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第一篇是“五事七計”的可行性分析;第二篇是作戰后勤物資的管理和重視;第三篇是“謀攻篇”,終于開始講攻守之道,這里面出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兵法”,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逐條體會。
“全、全、全”,重要的事說三遍。《孫子兵法》的標準是:凡是用兵就盡量“求全”,最好的結果就是“全國為上”,也就是我們聽的最多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對方知道打仗的后果和損失,不打的好處和獲益,從思維上瓦解對方直接整體投降于我方。打仗永遠是最后的選擇,因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警示要時刻銘記。“圍而不攻”,讓對方絕望、放棄、投降,這種“全國”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一旦攻城,損失避免不了,而且還存在風險。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原文:“是故百戰百勝,費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歷代很多名臣名將早有這方面的觀點,“數勝必亡”的背后就是你雖然每次都能取勝,但是戰則必有代價、有成本、有損耗;多戰民則疲,多勝主則驕,這個時候恰好對方又是抱著雪恥的心要動你,你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上兵伐謀”-“降維打擊”,最厲害的策略是要從源頭上打消敵人的策略、謀略、計劃、安排等,真正的 “干貨”啊!很多企業經營者都會在嘴里念叨著這句話,可是遇事的時候基本就全還回書里了。當競爭對手想在某個市場、某個領域對我實施競爭性策略時,我們首要考慮的應對方法不是做好相應的市場促銷、推廣手段來抗戰,而是在源頭上給對方創造出使他的策略不具備實施條件的因素,比如:政策、資金、人力、物流等,這才是最高級的打擊手法,也就是我們現代語中聽到的“降維打擊”。
“伐交”-“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說道“伐交”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鬼谷子”,“縱橫捭闔”、“合縱連橫”都是他的強項,留意的小伙伴可能會發現:當代國與國之間、大型企業之間最不缺的就是“鬼谷子”的這套思維,其中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小編日后將會有專輯為你講述“鬼谷子”一書。“伐交”的道理很容易懂,一方面是讓敵人眾散親離;另一方面是自己拉攏“隊友”。這里面就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呢!比如:1、不要和豬做隊友。2、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3、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孫子兵法》先講述“謀攻”價值順序,“求全”為首;接著就在講“謀攻”的方法,“伐謀”為佳。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了孫武的整體思維方式呢?后文小編將繼續“謀攻篇”的內容。
喜歡記得關注我哦!我在評論區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