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是指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后期時,腎臟功能部分或全部缺失的癥狀。
隨著腎臟病情的惡化,腎衰竭可危害到全身每個器官系統。上消化道出血、腎性骨病、心包積液等,都是腎衰竭發展到晚期的典型疾病。
除去腎臟本身出現問題外,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先天腎臟發育不良、梗阻性腎病等會引發腎衰竭外,高血壓腎病也是近年來腎衰竭患者的頭號致病因素。
在大部分人眼中,高血壓并不可怕,按時服用降壓藥就可以了。但是,從研究數據來看,不恰當的服藥方式,在埋下了高血壓并發癥的隱患同時,也加大了腎衰竭的患病概率。
那么,為什么高血壓患者會患上腎衰竭呢?這些高血壓腎衰竭患者的常見服藥誤區你都知道嗎?
醫學上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隨著高血壓病程的不斷加重,患者腎臟血液供應不足,必將引發腎臟部位的相關病變。高血壓腎衰竭就是由此產生的。
換句話來說,當高血壓患者的腎臟出現衰竭時,就證明其血壓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造成了腎臟功能的損壞,病情也逐漸發展到了晚期階段。
與被稱為“白色高血壓”的腎性高血壓不同,高血壓腎衰竭的發病人群多為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面色呈現潮紅色,常合并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1、臨床癥狀
和高血壓的發病病程相似,從腎功能受損到腎衰竭,高血壓腎衰竭患者的初期表現并不明顯,一般到中后期才會顯現臨床癥狀。
因此,熟悉各階段的典型癥狀就非常必要。
2、腎衰竭初期。作為慢性疾病,高血壓腎衰竭的初期幾乎無特殊異常癥狀,患者本人也不會有明顯不適。定期前往醫院進行臨床化檢驗是唯一的選擇。
3、腎衰竭中期。從臨床數據來看,胃腸道不良反應就是腎衰竭的標志信號。隨著血壓的持續升高,患者的腎臟血管受到影響,身體代謝廢物的速率就會開始延緩。這一時期以夜間多尿、總尿量增加為常見的表現。
而隨著腎臟血管的破損程度加重,腎臟細胞也會逐漸開始無法正常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繼而出現腎性貧血。部分患者也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相關癥狀。
4、腎衰竭中晚期。到了中晚期,各種不適癥狀也隨之襲來。機體代謝廢物在血液中越積越多,有害物質也就隨著血液一起被輸送到了身體的各個機能器官中,進而影響到全身各大系統。
肌肉抽搐、體重下降、全身瘙癢、食欲不振等,都是腎衰竭進行到晚期時的典型表現。
當代謝廢物堆積至心腦部位時,水鈉潴留引發心腦血管病變,心力衰竭是腎衰竭患者的一大致命原因。
另外,由于此時內分泌功能出現紊亂,身體中的磷元素分泌過量,骨痛、行走不便等問題時,患者就會病情惡化,從單純的高血壓發展至尿毒癥,治療難度翻倍。
1、未定期復查。作為常見慢性疾病,高血壓的控制情況無法通過患者體感完全感知,通過醫療手段及時監測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
從醫學角度來說,原發性高血壓的治愈率極低,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即需終生服藥。
如果不參考體檢數據,及時更換降壓藥,那么藥物本身對腎臟等器官的損傷程度就會加劇,長此以往將造成不可逆傷害。
另外,飆高的血壓本身對身體血管就存在沖擊,血壓長時間得不到控制,偏高的血流速度同樣會損傷腎臟血管,影響腎臟健康。
2、不按時服藥。很多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存在基礎病的中老年患者,為了減輕自己的服藥壓力,往往會選擇在病情好轉時擅自停藥,殊不知這樣也會引發血壓的驟然上升。
考慮到藥物本身對身體的傷害,大部分醫生的選藥標準都較為平和,力求保證血壓的平穩下降。當驟然停藥,或不規律服藥時,藥物的降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無法形成穩定的降壓療程,藥效失效后血壓即刻反彈,忽高忽低的血壓波動也會影響到血管彈性,增大血管破裂危險,危及生命。
3、盲目依賴保健品。作為保健品銷售的目標人群,中老年人的信息分辨能力較差,很容易相信保健品銷售廣告,過分夸大保健品所能起到的治療作用。
由于盲目依賴保健品,部分高血壓患者會錯誤的輕視病情,不愿意規范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甚至在醫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保健品與降壓藥同時服用。
不同類型的藥物存在不同的藥物反應,而保健品+降壓藥的組合必然會影響到降壓藥藥效的發揮,貽誤病情。
除去由疾病引發的腎衰竭外,不良的生活習慣與思想觀念也是造成腎臟受損,出現腎衰竭的重要原因。
想要合理規避腎衰竭的危險,這些錯誤行為就要盡早改掉。
1、沒有飲水習慣。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平均耗水量約在2000-2500毫升,再加上排尿、呼吸、運動等固有消耗,成年人每天應至少保證在2-2.5升之間。
長時間得不到足量的水分供應,血液粘稠度增加,也會讓腎臟負擔加重,引發腎結石。
對于沒有飲水習慣的人來說,如果大量攝取嘌呤食物,身體產生的結晶物質得不到排泄通道,產生腎結石,排泄通道的持續堵塞也會創傷腎臟,造成腎衰竭。
2、用藥不合理。處方藥的開具,都需要專業醫師同意。以高血壓為例,由于發病原因不同,醫生開具降壓藥的側重方面也不盡相同。
如果患者在降壓藥沒有效果后擅自停藥,不經醫生同意自行改藥,藥物的作用就會發生改變,甚至威脅到機體的健康。
有些傷害腎臟、肝臟的藥物,未經醫生同意不要私自服用,以免影響疾病恢復、傷害腎臟機能,引發腎臟并發癥。
3、飲食不節制。飲食的平衡搭配,對人體的健康程度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暴飲暴食、重油重鹽、偏愛垃圾食品等飲食壞習慣,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高嘌呤、高糖、高鹽食物都會加重腎臟負擔,當腎臟不間斷工作來處理代謝垃圾時,不可避免的損傷也就出現了。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則更是如此,飲食少油膩是健康常識。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不節制飲食,降壓藥的作用無法全部發揮出來不說,腎衰竭的危險也在悄然逼近。
腎衰竭一旦出現,就有發生腦動脈硬化、尿毒癥等致命疾病的風險。鑒于腎衰竭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當身體出現以下幾類異常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及時前往醫院檢查。
1、腳踝部位水腫。腎衰竭的典型表現之一,就是代謝功能異常。當腎臟功能受損時,身體里的代謝垃圾得不到及時排出,必然會在體內堆積過量的水分。
眼瞼處和腳踝處出現水腫,就意味著全身性水腫即將到來。此時腎臟損傷已經達到危險程度,極易發展成腎衰竭,應及早治療。
2、腰部不明原因的疼痛。腎臟位于人體的腰部位置,這里還生長著人體的大部分神經系統,對疼痛的感知較為敏銳。
腎臟出現問題病變,會進一步向外發展,進而壓迫腰部神經,引發腰痛,嚴重者或可出現直不起腰等異常表現。所以,當腰部發生不明原因疼痛時,應警惕腎臟病變的發生。
3、夜尿增多,出現血尿。正常人的尿液顏色呈淡黃色,且會隨著進水量的增多而逐漸變淡,不會有血色出現。當發現疑似血尿斷斷續續出現時,腎衰竭很有可能已經來到了中期階段。
另外,在無特別進水的前提下,大多數人是沒有起夜習慣的。一旦夜尿頻率超出3次以上,且晚餐沒有過量飲水,就證明腎臟的代謝出現了問題,應盡快體檢查明原因。
1、高血壓危象。高血壓危象的出現,與高血壓的患病時長并無明顯關系。臨床的實驗數據顯示,在高血壓前期與晚期均有高血壓危象發病的可能。
一般來說,高血壓危象的出現都是源自血壓的急速上升,身體無法適應高速通過的血流,就會出現頭暈、惡心、心悸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緊張、寒冷、外界情緒刺激、或是停服降壓藥,都會導致高血壓危象的出現。
2、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腦血栓、中風等常見病癥,這類病癥在帶給患者巨大生命隱患的同時,也敲響了其生命質量的警鐘。
血壓驟然升高,失去了彈性的血管無法承載瞬間通過的血流,就會導致血管不同程度地破裂出血,血液流散至周圍的重要機體器官,危害生命健康。
3、冠心病。冠心病也被稱作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由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引發的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長期的高血壓可導致動脈粥樣化不斷惡化,堵塞血管腔。
正常情況下,人體冠狀動脈光滑而富有彈性,一旦它開始變得狹窄或發生堵塞,冠狀動脈內膜就會逐漸演變為粥狀硬塊,失去了原本輸送血液的作用。
血流無法通過冠狀動脈運往心臟,心肌細胞缺血,冠心病也就形成了。
動脈中的粥狀硬塊本身就有發生破裂的危險,這使得冠心病成為了最能奪走高血壓患者生命的并發癥。
1、飲食清淡。清淡飲食可減輕器官的消化代謝壓力,防止身體過度運轉出現透支疾病。
注意膳食平衡與食物搭配,是中老年飲食健康的關鍵。早餐以牛奶、面包等搭配為宜,晚餐宜八分飽,注意加入湯類或粥類調配,與優質蛋白的合理攝入。
2、用溫水洗澡。外界的刺激也會導致血壓發生浮動,增加各器官壓力,誘發危險。在洗澡時,要注意調節溫度,避免用過涼或過熱的水淋浴。
一般來說,40攝氏度的水用來洗漱為最佳。
3、避免突然性的運動。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血管彈性減弱,易于引發如腦出血等疾病。在早上起床或午睡后,不要突然起身活動,應再在床上躺一會,活動頸部與四肢,讓身體適應人體清醒時的血液流速。
除此之外,長時間的伏案工作,大腦處于緊張狀態時,突然抬頭,也容易讓腦部血壓飆升,引發腦出血。
4、適度運動。對于中老年群體來說,科學合理的運動規劃,對預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彈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老年人群每日仍需適度運動,根據身體情況,遵照醫生建議,將運動時間控制在每日30分鐘之內。
另外,適度運動還可以增強身體器官活性,緩解過度緊張的動脈,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作為最常見的中老年疾病,高血壓的并發癥讓人頭痛不已。
面對高血壓,單純的規律服藥并不能完全遏制病情的發展,唯有密切觀察,掌握病情最新動態,了解高血壓基本常識,才能真正從根源上切斷高血壓的致命一擊。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就醫心態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將治愈希望偏向于服藥或是手術,但這些防治手段都需要配合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步進行,才能順利將身體內的積攢毒素排出體外,降低并發癥的發病隱患。
因此,在治療高血壓時,比起遵醫囑服藥,患者更需要時刻注意監測身體各項指標,及時掐斷惡性疾病的苗頭。