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出納是過路財神爺,“常在鍋邊站,哪能不沾油;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這種思想可要不得,否則就是咎由自取。
下面就給大家舉幾個實際工作中的例子,以便警醒下出納同仁們,常在河邊走,濕鞋可萬萬要不得啊。
實例一:
之前小編在一家公司做審計,當主管會計把所有的賬面結清后,我們就開始對出納進行突擊盤點,盤點完后,再與出納的現金日記賬進行核對,發現出納的現金日記賬比現金總分類賬少了500元,但是出納的現金日記賬與庫存實有現金一致。
肯定有貓膩,我們首先對原始憑證、記賬憑證以及賬簿記錄進行了仔細核對,發現出納將一筆零星收入500元漏記現金日記賬,賬簿少收入500元,現金就應該多出500元呀,為什么現金還能與日記賬一致呢?
最后,那個年輕的女出納面紅耳赤地從包里掏出500元補上了……
點評:
出納還是應該有一定的會計知識,知道賬是怎么做的,才會明白會計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知道舞弊是很容易查出來的,就不會去做了。
實例二:
還有一個小企業更搞笑,為了節約人員,財務室只有主管會計和出納。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分工上,出納負責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應收賬款明細賬和應付賬款明細賬的登記工作。
之所以這樣分工,據單位負責人講,是考慮到企業銀行存款的增加主要是商品銷售收入,而該企業的銷售又是以賒銷為主,銀行存款的增加就是應收賬款的回收。基于同樣的道理,銀行存款的減少主要是采購原材料的支付,在以賒購為主要形式的情況下,銀行存款的減少就是應付賬款的減少。
為了減少核算上憑證的傳遞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就讓出納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又登記應收應付明細賬。結果這位出納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大肆貪污,很長一段時間,竟然無人發覺。
點評:
這個小企業犯了一個大忌啊!出納不能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面的登記工作。而且出納、會計不能是同一個人,這樣會滋生腐敗,免不了有人在賬目上動手腳。
聽說想提高會計實務技能的同學,
都加入了這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