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春節假期已過半!
各位,這幾天里吃好喝好了嗎?
對于中國人來說,幾乎所有節日都是快樂的。因為到了最后,它的慶祝模式都成為吃。
中國是禮儀之邦,歷來注重禮儀和修養。
中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聯絡感情,考驗對方。一個人的吃相,反映了這個家庭的家教。如果被人家說〝沒家教〞,這個人很難有所成就,沒文化和沒家教一樣,會被人看不起。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可別小看了飯桌上的那點事,它將決定你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否。
★ 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 ★
除夕那天,安全君和家人在飯店吃年夜飯。
邊上也有一家老小在那聚餐,有一個小男孩,大概三四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菜沒上桌呢,他就坐不住了,跑來跑去。
上菜后,大家開吃。突然聽到隔壁小孩的大喊聲”奶奶,我要吃這個。”小手直接伸到老人家的碗里,抓起一個丸子就往嘴巴里塞。本以為那桌家長會批評孩子幾句,誰料老人家非但沒生氣,還笑呵呵的把幾個菜往孩子的面前一挪,笑呵呵的說,“都是你的了。”
安全君看完驚呆了,雖然我們注重孩子的營養,想把最好的都給他,但也不能搶別人碗里的東西啊,最起碼的用餐禮儀去哪了呢?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說:“善于觀察的人,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孩子的教養,決定未來的發展 ★
在餐桌上,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關注著孩子的營養,卻對孩子的教養關心甚少。
我們見慣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趴在桌上把盤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掃了又掃的,有看到喜歡的菜不顧一切往自己碗里夾的,有喝湯時吧唧著嘴呼呼有聲的……對此,家長卻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甚至寵溺的一笑置之。
當你忽視了孩子的餐桌禮儀,你就關閉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門。餐桌上,孩子通過坐姿、動作、神態、表情、目光等,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你有什么心態,你尊重他人或者旁若無人,你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一頓飯的時間,足夠讓你了解一個人。
★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的好習慣 ★
吃飯是有禮儀和規矩的,在規矩上吃虧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不懂規矩,而被別人看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本來應該有的機會也與之擦肩而過!
讓孩子早點學會一些禮儀和規矩,養成一個良好的用餐習慣,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對孩子來說,下面這些吃飯時的禮儀和規矩,應該從小就開始學習:
01 飯前要洗手,洗完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別人身上,很不禮貌;
02 要等長輩先坐下,晚輩才能坐下,長輩先動筷,晚輩才能動筷;
03 坐有坐相,坐好了,就不要亂動了,不要像屁股長牙似的,不停亂晃,惹人生厭;
04 別人幫忙倒水時,不要干看著,要用手扶,以示禮貌;
05 給別人遞水、遞飯,一定要雙手遞;
06 別人釋放有味道的氣體時,不要用手扇或者是滿臉嫌惡的躲開,要裝作若無其事;
07 吃飯時,不能挑菜,夾著哪個是哪個,夾到自己不喜歡吃的了,不能再放回盤里,夾起來,要么吃掉,要么放在自己的碗邊,不能把喜歡吃的菜往自己身邊拉;
08 給別人夾菜時,要用公筷,不能用自己吃飯的筷子;
09 吃飯時,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影響到旁邊的人;
10 吃飯時不吧唧嘴,喝湯不發出很大的聲音;
11 如果不是餓狠了,吃飯時盡量小口小口的吃,不要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往嘴里塞菜;
12 嘴里有飯菜時,不要說話,等飯菜咽下了再說話,以免不小心把食物殘渣噴到別人臉上;
13 不對著飯菜咳嗽、打噴嚏;
14 幫別人倒茶倒水后,壺嘴不要對著別人;
15 給別人遞東西時,如果中間隔的有人,不要從別人面前遞,要從背后繞過遞;
16 聽別人說話時,眼神不要到處亂瞟,顯得很沒禮貌,盡量看著對方眼睛或者眉心的位置,不能長時間盯著別人眼睛看,以示尊重;
17 吃完飯退席時,要和大家說:“我吃完了,你們慢吃。”。
在這個“以貌取人、凡事求快”的時代,像餐桌禮儀一樣的軟實力,父母最好及早教會孩子。因為孩子總有一天要步入社會,他們身上都會帶著自己獨特的名片。希望有一天,父母得體退出的時候,都可以收獲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讓男孩成為“紳士”,女孩成為“淑女”!他們的形象永遠是別人眼中的第一印象,也是他們邁向幸福的敲門磚,我們有義務幫助他們收獲更加美好的人生!
▍編輯:莐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