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日,鞏俐又一次打了金馬獎的臉。
昨晚的金馬獎現(xiàn)場,李安在臺下的表情說明一切。
有人憤懣沉默,有人站在領(lǐng)獎臺上發(fā)聲,而鞏俐最“剛”。
當時鞏俐的表情??
節(jié)目單上最佳影片頒獎清清楚楚寫著頒獎人是李安和鞏俐。
但鞏俐自始至終都沒有上臺。
最終李安導演獨自進行頒獎。
這不是她第一次正面打臉金馬獎了。
第51屆金馬獎,鞏俐憑借《歸來》角逐金馬影后,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她十拿九穩(wěn),但最終影后頒給了一位臺灣女演員。
在頒獎后的采訪中,鞏俐直接評價金馬獎:不專業(yè),不公平。
感謝金馬獎邀請我,讓我了解到一個不公正不專業(yè)的電影節(jié)是怎樣的。這是我第一次來金馬,也是最后一次。
而這一次鞏俐愿意來擔任評委會主席,據(jù)傳是因為剛剛接任金馬獎主席的李安力邀。
在頒獎禮前她就曾回應(yīng)說:我在這里,公平就在這里。
是真的霸氣。
她低調(diào)生活太久,我們都快忘了:她是鞏俐誒,她本該如此。她是那個把美演繹出超乎性別的女人。
她是女人最想學到的那種美。“大氣磅礴之美”,鞏俐之后少有人再擔得起這個形容。
她的霸氣,來源于自身的底氣。
她是國內(nèi)最頂級的女演員,幾乎無人可望其項背。歐洲最權(quán)威的三大電影獎項,她都拿過最高獎項。
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
早在1997年,她就受邀擔任戛納電影節(jié)評委會,國外媒體直接稱她為“戛納的女兒”。
她人生的履歷輝煌至此,華語電影史上最精彩的神作幾乎都寫有她的名字,有人把鞏俐和許晴的美拿來做對比,說許晴的美讓人想保護她,而鞏俐的美讓人想跪下叫一聲“鞏皇”。
但“鞏皇”,也并非生來就是“鞏皇”的。
1965年的寒冬,鞏俐出生。父母都是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作為家里最小的女兒,鞏俐自然備受寵愛。
她從小喜歡文藝,但是考大學的路卻并不順暢。她父母不支持她,她才十幾歲,就每天自己奔波求學?!叭艘孔约骸!膘柪膵寢寣λf得話,她都牢牢記著。
想要的,就靠努力去得到,哪怕前方險阻重重。1985年,鞏俐被特招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
彼時,37歲的張藝謀已經(jīng)是中國最出色的攝像師,而他正野心勃勃地籌備著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紅高粱》。
他正在兩個女演員中間猶豫自己第一部作品的女主角人選,最終一枚硬幣選中鞏俐——一名中央戲劇學院的在讀生。
那時候鞏俐的美就藏不住。明明是書香世家出來的時髦麗人,但是一入戲,一上妝,馬上就成為了《紅高粱》中漂亮能干的農(nóng)村婦女九兒。
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而這部作品就讓她站上了柏林電影節(jié)的舞臺,開啟了一路星光的影后之路。
寥寥數(shù)字背后,你或許以為這是幸運,但其實呢?
拍《紅高粱》之前,鞏俐在山東高密住了兩個月,每天練習挑水,肩膀被磨破了她也不吭聲。
“不能用假的,空桶會左右搖晃,而裝水的桶是上下顛簸。”
拍《藝伎回憶錄》,劇情中有扇巴掌的戲份。她和章子怡就商量好:每一次我們都要來真的。
“回家卸了妝一看,都是巴掌印?!?/span>
《歸來》,她為了演好一個失憶老人,去養(yǎng)老院和失憶癥患者接觸了兩個月。
非議也不是沒有。在連續(xù)飾演了幾個農(nóng)村女性的形象后,開始有人說她“土”。她不怕別人說她不好看,但作為演員卻怕自己被局限住,被貼上標簽。
她選擇了靠作品說話。
《霸王別姬》
《新天龍八部》
《活著》
《漂亮媽媽》
只要她走得夠遠,走得夠高,非議就再也追不上她。
她從來不屑于用一些討巧的東西博眼球,毯星盛行的時代,她說:
如果我有十部作品參加評選,我會走十次紅毯。如果我沒作品參與卻走那么多次紅毯,別人會以為我腦子有毛病。
后來,除了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的紅毯,她幾乎很少再走紅毯。上一次在戛納,主辦方特地為她“清場”,長長的紅毯,留給這位女王。
這個女人的“剛”,在感情上也絲毫沒有改變。
當年鞏俐遇到張藝謀,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更是郎才女貌神仙眷侶。
他們合作的8年,兩人共同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神級的作品,使得兩人共同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名字。
但那時的鞏俐還在想著一件事:結(jié)婚。
而張藝謀卻說:“不過是一張紙,有什么重要。”當時不到30歲的鞏俐,心灰意冷。那時的張藝謀給不了她想要的穩(wěn)定,想要的一紙婚書,于是8年戀情散場,鞏俐走得頭也不回。
當時的鞏俐像所有渴望愛情的小女生,以為愛是擁有,愛是婚姻,愛是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就像事業(yè),就像其他。于是為了完成30歲出嫁的任務(wù),她嫁給了一個商人。
一段13年的婚姻,她要的穩(wěn)定有了,卻少了些愛情。
后來記者問她,為什么不再結(jié)婚,鞏俐回答:只是一張紙,沒什么重要。
她終于懂了當初張藝謀那句話,但他和她之間已經(jīng)隔著悠悠歲月。
還記得兩人分手后,戛納重逢,面對記者的逼問,鞏俐淚如雨下。
2014年,時隔許久的再次合作,發(fā)布會上,鞏俐情緒激動,幾次落淚。
就在昨晚的金馬獎上,張藝謀憑借《影》再次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他說:謝謝評委。鞏俐在臺下含淚鼓掌。
她沒有再哭了。她是榮譽加身的女演員,他是走上神壇的大導演,只是再也不是當年的他們。
如果當時,她沒有為了婚姻而舍棄一切,會不會有另一番結(jié)局?
誰知道,也許30歲之前的鞏俐會哭,會猶豫。但52歲的鞏俐,不會了。
她會給老友笑著鼓掌,會把看不慣的事情直接懟回去,會牽著男友的手走在街頭。
什么都變了,如果要說什么沒變,大概是她對生活的那股勁吧。
不久前她拍雜志,時尚圈見慣了明星的人都不得不服鞏俐,她連續(xù)拍攝18個小時沒有絲毫抱怨,拍攝前她就開始控制飲食,配合運動,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仿佛這不是一本雜志,而是一部電影。
她依舊是那個鞏俐,就像我很喜歡王小波的那段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yù)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
現(xiàn)在的鞏俐不在她的24歲,但是她依舊生猛,永遠熱淚盈眶。像她這樣的女人,都很“剛”。
生活是個不斷被現(xiàn)實錘打的過程,但她活成了能懟回去的女人。
看更多走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