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養生觀念中,早睡早起的概念人盡皆知,這也是多數養生人士遵循的法則。可早睡早起并非適用于所有人,若一味追求早睡,反而會導致健康受損。
醫學研究表明,早睡早起有助于肝臟排毒、膽汁代謝、排便、促進新陳代謝等。可早睡早起同樣存在健康風險,這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文中圖片均源于網絡,侵刪)
1.滿足最佳睡眠時長
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最佳睡眠時長存在差別。對成年人而言,最佳睡眠時長為6~8小時,即使是被焦慮、壓力、疾病等困擾的中老年人,也要盡可能保證4~6個小時的睡眠。
研究顯示,因人腦中沒有用以排毒的淋巴系統,所以大腦想要排出血管中的代謝廢物、保持活力,只能通過充足的休息,且睡眠不足會提高人的饑餓感,若不控制飲食,還可誘發肥胖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患心血管的風險會提高4倍。
值得提醒的是,若睡眠時長少于4個小時,死亡風險增加。若高于9個小時,則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同樣對健康不利。基于此,大家可以早睡早起,但要保證睡眠時長,更不要為了早起,故意減少最佳睡眠時長,導致睡眠不足,影響健康。
2.人具有健康作息時間
世衛組織公布的人體健康作息時間表中指出,早上7點是最佳起床時間。據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相關研究稱,在5點22分至7點之間起床的人,血液中會分泌一種可引發心臟病的物質,且含量較高。因此,7點或之后起床,對健康有好處。
上了年紀的人常會因身體原因產生晚上睡不著、夜醒、早醒等睡眠問題,因此,站在健康的角度考慮,中老年人在遵循早睡早起規律習慣的基礎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若是存在失眠困擾的人群,可采取如下兩種方式緩解。
1.聽音樂
睡前聽舒緩音樂可起到降低心率、血壓、使人體放松,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作用,可起到助眠的作用。
2.中醫食補
中醫解決失眠問題時,建議先補足氣血,調理五臟,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因此,藥補不如食補,采取食補緩解失眠時,應先咨詢專業人士。
總之,單論早睡早起并非是一種健康的養生觀念,還需考慮睡眠時長、早起時間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