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界經典人文史地
一提到盜墓賊,大家心里肯定是萬般的憤慨。在極為講究“入土為安”、“死者為大”的喪葬習俗的中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逝世入殮看作是一種非常神圣和莊嚴的事情,一個人生前無論犯下什么罪行,死后仍然享有“永世安寧”的權力。而盜墓賊挖墳偷寶,無疑是破壞逝者寧靜以及民俗文化的小丑。事實上,盜墓賊唯一的目的便是盜取墓內的寶物,以此來獲利,墓中之物價值越高,盜墓賊則越眼饞。不過,隨著現代考古業(yè)的興起,考古隊發(fā)現盜墓賊并非對高價值文物趨之若鶩!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考古隊在江蘇徐州獅子山發(fā)現了一座來自西漢時期的古墓。大家都知道,在考古界有“漢墓十室九空”的說法,意思是西漢最重視厚葬,入殮陪葬的寶物極多,引得歷代盜墓賊們的無比垂涎。因此,現代考古發(fā)現的漢墓基本都被盜得面目全非。獅子山西漢墓也沒能逃脫盜墓賊的魔爪,考古隊進入墓室內,里邊一片狼藉,只留下了一堆青銅殘片以及陶器碎片,顯然在兩千年來遭遇過多次盜墓賊的洗劫。
不過,讓考古隊頗感意外的是,他們在墓主人的棺木旁邊,發(fā)現了一大堆碎玉片,清理干凈后居然是考古史上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據《西京雜記》記載,西漢的王侯皇親們,在去世后會身穿一種由金絲和玉片縫制而成的“金縷玉衣”當壽衣。最早的金縷玉衣是1968年從河北滿城漢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壽衣,由2300多塊玉片縫合制作,后來文物專家對其品鑒給出了24億的估值。而獅子山漢墓中這件金縷玉衣的玉片多達4000多塊,不過它上邊的金絲已被盜墓賊取走,但“金縷玉衣”貴在大量的玉片之上,因此值個24億同樣沒問題!
無獨有偶,90年代后期,考古隊在位于遼寧錦州北市鎮(zhèn)一帶遼國墓地群內,于遼承天皇太后蕭綽的陵墓中,發(fā)現了一件黃金花絲鑲嵌四鳳紋壽衣,引發(fā)了轟動。據史籍記載,蕭太后陵寢在千余年的時間內,被盜不下五次!而她這件壽衣,由10730克黃金和156枚大小不一的寶石打造而成,至少上千名工匠日夜趕工半年多,將衣體錘揲成幾千萬根金絲、金片,采用掐、填、堆、壘、織、編、攢、焊八種技法,制作出了舉世唯一的精美絕倫四鳳凰紋黃金壽衣。
相比于金縷玉衣僅有兩種制作技法,蕭太后黃金寶石壽衣在工藝上明顯復雜得多,另外,金縷玉衣迄今總共出土有十多件,而蕭太后壽衣卻是考古史上的孤品。因此,著名的文物專家裴元博先生給蕭太后黃金寶石壽衣估出了34億的天價,超過了金縷玉衣不少。那么,盜墓賊們?yōu)楹螘@兩件總價值高達58億的壽衣“手下留情”呢?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但凡是死人的貼身之物,入殮前都請巫師下過“咒”,盜墓賊一般情況下不敢去拿走。即便個別膽大包天的賊頭將其偷走,也找不到買主,古代古董商販幾乎不收死人穿過的壽衣。正由于即便費勁力氣弄走墓中鑲滿寶物的壽衣也脫不了手,所以盜墓賊都不愿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