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艷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但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如今,雖然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診療手段日新月異,但癌癥尤其是晚期癌癥依然是無法攻克的難題,對家庭、社會、醫患雙方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因此,我們應及早防范,預防癌癥的侵害。
預防癌癥主要從遠離導致癌癥的危險因素著手,而導致癌癥的危險因素可分為飲食、生活方式、環境理化、社會心理、藥物及病毒等方面,下面就從飲食及生活方式角度給大家提出一些預防建議:
飲食方面
1、不吃發霉的糧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發霉后,可產生致癌物質黃曲霉素,容易誘發肝癌和胃癌;
2、少吃或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其含有致癌物質亞硝胺和苯并芘,可增加胃癌和食道癌的發病率;
3、不吃被農藥污染的蔬菜,農藥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
4、不吃過硬、過熱、燒焦或太咸的食物,不喝過燙的水;
5、多吃新鮮蔬菜,或多喝鮮榨蔬菜汁和果汁。例如吃生蘿卜或飲蘿卜汁,研究證明可從白蘿卜中分離出干擾素的誘生劑的活性成分,對食管癌、胃癌的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6、不經常吃有可能致癌的物質,如激素類藥物、油炸食品等;
7、多吃洋蔥、蒜、生姜等具有抗癌作用的“配菜”;
8、飲食七八分飽,控制肉類食物,限制高脂肪飲食;
9、不要用有毒的塑料制品包裝食物;
10、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甚至清洗食物,因為洗衣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
生活方式
1、戒煙限酒。香煙的主要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可能引起肺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癥;而飲酒過量或濃度過高會刺激口腔、食道壁和胃壁的上皮細胞并引發癌變;
2、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很多研究表明失眠可提高癌癥的發生率;
3、不過度曬太陽,紫外線是導致皮膚癌的高危因素;
4、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減少與油煙的接觸;炒菜時油溫不宜過高,盡量少用煎炸熏烤類烹飪手法;
5、規律適度鍛煉,增強免疫力;
6、房屋裝修時使用環保材料,并保持室內通風。
定期體檢
除了以上預防措施外,有研究認為定期體檢可明顯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原因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癌癥防治的重要步驟。建議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1~2年常規體檢一次,而中老年人則應每年體檢;腫瘤篩查因人而異,對于有嚴重吸煙史者應著重篩查呼吸系統的癌癥,而對于有酗酒者應提前篩查消化系統癌癥;女性在35歲后隨著性激素的變化,應特別注意篩查卵巢癌、宮頸癌、乳腺癌等婦科腫瘤,而男性要特別注意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的征兆,同時對于有某些疾病史或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定期體檢。除了以上預防措施外,有研究認為定期體檢可明顯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原因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癌癥防治的重要步驟。建議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1~2年常規體檢一次,而中老年人則應每年體檢;腫瘤篩查因人而異,對于有嚴重吸煙史者應著重篩查呼吸系統的癌癥,而對于有酗酒者應提前篩查消化系統癌癥;女性在35歲后隨著性激素的變化,應特別注意篩查卵巢癌、宮頸癌、乳腺癌等婦科腫瘤,而男性要特別注意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的征兆,同時對于有某些疾病史或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定期體檢。除了以上預防措施外,有研究認為定期體檢可明顯降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原因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癌癥防治的重要步驟。建議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1~2年常規體檢一次,而中老年人則應每年體檢;腫瘤篩查因人而異,對于有嚴重吸煙史者應著重篩查呼吸系統的癌癥,而對于有酗酒者應提前篩查消化系統癌癥;女性在35歲后隨著性激素的變化,應特別注意篩查卵巢癌、宮頸癌、乳腺癌等婦科腫瘤,而男性要特別注意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的征兆,同時對于有某些疾病史或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在專科醫生的建議下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