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位可都是國家驗證的一級演員,曾憑借優(yōu)秀作品紅遍大江南北。當年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铮瑳]想到現(xiàn)在竟然到了無戲可拍的地步。
他們有的人名譽掃地。有人被資本聯(lián)合封殺,還有的親兒子一輩子不結(jié)婚,就是為了讓自己父親斷子絕孫。
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們淪落到了如此境地?
尷尬的何冰2005年,何冰迎來了代表作《大宋提刑官》,這部劇一經(jīng)播出便奪取年度收視冠軍,何冰也因此榮獲“飛天獎”,他的知名度與戲約大幅增加。
之后何冰選擇回歸話劇舞臺,通過《雨過天晴》兩次斬獲話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熒幕舞臺雙豐收的他,卻因為一個意外的演講,摧毀了自己積累數(shù)十年的聲譽。
2020年,何冰參與錄制了一段題為《后浪》的演講視頻,表面上主題應該是表達年輕一代的精神風貌。結(jié)果何冰講述的,全是生活富足的年輕人們,不思進取夜夜笙歌的情形,一下子引發(fā)軒然大波。
那些成為“外賣小哥”的年輕人,那些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的年輕人,都被何冰忽視了。他成為了公眾批評的對象,許多人質(zhì)疑他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這無疑是對何冰演藝生涯的一次重創(chuàng),他積攢多年的演員形象一下子崩塌。
何冰深感愧疚,他明白這完全違背了一個演員應有的社會責任,他不該參與這樣誤導年輕一代的視頻。這件事讓他重新思考,在這個利益至上的娛樂圈,一個演員要保持獨立性與正直非常不容易。
何冰決心重新出發(f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修復這次 負面影響。他開始選擇有意義的作品來演出,不再單純追求商業(yè)價值。他還計劃開設演技培訓班,以非常低廉的價格面向普通群眾,傳播真正的演戲技巧,而不是浮躁的流量錦囊。
何冰60高齡,仍然對表演充滿熱情,他說自己還有無數(shù)角色沒有演繹,必須抓緊時間,為觀眾奉獻出自己的演技。讓我們一起期待何冰老師能再創(chuàng)演藝高峰,用實力證明一個演員的可貴之處。
李幼斌是老一輩觀眾眼中亮劍里的李云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正面英雄。然而,當著鏡頭后,他的人生充滿了失敗和遺憾。
李幼斌在《亮劍》中,他成功塑造了解放軍英雄李云龍這個經(jīng)典角色,一舉成名。李云龍這個角色給觀眾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觀眾在看到李幼斌飾演的其他角色時,總是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李云龍。
但這也成為了李幼斌的桎梏。他需要不斷提高表演技巧,嘗試不同的角色和表演風格,才能突破這種固有的印象。
然而他的努力似乎效果甚微。盡管在《闖廣東》中,他塑造了另一個不同的英雄形象朱開山,但之后再無代表作。
當流量時代來臨后,不懂營銷的李幼斌漸漸被邊緣化。曾經(jīng)的亮劍班底在拍攝《中國近衛(wèi)軍》時,也沒有邀請李幼斌參與。
不僅事業(yè)遭遇滑鐵盧,婚姻也十分不幸。在妻子張瑞琪二十年的相濡以沫中,李幼斌卻因為成功后“拋妻棄子”,和編劇史蘭芽結(jié)婚。
他不給前妻太多財產(chǎn),也不關心兒子李小珂,全部精力都給了史蘭芽帶來的繼子。李幼斌開始有意躲避親生兒子,而寵愛繼子。他的父愛似乎隨著婚姻的變遷而轉(zhuǎn)移。
直到老去,李幼斌才想重建父子關系,但為時已晚。李小珂已經(jīng)38歲,選擇用不結(jié)婚來反抗李幼斌。李幼斌想給自己留個后路,這才想起親生的兒子。他在個人生活中作為父親的失敗是無法彌補的。
可以說,李幼斌在事業(yè)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個人生活中卻失敗透頂。他的人生既沒有完成事業(yè)的再突破,也沒有獲得家庭的幸福。這些遺憾將會伴隨他的一生。
閆學晶因出演多部家庭倫理劇而一舉成名,被譽為“閆氏風格”的開創(chuàng)者。《母親的心愿》《媽媽的選擇》《為母再審視》等多部作品都是她成功塑造的代表作。
但是,成為天才演員的她走入高峰期后也出現(xiàn)了問題。一成不變的表演風格讓觀眾漸漸感到審美疲勞。
特別是在她出演《劉老根5》時,許多觀眾直言“看不下去”要換演員。她始終未能打破自己的表演模式,對角色刻畫的深化不足也暴露了演技上的短板。
作為閆學晶的啟蒙恩師,趙本山也對她的表演能力提出了質(zhì)疑。他認為閆學晶缺乏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真實感,對臺詞和場景細節(jié)把控不足,也未能在演技上有所突破,只是重復她擅長的一種模式。
兩人最終因其他工作問題產(chǎn)生矛盾,導致師徒關系決裂。
之后,閆學晶選擇嫁給IT富豪,淡出娛樂圈,更讓人感嘆她演藝事業(yè)的式微。她的作品從此大幅減少,也很難再掀起轟動效應。
趙本山最近還揭露了她的虛偽行為,指責她公開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與私下小動作完全相反,進一步打擊了外界對她的印象。
閆學晶的事業(yè)發(fā)展可以看作一種典型的“天才型演員”的興衰軌跡。她憑借超強的天賦一度嶄露頭角,但又因難以改變個人風格而逐漸失去部分觀眾的青睞。
從她的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看到,演員要長期站穩(wěn)腳跟,不能僅依靠某一種表演模式,需要不斷學習和突破自我,才能避免畫地為牢,拓展更廣闊的戲路。
李保田:與王剛反目成仇1993年,27歲的李保田憑借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一舉成名,與“鐵三角”王剛、張國立合作,該劇紅遍大江南北。
本應乘勝追擊,誰知李保田與兩人反目,公開喊話再也不合作,原因是王剛拍戲時經(jīng)常請假,嚴重拖累進度。
性格直爽的李保田無法忍受王剛的工作態(tài)度,但王剛卻不以為意。兩人立場不同,最終鬧翻。王剛借著人氣繼續(xù)混跡影視圈,而李保田的事業(yè)則一落千丈。
李保田不在乎名利,只看重完美的作品。6年后,他在《神醫(yī)喜來樂》中出演喜來樂一角,性格與劉羅鍋類似,均怕老婆且開朗直率,李保田演繹生動,再次 成功。
好景不長,參演《欽差大臣》時,制片方為湊夠集數(shù),硬插入無效劇情。李保田對業(yè)界不成文的規(guī)矩向來嗤之以鼻,執(zhí)意告上法庭。雖然他贏了官司,卻被多個公司集體封殺。
這就是李保田第二次沒落的原因。當時環(huán)境下,個人難敵整個圈子,李保田不得不退出演藝界。他從影以來,從未接過任何廣告代言,不為金錢所動,可謂演藝圈唯一清白之人。
如今,多名明星代言理財產(chǎn)品后集體暴雷,坑害觀眾。而李保田的堅持則更顯可貴。他一個勁兒地告,卻始終堅守自己的信仰。
2020年,李保田獲得電視節(jié)終身成就獎。獲獎感言中他表示,有好劇本就歸來。可見演戲是他畢生的熱情,純?yōu)樗囆g而活。他的精神令同行自慚形穢,也激勵著后人不畏強權,只為表演。
李保田的一生跌宕起伏,卻歷練出堅韌不拔的品格。他始終如一,從不低頭,也不輕言放棄。正所謂“我演,所以我在”,李保田用實際行動演繹著演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他??波折也磨練不蝕他對表演的熱愛,值得后人學習。
李保田不求名利,他曾說“我可以不紅,但不能不好”,這句話洞穿假象,直擊演員的本質(zhì)。在金錢的誘惑下,許多演員往往失去藝術愿景,而李保田則以身作則。
他始終不渝的初心,是這個浮夸功利的時代所需。李保田用畢生踐行著信念,他的精神永存,他的故事值得銘記。李保田帶著他的理想離開,留下的不僅是作品,更有堅持到底的精神,這就是他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