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鸥Α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自古乞丐,就是社會最悲慘的底層群體,尤其對于“安樂窩”這一問題看得十分重要的中國人來說,乞丐也是人生落魄至極甚至離死亡最近的象征。
好在當今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不少,流浪者都可以得到不錯的照顧。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乞丐的命運絕,大多數都是極為悲慘的,尤其對于冬季寒冷的北方,真真應驗了開篇杜甫的經典詩句,凍死就是無數乞丐的結局。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清朝的乞丐,卻基本可以免除冬天里被凍死的不堪命運。
然而,并不是因為清朝統治者,更加注重乞丐的生存問題,反而是一種令人心酸的民間智慧——“雞毛房”的功勞。
當我們了解了“雞毛房”存在的現實意義,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曾經的封建王朝,有多么的“吃人不吐骨頭”。
清朝乞丐與前朝乞丐的命運并無不同,他們最大的特點,便是一貧如洗與無家可歸。
而且,很多時候,想要找尋一處差不多的避難所,都會是癡人說夢。
通常情況下,清朝的乞丐,總會找尋廢棄的寺廟或是破房子,當做自己的暫住點,如若運氣不好,他們也只能在街頭巷尾或是門洞橋下茍延殘喘。
可想而知,氣溫尚可之時,這樣在外邊流浪并不必擔心會凍死的危險。
可到冬天之時,乞丐們又沒有像樣的棉衣可以取暖,再加上常常食不果腹,如此才是真正的饑寒交迫。
相對于前朝,很多照片史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當時底層民眾的生活。
在很多清朝乞丐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共有特點,那就是衣不蔽體、饑腸轆轆,有的甚至已經是奄奄一息的境地。
毫不夸張地講,那樣的年代,活著的乞丐,是悲慘到極點的,哪怕死亡之時,也不會發出一絲聲響,而他們永遠都會是,被那個悲慘世界遺忘的一群人。
歷來統治者都會大聲吹捧著自己的治國思想,清王朝更是如此。
“以仁孝治天下”就是各位統治者滑天下之大稽,而在清朝,統治者面對著天下百姓,朝堂之上的權貴們,絲毫不會為貧苦大眾過多地著想。
哪怕是康乾盛世之時,百姓的生活,依舊貧瘠不堪。
相對于前朝,清王朝面臨的最大挑戰,恰恰是閉關鎖國帶來的諸多弊端,統治者對外面世界發生的諸多巨變,根本無心了解。
列強妄圖撬開清朝緊閉的嘴,而統治者卻忙著繼續變本加厲地,控制與愚弄百姓。
愚民政策一定要配合著弱民才,能實現統治者畸形的長久統治,對于當時的農業大國清朝,削弱百姓力量的最好方法,便是剝奪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由此,統治者一邊高喊著仁治,一邊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圈地運動。
這樣一來,窮人手中,唯一的指望也被剝奪,生活難以為繼只能不斷地變賣家當,直至傾家蕩產。
百姓們創造財富的速度,永遠抵不過權貴們盤剝的速度,可想而知,這才是越來越多的窮人變成乞丐,淪落街頭的根本原因。
擺在他們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么乞討度日,要么賣身為奴。
而對于越來越多日漸衰老的無家可歸者來說,人生的選擇,顯然只有一個,那就是卑微地行乞。
北京屬于北方城市,冬天里的寒風刺骨,讓無數乞丐飽嘗其中辛酸滋味。
求生是人的本能,寒冬之時,曾經的北京城邊緣地區,便出現了與豪門大院截然不同的低矮小屋。
而雞毛撣子,恰恰成為了無數乞討者,得以在冬天茍延殘喘的避難所。
這種雞毛房又稱作雞毛店、火房,里面的空間十分有限,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的房子里,既沒有簡單的家具,甚至連被褥都沒有。
唯一有的真的是一地雞毛,可這偏偏成為了無數乞討者,寒冬之時的安樂窩。
那些只能選擇苦中作樂的人們,在寒冬的夜晚一頭鉆進雞毛房,脫光渾身上下破爛的衣服,將這個身體置于雞毛之中。
難得的柔軟,給每一個漂泊的孤苦靈魂最實際的慰藉,他們不知道明天的希望在哪里,索性,蜷在雞毛里睡個好覺最重要。
稍稍講究一點的雞毛房,地上鋪著一層雞毛,屋頂也會吊上一個雞毛做成的四方蓋子。
當雞毛房里擠滿了人,大家躺好之后,雞毛蓋子就會被放下來,上下合攏,真真“雞毛小店賽天堂,鋪天蓋地也平?!?。
或許看到這,很多人會問,既然要在寒冬中取暖,怎么不用被褥呢?
其實,雞毛房在當時就相當于乞討者的“臨時旅店”,倘若真的給這些卑微的住客提供被褥,常常會出現的問題,便是人走被褥也被夾帶而去。
對于現代人來說,我們真的難以想象,看似沒有用的雞毛,恰恰成為了清王朝乞討者在冬日里生存下去的好物件。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能夠取暖的雞毛房真的有多好。
殊不知,一眾行乞之人赤身裸體擠在一起,加上沒有經過處理的滿屋雞毛,令人作嘔的氣味充斥其中也實屬正常。
可仔細想來,與其在寒風凜冽的冬夜無聲死去,雞毛房真的已經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清朝詩人蔣士銓曾為雞毛房作詩:“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黃昏萬語乞三錢,雞毛房中買一眠。牛官豕棚略相似,禾桿黍秸誰與致?”
很多人在感覺雞毛撣子,能夠幫助行乞者度過寒冬時,在我看來,他們白天行乞的微薄所得,夜晚為了求得一絲溫暖,也不得不貢獻出來,就在這樣根本沒有希望可言的日子里,惶惶度日。
任誰都不知道,未來的某個寒夜里,哪個乞丐因為連住雞毛房的三錢都沒有,而默默死去。
氣味難聞的溫暖雞毛房,清朝行乞者的最后溫暖,也終究是王朝統治者“吃人不吐骨頭”的血淋淋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