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立冬了,很多地方都開始大幅度降溫,看到群里粉絲朋友們的分享,已經有很多地方下了2021年的第一場雪,銀裝素裹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讓我這個此刻體感溫度30度的人很向往。
立冬,標志著冬天的到來。冬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一是可以看雪,二是在冬天可以懶散一點,因為冬天的主題,就是“藏”。冬天是收藏的季節,動物要藏好口糧冬眠,植物掉光了葉子,將精氣潛藏在根里,自然界的萬物都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道法自然,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冬天最好的養生方法,就是一個“藏”字。只要理解了這個“藏”字,就理解了冬季養生的方向。
為什么說冬天是補氣血最好的季節呢?也是因為“藏”。順應規律,在這個季節進補,不去做消耗氣血的事情,就可以把氣血牢牢的藏在身體里,養精蓄銳,來年才會氣色紅潤,生機勃發。
冬季養生最應該做的幾件事,看看您做對了幾條呢:
1. 會穿衣
冬天穿衣,既要注意保暖,又不能穿得過多。冬天本該將陽氣封藏在體內,如果穿的過多,甚至熱到出汗,則會擾動陽氣,人體的能量會容易外泄。這些能量本應該藏在腎內,現在白白浪費掉了,多可惜呀。
當然也不能穿的太少,尤其是不能穿著又寒又濕的衣服,這樣又會消耗能量來保暖,得不償失。中醫講究平衡,適中就好。
冬天穿衣服有技巧,俗話說“上護咽喉,下護腿膝”,因為脖子、膝蓋都是容易受風寒邪氣的位置。上護咽喉簡單,最好可以帶條圍巾。下護腿膝非常重要,現在很多朋友都喜歡露著腳腕,尤其是女性朋友們。所謂“寒從腳起”,下半身受涼,會引起關節炎,痛經,甚至不孕的問題。所以冬天穿衣服,一定要做好防護,尤其下半身一定要保暖,最好穿長襪,護膝,保護好關節部位。
2. 會吃飯
冬天吃得要合適,“補”重要,“通”更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到冬天胃口會特別好,我每天的狀態都是 “好餓好餓好餓,我真的好餓”。于是呢,很多人就控制不住自己,只要能吃,什么都吃。殊不知,吃得太多太雜,對于健康的損傷特別大,與養生背道而馳。
有些人說,專家說了,冬季要進補,為什么不能多吃點呢?
中醫的確說過,冬天要進補,但是中醫還說,以通為補。吃要適當,分量合適的情況下,吃進去以后腸胃通暢,轉化率高,是一種補。但是過量飲食,給腸胃造成負擔,反而要消耗體內的陽氣去消化多余的食物,不但沒有補氣血,反而消耗了氣血,這又是一種得不償失。
冬季最簡單的“通”法,就是多吃蘿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是因為蘿卜下氣通氣,清理胃腸里的積滯,不用再去消耗體內的陽氣。
3. 會睡覺
冬天睡眠要早睡晚起。這一點很好理解,道法自然,睡眠應該跟著太陽來,日出而行,日落而息。冬季的落日早,日出又晚,我們就該隨著太陽的節奏,早睡晚起。
很多朋友喜歡晚起,卻不容易早睡。熬夜會傷腎精,因為人醒著的時候不斷消耗能量,寒冷的時候消耗更大,這些能量大部分都是來源于腎精。冬天養生,本該收藏腎精,結果一熬夜,比平時消耗更大。你熬的不是夜,而是自己的生命。
在冬天能做到早睡晚起不熬夜,這已經是有益于一整年的養生方法了。
4. 會養靜
其實,冬天“藏”的關鍵還在于靜。中醫有句話叫“靜養腎,動養脾”,只有身心都靜下來,才能更好地養護腎氣。在冬天,有些朋友還是保持平時的運動習慣,大清早天還沒亮就晨跑,大晚上去跳廣場舞,甚至還有人去冬泳,然后大汗淋漓,其實這根本不是養生,這是在透支身體的能量。
冬天養生,一定要避免這些過度消耗精力的運動,但也不是完全不動。冬天的鍛煉,以靜心靜身為主,比如在室內打坐、瑜伽、太極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事后治病不如事先防病,在每個季節做順應自然的事情,是治未病最好的方式。在這樣的冬天,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自己“藏”好,生機勃勃地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鄭重提醒: 本號傳播中醫,意在讓所有人能自醫自助,本號不是求醫問藥的平臺。所以,想來問病的朋友,請三思而后行,很可能會讓您失望。本號提到的方子,僅供學習交流用,切勿盲目試藥。 覺得有用的話,幫忙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見,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