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錢包鼓起來了,對于飲食上的消費也不再吝嗇,很少還有人會餓著肚子,除非是自己想節食減肥。提到吃飯,人們所追求的無非是兩件事,第一吃飽,第二吃好。但各種因為飲食習慣不當而造成的疾病出現后,人們也意識到,吃飯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漸漸的傳出了“吃得少,活得久”的說法。這個說法的出現其實來自外國的一則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試驗。在實驗中,通過一定程度的節食來進行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減少攝入的食物量確實能夠有助于延長壽命。但是這項研究并不是在人身上發現的,而是果蠅。研究者將果蠅劃分了對照組,然后針對試驗的需要,對其中一組的果蠅進行一定的飲食控制,結果發現,限制飲食的果蠅組壽命得到了一定的延長。除此之外,還有在小鼠身上的試驗、猴子身上的試驗等都出現了一樣的結果。在每次只吃7、8分飽的猴子中十年后的生存率達到88%以上。而未曾控制飲食的猴子,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患有脂肪肝、高血壓等疾病,生存率僅有50%左右。由這些研究結果,科學家們推論限制一定量的飲食對于人們延長壽命有一定的好處。但這個結論尚且沒有科學實驗能夠證實。大家千萬不要盲目的節食,希望以此來延長壽命。吃得少和節食是不同的概念名人們需要掌握著之間的分寸。有調查顯示,目前有超過80%的家庭存在脂肪含量超標的問題,而人們體重處于肥胖、超重等范圍內也是引起很多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限制一定量的熱量攝入是能夠降低身體氧化代謝的速率的,從而預防一些慢性疾病出現,起到延緩衰老的效果。“吃得少,活得久”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如何做到合理的“吃得少”?有的人說,吃的少是不是什么都要吃得少?那不是會餓嗎?其實在很多的養生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輕斷食”的方法,在某一個時間段實行有規劃的減少飲食攝入,從而起到減少人體內攝入的熱量的目的。比如16:8輕斷食法,在一天中有8個小時可以隨便吃東西,但剩下的16小時不吃。又或者2:5輕斷食法,一周七天中正常飲食5天,剩下選不連續的兩天限制一定的飲食。這些方法在一些人群中也產生了不錯的效果。如果你在一些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能夠嘗試這樣的輕斷食法,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覺得體重有所下降,身體更加輕盈等好處,那么可以嘗試。但提醒大家,這樣的方法不適合所有人。除了這樣專業的輕斷食法,一些食物種類的限制攝入,也能起到“吃得少,活得久”的效果。主食加新鮮的蔬菜瓜果,并且攝入一定的雞魚肉蛋,對于營養均衡補充是必須的。這樣的飲食結構最好不要擅自更改。但對于飲食結構內的食物組成卻可以有所調整。比如針對主食,很多人都喜歡吃精細糧食,米面等,對于粗糧的補充比較缺少。適當的在主食中添加紅豆、蕎麥等粗糧,也能均衡補充纖維素和微量元素,對健康有好處。肉類的補充能夠為人體提供充分的蛋白質和脂肪,是對健康有好處的。而其中的紅肉中含有較多的脂肪,經常吃比較容易導致肥胖、超重,給肝臟、腸胃增加消化的負擔。可以多選擇深海魚類、蛋類等優質蛋白,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增加消化負擔,或對長壽有幫助。在吃飯的總攝入量上也可以多留心。很多人都喜歡邊吃飯邊聊天,很容易一不留神就吃撐了。每次都吃十分飽對健康也是不太好的,腸胃長時間的運轉,也會增加消化的負擔。科學家建議人們每頓吃7分飽就夠了,既能保證吃飽,而且還有助于降低誘發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現在你知道了吧,吃得少,活得久確實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并沒有一定的研究證實在人類身上節食能夠有助長壽。人們可以選擇限制飲食類型等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有助健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