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以下的場景:考試前一晚緊張得無法入眠,擔心考場上各種狀況或者是不通過的嚴重后果;又或是只要是另一半回復得慢一點,就為對方設想了各種可能性……
類似的諸多小事,每次都會引發自己情緒上的持續緊張。日積月累,恐懼、失眠就成了慣性的朋友。
而事實真相呢?卻多半和思維想象中的截然相反,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張。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擔心其實是多余的。
問題來了,有時我們的理智明明知道不應該去想,可又偏偏拗不過情感上的執著、精神上的強迫。
可見,帶來痛苦的不是生活挑戰的本身,而是自我戰斗引發的內耗。
在《反內耗》一書中,作者將“內耗”定義為:“個人因注意偏差,思維困擾,感受與理智沖突體驗到的身心內部持續的自我戰斗現象。 ”
內耗會導致注意力、記憶力、判斷力和自控力等心理資源的無謂消耗,減弱,甚至摧毀我們的行動力。
如何減少內耗,與內在達成和諧,恢復健康良好的生活,正是本書要介紹的。
內耗的危害
在內耗式戰斗中沒有贏家,只有輸家。
對個體來說,內耗危害極大。當我們將資源用于大腦內部看不見的自我戰斗時,可用于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身心資源將會變得匱乏,我們將很容易出現疲勞麻木、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的問題。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研究表明:當我們試圖戴上面具,隱藏自己真實的感覺時,血壓會升高;相反,我們不再試圖偽裝,而是認識到自己的感受并且表里一致時,血壓又會自然降低。
內耗的根源
人,本質上不是理智人,而是感受人。如果我們的情感得不到接納、感受得不到有效傾聽與認可時,常常會陷入自我斗爭狀態。
內耗的根源在于恐懼:一是害怕被群體排斥,二是害怕展露真實自我與內心脆弱。
為了逃避恐懼體驗,我們會偽裝自己迎合他人。因此,每個人都開始努力掩飾不足,藏起不快,試圖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們通過偽裝自己,持續隱藏脆弱來控制生活、追求完美、漠視真相、排斥變化,讓自己擁有掌控一切的錯覺。
而我們對自己不滿、懷疑并壓迫自我、回避某些感受、試圖控制、壓抑、否定或漠視特定的感受與思維、想要控制他人環境,甚至社會時,我們所做的就是持續激發內耗的自我戰斗。
康復步驟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基本認知:痛苦是成長的一部分,沒有痛苦的生活也必將是沒有滿足感的生活。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做感受的主人而非感受的奴隸。
同時,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思維喚醒的都是不愉快的記憶與感受,而那些快樂我們就更容易被遺忘。
當你的思想持續聚焦在消極的負面能量時,就需要使用自我梳理四步觀察的練習法:
暫停——深呼吸——重新觀察——回歸當下
舉個例子,如果你總覺得被思維頻頻打擾,那么可以試著想象一個場景:當有人在家里做客,但自己卻有事要忙時,你會怎么辦?
“讓他在客廳里待會兒,自己先做事”這種應對技巧就可以用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又比如,在失眠到來的夜晚,并不需要強迫自己入睡。你可以對“失眠”說:“你好老朋友,歡迎你來拜訪我。你請自便,而我要休息了,晚安。”然后,放松入睡。
此外,在《反內耗》一書中,還為我們詳細提供了諸多方法,如
一、接納挑戰
二、有效的儀式和持續的努力
三、尋求積極可掌控的反饋
四、分解痛苦并練習針對性的處理一事
自豪與羞愧、沮喪與悲傷、愛與快樂、放松與好奇、成長與收獲視角、接納與前進。
在《反內耗》里,作者介紹了多個人們經常會出現的情緒以及其背后原因,例如:恐懼與焦慮,憤怒,悲傷,羞恥,無力與絕望…
這本書正是為每一個正在自我戰斗的人,呈現一套簡單、易操作、實證有效的專業心理康復方案。
在諸多方案里,可以針對自己的具體問題進行選擇方案與反復的練習。
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心理醫生、精神醫生等專業治療。
總之,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勇敢面對自己問題。決定自己想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在當下決定改變。記住,只有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走出困境,過上更加積極、有意義的健康生活。
如果你愿意從當下改變,那么通過閱讀《反內耗》獲取全新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你將會擁有重新掌握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