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縣是一片充滿神奇與神秘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是一個藏傳佛教文化的博物館。除了寺院,阿壩最有名的就是安多藏寨了。阿壩安多古民居以寨子為單位聚集,建筑厚墻寬院,外樸內秀,古樸典雅,在綠草、鮮花、麥浪的簇擁下,仿佛人間仙境。
進入寨中,細細觀察藏寨,其風格獨特,韻味無窮。整座寨樓呈梯形,下寬上窄,看起來就像一座城堡。民居主體建筑一般為三層,穿斗梁架結構,墻體與木頭穿斗梁架,相互支撐,又自成體系,它的主柱都從底層直撐屋頂,每根柱子都勻稱精致。
寨樓主體全是用粘土和植物纖維(即青稞糠糊或小樹枝)等構成。粘土通過“千打壘”,筑成四方土墻,再用粘土敷上一層,使墻面更加光滑平整。寨頂也是平坦的,也是將土夯緊形成屋頂,上面可以晾曬和脫粒各種糧食。寨樓四周的墻上用石灰水灑成放射狀的圖案,使本來非常寧靜的房屋頓時鮮活起來。這種“外不見木,內不見土”的堡壘式夯土平頂建筑,為阿壩縣獨有。
安多的藏式民居與道孚等地的藏式民居風格迥異,后者外墻均是用石塊壘成比較華麗,窗臺上鉤了牛頭輪廓,用色明艷。安多的,比較質樸素凈,黃泥墻白縱線,原木吊臺。
房內的客廳、臥室、儲藏室、經堂均由柏木、杉木板鑲嵌而成。客廳和經堂尤為考究,單是經室就很富麗,有各種菩薩像,還有無數的經文、唐卡畫、酥油燈等,真是美不勝收,客廳、廚房內的雕花壁柜,各種裝飾、擺設讓人目不暇接。最具標志的還是家家戶戶房頂那飄動著的經幡。
阿壩縣藏寨民居還擁有悠久的歷史,很多村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代、宋代、唐代,甚至更早。憑借交通上的優勢和豐厚的資源,它們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創造了繁榮的經濟,并且在明清盛極一時。
(圖文來自于網絡 編輯:Ja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