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人往高處走,達到一個高度,肯定還希望達到另一個高度,有些影響形象、容易造成負面影響的親戚和朋友,自然是要遠離的。
晚年后的人生,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應付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像這樣幾種親戚,寧可老死不相往來,也不用再走動,否則,走動越多越憋屈。
第一種親戚:有事才找你,無事絕不登門
很多親戚是連自己都不知道是哪一輩留下來的關系,就像傳說中的那種“八竿子打不著關系”,大家聯系似乎也不是為了緬懷某位先人、紀念某位前輩,純粹就是因為要辦紅白喜事,多一份送禮而已。
這樣的親戚其實生活中并不少,每次辦事的時候,酒席上很多人連自己也不認識,問自己的父母,甚至父母都記憶模糊,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親戚。而這些親戚,典型的就是辦事互相請客,平時從不往來。
但有一種情況,比如你的家人、或者某個朋友突然發達了、出息了,這些從不認識的親戚就會爭相冒出來,忙著和你攀交情、敘舊情,借勢往上攀。
這就是所謂的“平時不燒香,忙來抱佛腳”,無事沒人找你,有事,你就是那尊佛。這樣的親戚,往來只會給你添麻煩,往來越多,給你添的麻煩越多。
第二種親戚:你過去混得不好,他懶得搭理你,你兒女有出息,他又來巴結你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最好的寫照。當你籍籍無名、沒有任何成就時,全天下的人都不認識你,只要你稍微有點出息、或者你的兒女名聲開始傳播,立即就會涌現許多認識、不認識的親戚,忙著來和你結交上關系,恨不得讓全天下都知道他和你有關系,而且關系還很親密。
魯迅小說中將這種親戚關系刻畫得入木三分,到了回鄉祭祖,或者返鄉省親,很多根本不認識的人就會登門,然后這個人說:“這不是XXX嗎?你小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哩。”“那個誰誰誰,我是你家遠房XXX的親戚啊,以前和你母親、父親都很熟的……”
只要一聽到風吹草動,兒女開始名聲鵲起,很多原本根本不認識、沒有往來的親戚就會來巴結,其目的不言而喻,但這些親戚的“拜訪”,幾乎都是下一輪麻煩的開始。
第三種親戚:總是跟你傳遞負能量,自己過得不好,還要把壞情緒傳染給你
很多人對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應該都記憶深刻,那是一個典型的命運凄苦、身世不幸,卻又只會傳遞負能量的人,而現實中這樣的親戚確也不少,他們登門,只為了敘家常、攀交情,但卻希望通過敘述自己的苦難、生活的艱辛,來博取你的同情和憐憫,進而獲得幫助。
親戚之間,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原本能幫一點是一點,但這種壞情緒的傳染,把自己過得不好一再的歸結于世道不公、命運不幸、人情淡薄,或多或少,會在你的心底留下陰影,讓你懷疑人生,禁不住也會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人情淡薄、世態炎涼,連我也是如此?
總是傳遞負能量,通過敘述自己的不幸,把壞情緒傳遞給別人,來獲取別人的同情和幫助,這樣的親戚,越往來越添堵,只會讓你感覺憋屈。
第四種親戚:逢年過節聚一次,平時連見到面都假裝不認識,默默無視
親戚原本應該是一種血緣、親情的延續,但有的親戚卻是礙于父輩的情誼,平時從不往來,就算見面也會假裝不認識,只有過年回家,礙于父輩的面子,才會相聚。
這樣的親戚等于沒有,因為在繁忙的大街、同一個城市,見面都會假裝不認識,過年相聚也只是為了應付,這又何必?
晚年的親戚走動少,但這種平時見面都不打招呼的親戚,甚至完全無視,即使往來也多此一舉。
作者的結語:
親兄弟尚且有親疏之分,何況是親戚?在很多現實后的理解里,親戚就是屬于那種風光時跟著沾光、落難是只會在一邊嘲諷、譏笑的旁觀者,很多代以前的血緣關系蕩然無存,親情沒剩下多少,但凡要沾親帶故,就是要討好,或者攀附。既然低谷時無人問津,風光時又何必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