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陰血失調病機,均以虧損不足為其特點。陰虛則陽亢,故陽氣升動無制所致的肝風內動,亦多與肝之陰血不足有關。因此,肝的陰血失調病機,主要表現在肝血虛虧、肝陽上亢,以及肝風內動等方面。
肝血虛虧
肝血虛虧,多因失血過多,或久病耗傷陰血,或脾虛胃弱氣血生化無源,以致血液虛虧,肝血不足所致。由于肝為藏血之臟,一般來說,血液虛損則影響及于肝,故其病理表現,多為肝血濡養功能減退或失常。如肝血虛,筋脈失于濡養,則可見肢體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血虛不能上榮頭目,則眩暈、目花、兩目干澀、視物模糊不清;血虛又易化燥生風,甚則可致虛風內動,則可見皮膚瘙癢、或筋攣、肉、瘈疭等癥
肝陽上亢
肝陽上亢,又稱陰虛陽亢。其形成多由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浮亢逆所致。亦可由于精神情志失調,氣火上亢導致陽亢,進而耗傷肝陰,發展成為陰虛陽亢。肝腎之陰相通,稱為“乙癸同源”,故當腎陰不足之時,水不涵木,肝陰亦虛,亦常導致肝陽上亢。肝之陽氣亢逆,臨床多見眩暈,耳鳴,面紅升火,目赤目糊,情緒易于激動,脈弦而數等上盛的病理表現;同時,由于肝腎之陰不足,故還可見到腰痠、兩足軟弱無力等下虛病理表現。
肝風內動
肝風內動,即是肝陰、肝血失調,筋脈失養的病理反應。《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筋膜全賴肝血的滋養和陰津的濡養,一旦筋膜發生病變,則可見“大筋軟短而發作癱瘓、痿躄等癥”。肝風內動包括范圍較廣,如邪熱熾盛,燔灼肝經,傷及陰津,熱極而動風;肝陽升騰無制,則陽亢而化風;或肝之陰血耗損太過,筋脈失養,則虛風內動等。但以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肝陽升動太過亢逆化風者為多見。臨床可見手足震顫,抽搐筋攣,或為筋惕肉,或為手足蠕動,甚則可見痙厥,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病理表現。
上一篇: 中醫基礎理論之肝的病機——肝陽、肝氣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