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體報道浙江檢驗檢疫局對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口商品進行了兩次抽查,總計抽取各類代表性樣品120批,經檢測不合格達69批。
浙江檢驗檢疫局檢驗監管處處長任金華表示,抽查產品主要為成人服裝、成人食品接觸產品和兒童用品(兒童服裝、玩具、嬰兒紙尿褲、兒童濕巾、兒童食品接觸產品),抽查覆蓋線上線下兩個跨境電商領域,涉及的電商平臺包括:天貓國際、淘寶、網易考拉、京東全球購、貝貝網、蜜芽、蘇寧海外購等。
這并不是浙江檢驗檢疫局第一次發布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的監管情況。早在2016年5月底,該局在新聞發布上就通報了2016年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第一次監督重抽查情況。
2016年3月到5月,該局對成人服裝、成人食品接觸產品和兒童用品(兒童服裝、玩具、嬰兒紙尿褲、兒童濕巾、兒童食品接觸產品)進行了抽查,抽查覆蓋線上線下兩個跨境電商領域。數據顯示,共抽取各類代表性樣品58批,經檢測不合格39批,其中涉及品質不合格的9批,品質不合格率為15.5%。
資料顯示,在2016年抽查的11批玩具中,2批存在品質問題。主要是機械物理性能不合格,存在可觸及的銳邊和小零件;在抽查的12批兒童食品接觸產品中,1批塑料防脹氣奶瓶蒸發殘渣超標。經檢測奶瓶白色橡膠塞部位的蒸發殘渣11499mg/l,超出標準值2000mg/l逾4倍,不符合我國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與此同時,在同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國家質檢總局檢驗監管司司長孫文康表示2015年質檢總局對跨境電商進口的兒童用品,包括玩具、服裝、餐廚具、濕巾等進行了質量抽查,總計抽樣654批,檢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為33%。
在抽查當中也發現,許多跨境電商經營企業不重視中國有關產品標簽標識的法規和標準要求,有26%的產品沒有加貼中文標識或說明書,或者在銷售網站上沒有提供電子標識說明書。
事實上,近幾年國內消費者對于進口消費品的需求與日益增,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形式進口的消費品數量增長也十分迅猛。因而,跨境電商進口消費品的質量安全引起了廣泛消費者的注意。
尤其是與兒童息息相關的日用消費品需要更為謹慎。大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再一次進入了生育高峰期,嬰兒潮將再次來臨,屆時中國嬰兒用品產業市場將急劇膨脹,市場份額預計達到3萬億,即將形成一個0到6歲嬰幼兒的衣、食、住、行、育、玩等生活消費品的龐大產業群。
然而,目前國內市場的產品魚龍混雜,產品良莠不齊,頻頻傳出的質量安全問題,讓消費者們驚慌失措。特別是“三氯氰胺”等丑聞事件的爆發,讓國內消費者更是對于國產品牌失去信心,轉而將消費轉向眾多跨境電商以求心安。
然而,以上報告卻讓人們對于跨境母嬰的安全、質量問題打上了一個問號。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幾家主要跨境電商平臺也都曾被用戶公開質疑過商品有假貨的問題。
無論任何產品,質量都是發展的最基礎要求,尤其是母嬰行業涉及到孩子的成長問題,更是一絲都不能馬虎。隨著80后一代生育高峰的到來,母嬰消費趨勢勢必發生改變,他們也會對母嬰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進入2016年,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讓母嬰行業更是看似一片大好,但在對國內產品灰心失望,對跨境優質產品尋而無門的情況下,人們究竟如何是好。
如果經營者不將產品的健康、安全視為基石,只以攫取眼前的利益為目標,那么母嬰跨境電商發展路該在何方,消費者權益又該如何才能被保障?(
如果經營者不將產品的健康、安全視為基石,只以攫取眼前的利益為目標,那么母嬰跨境電商發展路該在何方,消費者權益又該如何才能被保障?(來源:財經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