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適用于因履行《還款協議書》發生的糾紛案件。
18.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發包人進行了工程的重大變更,導致工程量發生了重大變化,當事人對于該部分工程款的結算達不成一致的,是否應當參照簽訂原合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工程定額標準或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結算工程款?
解答:實踐中,因設計變更、進度計劃變更、施工條件變更或者發包方提出“新增工程”等工程變更導致建工程量或者質量標準發生變化的情況非常普遍。此時,如果發包人和承包人就如何結算工程價款無法達成一致,根據《最高法院施工合同解釋》第16條第2款的規定,可以參照簽訂原合同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工程定額標準或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結算工程款。但,注意此處的用詞是“可以”而非“應當”。建設工程結算工程款的基本原則是尊重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只要合同對于工程增加如何結算的約定是明確、具體的,可以適用原合同約定的計價方法和計價標準結算工程款,原則上仍應參照合同約定結算工程價款。而在因增減工程的性質、標準不宜適用原合同約定的計價方法和計價標準結算工程款,或者原合同約定不明無法適用的情況下,則可適用《解釋》第16條第2款。
19.發包方與施工方在招標文件中約定質量為合格,但工程中標后又同中標人約定,如工程未達到魯班獎、不予退還履約保證金。該約定是否有效?
解答:該約定已構成了對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的變更,應認定無效。對于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來說,一般包括工期、質量、價款等內容。而魯班獎是全國范圍內的建筑行業最高質量獎,是行業領域所鼓勵的標準。在招投標合同已經約定為工程合格標準的情況下,雙方又另行約定必須達到魯班獎,否則即扣除履約保證金。承包人就該承諾所承擔義務已經高于原合同約定,實際上改變了招投標文件所約定的工程質量標準。根據《招標投標法》第46條第1款規定,“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30日內,按照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訂立書面合同。招標人和中標人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故該約定應認定無效。
20.在沒有簽訂書面約定情況下,施工方實際進行工程施工,應如何提出工程款的主張?
解答:我們認為,《合同法》第270條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應采用書面形式,這是法律對合同訂立形式要件的要求。《合同法》第36條也規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另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故施工方如有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技術資料、洽商簽證、工程量確認單等書面文件,能夠證明發包人同意其施工的,可以依據這些證據結合現場狀況確認實際發生的工程量并提出付款要求。
21.施工合同合同價款的計價方式有幾種,現在普遍采取的是哪種?
解答:我們認為,按照建設部《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第12條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99文本)通用條款第23條規定,合同雙方可按以下合同價款的方式在專用條款中作出約定:固定價合同、可調價合同與成本加酬金合同,對于承發包雙方來說,采用不同的合同價形式意味著雙方風險責任劃分不同。現在普遍采用的是工程量清單計價基礎上的可調價合同,雙方在專用條款內約定合同價款調整因素及調整的方法。
22.承包人對合同工程承包范圍外的工程進行了施工,是否可依據合同約定計價條款提出付款主張?
解答:我們認為:不可以,因為合同的效力只能及于合同內約定事項,承包人進行了工程承包范圍外的工程進行了施工,此部分施工內容不是工程承包范圍基礎上所發生的設計變更。在對合同外工程施工計價沒有任何約定時,只能按照《合同法》第62條第2項的規定:適用于當時當地的價格,即按照施工行為發生地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定額標準、市場價格信息結合實際完成的工程量進行結算確認。
23.在實踐中,建設方直接向分包單位支付工程款并進行結算,此行為是否合法?
解答:我們認為,建設方此行為是違約行為。
⑴建設方與分包方不存在直接的承包合同,其行為的發生無任何合同和法律依據,亦不符合總包合同中約定內容,其此種任意處置的行為有違總包方的合同意志。⑵建設方直接向分包單位支付工程款,將弱化總承包人的管理,導致總承包人無法對工期、質量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