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曾江去世了,帶走了觀眾心中最好的“黃老邪”,也拉遠了當代年輕人和一個繁華舊時代的距離。
他倒在香港一間隔離酒店里,被一位老人發現。經搶救無效,當場去世,目前死因不明。
曾江,香港影壇最迷人的反派角色之一。年輕演員聽了他的名字,都要在心中默念一句“大佬”,影迷們見了他的照片,都會拍拍腦袋:“這不就是,那個誰,所有'射雕’版本中,最好的那個黃老邪?”
曾江,1934年生人,享年88歲,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他是“古董”,也是“網紅”。“你心中最好的黃老邪”的小視頻在網上人氣很高,曾江的“83版黃老邪”一直在評論區站c位。
大家說他的臉邪魅帥氣,讓人入戲:
當年的粗糙妝發,反而突出了他亦正亦邪的精亮眼神:
電影里,他陪著“蓉兒”摔東西,老頑童一枚:
眼睛里有無限的寵溺,讓所有的女觀眾都想當黃藥師的閨女:
他年紀一把,卻如年輕人一樣活躍愛玩,就在前些天,他還和任賢齊在片場唱歌,大家都以為,他會工作到一百歲。
如今他卻突然離開,毫無征兆,如同江湖高手悄然隱遁世外,再無歸期。
對于不熟悉曾江的人來說,一個高齡老者驟然離世,雖然深以為憾,卻也不足為奇。
可曾江的熟人和影迷卻知道,這個“江湖大佬”身上有著TVB舊江湖的繁華印記,還擁有老派演員可貴的敬業精神,他對香港演藝圈來說,太重要了。
如果曾江不演戲,那他一定會成為自己生活的“大男主”。
88年前,曾江出生在上海,老天眷顧他,曾家環境優渥,他一出生就是“公子哥兒”,從小生得英俊。
15歲,他隨家人遷居香港,中學留美,成績優秀,興趣廣泛。考大學讀名校,畢業后當了建筑師。
干了三年建筑,他的生活窮極無聊。有趣的靈魂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他渴望尋找有趣的工作,讓自己寄托、鉆研一生。想來想去,他還是想選電影。
幸運的是,曾家是“演藝家庭”,曾江的妹妹林翠年少出道,嫁給了知名導演。曾江近水樓臺,又一表人才,既然想出道,自家人沒有不幫襯的道理。
仗著上天的寵愛,他在30歲出演妹夫的電影《大馬戲團》,做主角,正式出道。
有意思的是,出道之前,曾江如同小說里的“男主”,被幸運光環籠罩,要什么有什么,出道之后,他真的想成為“男主”了,卻再沒機會做“男主”。
《大馬戲團》之后,他一直演配角,在他的顏值巔峰時期,無論是“名角”出演的大電影,還是無名氏主演的小港片,主演都沒他的份。
1975年嘗試導演身份,執導《緣帽唔怕戴》,不能說沒有成功,只能說一敗涂地。
他放棄了拍戲,轉投亞洲電視,再轉到TVB,一直演到48歲,不溫不火。
人們以為,英俊有才、心高氣傲的公子哥兒受不了這樣的委屈,誰知道,他樂在其中。
他曾對記者說,開始時自己在銀幕上很糟糕,就想做好一點。去追求,慢慢就愛上了,就像吃了鴉片。越追求就會進去,出不來了。
一直到出演83版《射雕英雄傳》,他才打了翻身仗。那年他49歲“高齡”,演著配角的戲,操著主角的心,戲里戲外教育主演“郭靖”黃日華,黃日華被罵到怕。
黃日華跟同行抱怨,卻不敢還嘴,因為曾江“理直氣壯”:你是我的女婿,自然要挨我的罵。前輩已經入戲,晚輩只能配合。
《射雕》大賣之后,“黃老邪”火出圈,從此成為演藝圈金牌“大佬”。
人生的后半程,他陸陸續續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他是《刀馬旦》中,林青霞的督軍父親,人見人恨,毫無底線:
他是《竊聽風云3》中的“新界教父”,兩米八的氣場蓋過劉青云、吳彥祖:
他是《警察故事3》中的販毒集團頭子,內心陰毒,外表平靜,令人毛骨悚然:
不管和他搭檔的男主是多帥的“天王”,和他對戲時都有“勢均力敵”之感。
曾江演戲的原則很簡單:“一個反面人物,一看上去你斗不過正面人物,你有什么好看呢?一看就是正面人物一定輸,一定被反面人物壓到的,這才好看。這才是戲。”
這輩子,曾江演了無數反派,千人千面,是真正的“劇拋臉”。他演技已臻化境,觀眾只記得他的光彩,卻忘記他的名字。這大概就是一個配角追求的最高境界。
很多新粉都曾納悶,黃老邪性格那樣負責,曾江怎么拿捏得如此到位。看了他的新聞和訪談后,就徹底明白了——曾江和黃老邪是一路人。
曾江總是得罪人——這事他自己也知道。黃老邪是天才,曾江也很有天賦,所以他看誰都“不行”。
他領悟力強,討厭演員太聽導演的話,說導演叫你笑,你就笑,這是合作嗎?這是奴才。
他嫌棄搭檔的演技時,會一直訓人,之前在《真情》劇組把余慕蓮訓得大哭,業內業外都罵他“癲狂癥發作”,他也無所謂。
他看不上年輕演員的做派,放出話去:香港的演員,沒有一個professional(專業),成班柴娃娃,只顧玩樂,從來不想如何改進自己。
他一輩子氣盛,80歲時還會和79歲的謝賢打架,可憐旁觀的胡楓已經83歲,還要顫巍巍沖上去拉架。
他一輩子少爺脾氣,又很“海派”,出門在外,常常“教”同行吃西餐的禮儀、打領結的規矩。搞得同行們沒有面子。
跟他合作一次,大家都覺得疲憊。
于是圈子里的人不輕易和他交朋友,也不敢隨便和他合作,娛記提到他,就說他為人傲慢囂張,夸一夸,也要說他“一代囂雄”。
曾江把這些評價當耳旁風,只偶爾在訪談中會解釋一二:“有時拿了劇本回家做好功課,想到怎樣才演得有味道,入廠后發現原來對手想也沒想過,只是背對白。我便問對方可否怎樣怎樣演,卻換來一句:“關你X事呀?”
遇到這樣的搭檔,曾江真的不能忍:“大佬,我不是害你,我這場戲有一百分,你卻是零分,好看嗎?”
曾江的妻子焦嬌曾對他說:你就是不會做人,如果你會做人,不止今天這樣。
可是,如果曾江是個表里不一、世故圓滑的人,那他的黃藥師一定不會那樣形神合一,他塑造的那些“大佬”也不會那樣銳氣逼人。那香港的影視圈,或許就沒有曾江這號人物了。
其實香港的后輩們,對曾江是“敬”多過“怕”的。他去世當夜,成龍在網上發了舊照緬懷:“他的形象、演技與敬業精神,讓他成為行業中的常青樹。”
這絕非場面話。
在如今這個替身橫行,數字對白的“新演藝時代”,曾江的敬業精神令年輕人汗顏。09年時,曾江71歲,來內陸拍《東風雨》。凌晨四點出門,下了飛機直接拍一場“裸戲”。攝影師想調整機位,他直接脫光:“不用那么麻煩了。”
后來拍打戲,他就親自打,需要摔倒,他也親自摔。左一摔右一摔,嚇得全場工作人員冷汗涔涔,怕他上了年紀,摔出個好歹,他卻毫不在意。
他根本不覺得自己老,也從沒想過吃“青春飯”。他49歲靠“黃老邪”成名,59歲才開始演話劇,奮斗了半輩子,73歲才開始密集獲獎。
77歲到81歲這幾年,他陸續獲得了五項大獎的獎杯和提名——都是作為配角。配角從來難出彩,他堅持了大半輩子,鉆研了大半輩子,才終于獲得了圈內圈外的全面肯定。
不過,曾江并不滿意自己的成就,回顧他演過的所有的角色,他對哪個都不滿意,總覺得都還有改善的余地。
他也不滿足于獲獎。他說,一個演員還有別的使命,就是要提高觀眾的水準。他不求觀眾都能喜歡自己,也不會去討好觀眾,只希望做好工作,讓觀眾理解演員處理角色的誠意,看懂演員和鏡頭的溝通。
如今很多人都說,懷念當年的TVB,懷念曾江的黃老邪、羅蘭的裘千仞。
懷念歐陽震華的陳小生,懷念鄭少秋的乾隆。
當年那么好看的電影、電視劇,如今都拍不出來了。
大家都說,TVB沒落了。
其實,TVB挺努力的。誰不想拍出好戲,讓觀眾肯定呢。
之所以給人這種“沒落”的感覺,都要怪曾江、李香琴、羅蘭、胡楓這些人。
他們是最有抱負、有良心、有擔當、有悟性的一批演員。他們提高了觀眾的水準,拉高了觀眾的期待,讓觀眾不再滿足于平庸者的表演。可如今他們有些年老,有些過世,再難在銀幕拼搏,這舞臺自然顯得無味又寂寥了。
如果曾江先生在天有靈,很想對他說一句:你那個“提高觀眾水準”的愿望已經實現了。你走后,觀眾們都意識到,自己對反派角色的要求更高了,口味更刁了。
都賴你,這影視劇里的反派越來越不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