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俄烏軍事沖突已經爆發595天。就在加沙地帶戰火愈演愈烈,美軍打算派出第二個航母打擊群奔赴中東之際,關于烏克蘭的命運也迅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11日,北約在布魯塞爾召開防長會議,澤連斯基也過去湊熱鬧。此次防長會除了給烏克蘭允諾了區區幾億美元的資金和少量裝備,還有給烏克蘭一個“絕對會接納你加入北約”的大餅,烏克蘭幾乎一無所獲。
美國白宮也就對烏軍事援助有了不同的看法,同樣是昨天,美國白宮發言人柯比在被問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時,明確表示,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狀態已經是“The end of rope”。這是一句美國俚語,字面意義是“繩子末端”,實際上的含義是一件事情已經快到了最后關頭,也就是美國現在自己也回過味來,對烏克蘭的援助已經到了最后。
畢竟,從援助的裝備上來說,除了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過于復雜/極度依賴于體系的空軍/海軍主戰武器還沒有給,美國陸軍的主戰兵器已經幾乎全都給了。比如M1A1FEP,M2A2 ODS,M1126等等都是美軍的一線/準一線裝備,剩下的比如ATACMS就算給了,能給戰局造成多大影響,怕是美國人自己心里也沒底;從援助的數量上看,美軍的裝備給的多,生產速度慢,在通用動力的坦克產能因為去工業化只剩下一年一個營的情況下,烏克蘭軍隊以每年超過600輛的速度銷毀主戰坦克,絕對是美軍的軍工產能不可承受之重,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這種軍事援助是不可持續的。
而在援助裝備的實際效用上,烏克蘭已經用自己近乎災難一樣的大反攻證明了,這些北約裝備丟進去就是一個無底洞,而且還在被俄軍的精打武器持續消耗。接下來烏克蘭的人力資源問題越來越大,使用這些武器的實際效果不會更好;最后,半路上殺出來的一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更是讓美軍必須重新考慮軍事援助的分配問題。尤其是以色列軍隊現在殺紅了眼,很快要面臨著血腥的城市戰,對于炮彈、子彈等地面戰兵器的需求量大增,那么就更必須在烏克蘭和以色列之間做出選擇了,這個選擇對于美軍來說并不難選。
因此,現在白宮表示,對烏克蘭軍隊的支援“已經援無可援”,倒也并不奇怪,這個即將到來的冬天對于今年的烏克蘭來說,一定非常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