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門君,每天幾分鐘,為你解密生活中的傳播學。
最近基友小方很苦惱,他被傳和隔壁部門的瑪麗“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可事實上,兩個人只是純粹的同事關系,如果非要說有什么親密的舉動,那就是小方經常捎瑪麗順道回家而已。用小方的話說,“她付費搭我的順風車,我送送她怎么了?現在的謠言真是無聊啊。罷了,隨他們說吧,清者自清。”
然而,我擲地有聲地告訴他,“面對謠言的時候,盡量別沉默。”
現代傳播學認為,謠言,也就是流言,是一種信息源不明、無法得到確認的信息或者言論,通常發生傳播渠道不暢通或者功能減弱的時期。謠言的傳播形式以口頭傳播為主,傳播性極強,說是“病毒性傳播”也不為過。
以小方的苦惱為例,在所有的謠言里,最容易散播開的就是“桃色新聞”。這也是難免的,因為八卦生來就是人類的天性。
為什么我建議小方不要保持沉默?謠言之所以成為謠言,不是因為它是真的,也不是因為它是假的,而是因為它“似是而非”。吃瓜群眾基于此討論和爭辯,把小謠言搞成了大謠言。如果此時當事人站出來主動捅破窗戶紙,吃瓜群眾的圍觀熱情也就會逐漸消弭了。
不過,在主動澄清的時候,一定要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主動辟謠,但是不能帶著情緒。這里要提到一個著名的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公式——R=i×a。R(Rumour)指流言,I(important)指重要性,a (amfiguous)指曖昧性。只要重要性和曖昧性有一方是零,流言就無從發生。如果問題對人們不重要,無論狀況多么曖昧,流言也不會流傳,同樣,問題再重要,但狀況不模糊,流言也不會廣泛傳播。
回到小方身上,“桃色新聞”這件事的性質已經被定性了,因此“I”幾乎無法被改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站出來將真相完整且清晰地告知所有人,從而降低“a”的量級。
那為什么不能帶著情緒呢?很簡單,一個人越是聲嘶力竭想要澄清某件事,聽眾就會覺得“看,你反應這么激烈,心虛了吧!”
第二,先主動和身邊的親近的人坦陳真相。很多人受了謠言的委屈,就一個人在那憋著,就連身邊最親近的人也不愿透露,這是相當不理智的。不說別的,當你和朋友傾訴的時候,你自己也會好受一點。何況,本來身邊的人好心想幫你撐腰,你倒好,非但不領情還讓他們吃閉門羹。朋友,在強大的謠言面前,你一個人孤軍奮戰是很脆弱的,如果這時候有越多的人為你發聲,那么辟謠的概率自然也會越大了。
第三,打破傳播隔閡,降低溝通成本。這里又提到一個傳播學名詞,“傳播隔閡”。它是指由于社會信息系統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傳播制度,傳播渠道的不同導致的傳播偏差和誤解。翻譯一下就是,謠言總是有它的傳播路徑和范圍的,想要消滅謠言,就要切斷源頭。還是以小方為例,“謠言”的重災區是哪里?他所在的部門唄。那么,如果有機會開部門團建的時候,小方就可以借此機會澄清真相,打破同事們對事情的無端揣測,從而將謠言的范圍降到最小。
好了,說到這里,今天的宣講也差不多快結束了。西門君最后還想說一句,面對謠言,你當然也有資格保持沉默。只是,用傅首爾的話說:“他們都在傳我被包養了,可是他喵的沒人給我錢啊!”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學習最接地氣的傳播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